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有封建社会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2000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这似乎是一个常识。马克思是在了解了西欧社会的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来概括和描述封建制度特征的,现在我们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的习惯理解与马克思所阐述的西欧封建制度的社会形态有着原则的区别。按着一般的理解和观点,五大社会形态应适用于一切地域,是一个必然性的客观规律,这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机械理解。马克思曾明确指出过,不能把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成一般的发展道路。马克思在1877年回答俄国民粹主义者米海洛夫斯基对《资本论》的歪曲时写道:“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  相似文献   

2.
封建地主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最高阶段,是工商地主阶级主宰一切的时代。这时,西欧工商地主阶级不仅把商业贸易和殖民掠夺扩展到全球,而且还把简单商品生产推向最高峰,从而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封建地主制是最完善的封建制形式,在发展封建经济,特别是在发展商品经济方面,比封建领主制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在封建社会,土地是财富和生殖财富的主要形式,土地制度自然成为封建社会的基础。封建土地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封建制形式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着。在封建地主制下,一块土地的所有权为许多封建主所分享的现象已不存在,受到的限…  相似文献   

3.
中国封建工商业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封建工商业的基石毕道村近代西欧工业文明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商品生产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在自己的发展中变成资本主义经济的。商品经济的主要载体工商业在封建社会母胎内的孕育和发展,才导致了商品经济的升级换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才取代了封建...  相似文献   

4.
土地权与货币权的对立与西欧封建地租形态的更替毕道村12~14世纪期间,西欧各国相继发生的力役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过渡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西欧封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然而,史学界对这一历史变化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尚缺乏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查理大帝是西欧封建社会早期杰出的政治家,他实行的一系列内政外交政策促进了法兰克王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尤其是他的基督教文化政策的实施,奠定了西欧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统治地位,并直接影响了近现代西方文化的传统和发展模式。本文就查理大帝的基督教文化政策问...  相似文献   

6.
一、探讨技术社会作用的基本原则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西欧曾经推进了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焕发了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但在中国,它们却作为历代封建王朝的工具,维持和延续了老大一统的封建社会。本世纪迅速发展的原子能技术,既曾用于建立遍布世界各国的核电站,为人类文明增添了光和热;也曾用于制造原子弹,残杀过广岛和长崎的无辜生灵。目前世界原子能发电量已达8,647亿度,约占世界发电总量的九分之一。实际上核裂变特  相似文献   

7.
前工业社会农村手工业的盛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加丰 《浙江学刊》2000,2(3):147-152
本文以比较的方法,从封建社会农村手工业本身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原工业化的发生问题。先讨论前工业社会手工业兴起的一般原因,及制约其发展的各种因素,然后据此说明原工业化为什么兴起于西欧而不在其它地方。这种探讨方法不仅有助于说明西欧原工业化的产生,对中国封建社会农村手工业为什么不走向原工业化的探讨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封建领主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个发展阶段。与封建村社制相比,它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摆脱了村社制的闭塞性,开始向开放性的封建制迈进。然而,由于它刚脱胎于封建村社制,还有许多局限性,所以,它又有待向封建地主制转化。一 当蛮族入侵的浪涛平息之后,日耳曼诸王国都忙于各自的国务和西欧范围内的政治纠纷,无暇东顾。然而,当十一世纪西欧封建领主制确立之后,形势却发生了新的变化,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政治上,都打破了村社制时代的闭塞状态。这时,封建领主阶级不仅迈出西欧,而且冲出欧洲,在欧亚大陆上耀武扬威。西欧封建制开始进入开放性的时…  相似文献   

9.
个人主体意识和权利的确立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现代化的基本价值,两者构成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欧封建社会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也决定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特有的深层次的矛盾.个人主体意识和权利的缺失及社会的两极分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必须通过推进社会民主化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东(中国)西(西欧)方历史的不同发展已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它们最初的分道扬镳可追溯到历史的黎明时期,即上古国家的形成阶段。本文接着论述他们在中古时期的不同发展,并试图说明社会是一个整体,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经济因素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但却不是每一个具体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原因。中国中古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之所以和西欧的迥然不同,其中政权结构,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过早形成和完善(相对于西欧而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自秦汉以来的二千多年,经济结构和意识形态无不是在这种专制政权的干预下形成的。因而它的中古社会形态和西欧封建社会迥然不同,严格地说来,正是这种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阻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本文力图以具体的历史分析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用整体史观研究世界史在我国刚刚起步。作者认为北京大学马克垚教授新著《世界通史(中古部分)》,注重考察各国各地区之间历史的横向发展,把握世界历史的运动趋势,可以称作用整体史观研究世界通史的力作。作者对该书所涉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文章认为,从整体上看,民族大迁徙揭开了世界中世纪史的序幕,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对立和冲突是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因素。由于民族迁徙所造成的东、西方的巨大差异对近代文明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资本主义在西欧从萌芽到发展的过程是许多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结果,对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要做具体的历史的分析,而不能用抽象的、超历史的历史哲学原理去推导。  相似文献   

