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人在祭祀礼仪方面表现出的特征与商代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相对比,会形成强烈的反差.周人礼仪简朴祭品洁净,商人礼仪繁琐祭品血腥.周人与商人在祭祀礼仪上的这种差异的原因与周人特定的生存境遇和发达的农业生产方式有关系,而周代开明的德性文化勃兴也是形成商周祭祀礼仪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清代新疆地区官主山川祭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海 《西域研究》2007,3(1):88-95
清代新疆地区官主山川祭祀活动最早始于乾隆时统一新疆的过程中,按其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临时性祭告和制度性岁祭。官主山川祭祀的出现既是满族统治者本民族信仰在新疆地区的自然表达,又与新疆地区独特的自然、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祭祀仪式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是清政府意在将新疆纳入王朝统治秩序中去的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3.
馂馀礼是祭祀祖先的活动结束之后,周天子率众逐级分享祭品的礼仪。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馂馀礼是以食物共享的方式在神与人、君与臣、以及人与人之间建立和维持亲属关系的仪式。作为一种带有宗教性质的共餐