12.
在任何一个时代,动力都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物质先决条件之一。在封建社会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转化的过程中,动力问题更具有特殊的意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较前有所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与西欧相比,江南生产力提高速度十分缓慢,新的资本主义因素也始终未脱离萌芽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为什么江南不能像西欧那样迅速地向着工业革命前进?原因当然是极为复杂的,而动力问题在其中占据着突出的位置。因此,深入探讨明清江南工农业生产中动力的使用、来源以及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祖伟 《日本研究》2002,(1):80-85
清末修律标志着中华法系的解体 ,开启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清末修律不同于中国封建历朝历代变法改革的最大特点 ,就是学习和引进了西方的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 ,使得中国法律从体例到内容 ,从法律术语到法律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成为大陆法系的组成部分。日本法作为中国法律与大陆法系法律媒介 ,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历史是曲折发展的 ,似乎也呈戏剧性 ,但我们必须正视历史 ,因为她的背后依托着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早在公元七世纪 ,当中国的唐朝已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达时期 ,成为世界强大帝国之时 ,日本则刚刚进入封建社会 (…  相似文献   

14.
日本对社会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在明治初期,日本一方面派人到西欧留学,一方面直接从西欧聘请学者、教师到日本讲学。因此,西方的社会科学很快地传播到日  相似文献   

15.
教俗之争是一条贯穿于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红线。层层分封的封建关系造成了世俗政权的严重分裂和闭塞状态,然而以罗马教廷为中枢的天主教会却始终想要建立一统天下的基督王国。教权与王权冲突的实质就在于君主权力的合法性根据,由此产生了中世纪不可颠覆的"君权神授"理论。从加洛林王朝创建之初,羽翼未丰的罗马教会就在与世俗王权的相互借重中积蓄实力,经过数百年的激烈博弈,到13世纪下半叶,罗马教会已经无可置疑地确立起对西欧封建王权的优势地位,形成了一统天下的专制格局。  相似文献   

16.
西欧封建社会,从五世纪起延续了一千多年。当时西欧各国在君主专制与宗教势力相结合的基础上普遍建立了封建等级制度。 十四世纪起,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要发展资本主义生方式,首先必然要在政治上和文化思想上砸碎封建专制主义的枷锁。不论是十四──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还是十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都坚决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宗教特权。到十七—十八世纪,西欧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648年和1789年的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宣告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胜利。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战斗的无神论者…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现行干部管理体制模式的历史渊源我国现行干部管理体制,是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显著特点是“中央集权制”,外化表现形式为党管干部。它的产生、发展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的、经济的和国际的根源。首先,从历史上剖析。一是由于我国曾是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其历史悠久、体制完善,是世界上少见的。封建社会那种等级分明的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历史文化传统,对我们的干部管理制度发生了一定影响。几千年封建社会“忠君孝悌”的道德伦理观念、君主集权制传统,已构成一定的社会心理倾向(亦称社会定势),也是我国  相似文献   

18.
中西政教关系史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政教关系史比较彭琦在历史上,中国与西方走过了不同的道路,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本文拟就中国同西方各国(此处特指西欧国)在中古时期(此指西方中世纪和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政教关系史方面的差异展开探讨。一中古中西政教关系史方面的差异,首...  相似文献   

19.
西欧封建社会初期,尤其是在公元5至10世纪时期,割据严重,兵连祸结,生产力极端低下,文化衰颓,宗教神学统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愚昧的空气,罩满了欧洲的大陆,人民完全浸漫在迷信的深海中,大家视教会的训示为唯一真理。在这种状况下,整个社会处于粗疏野蛮状态,当不为怪。11世纪以后,战争规模扩大,爆发了“十字军东征”、“英法百年战争”、“红白玫瑰战争”,人类的精神迅速地从它所曾达到的高度降落,愚昧接踵而来,“在这里凶暴,在那里又是精心制造的残酷,总之,到处都是腐化和背信弃义。难得有灵魂和善意的伟大心性,是…  相似文献   

20.
一部掌宫宦官的罪恶史——评《掌宫宦官全书》韩妙丽宦官,这一中国古代社会残虐人性畸形产物,随着奴隶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而灭亡。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中国的宦官逐步发展,竟形成了一种完备的制度。其产生之早,延续之久,影响之大,在世界历史上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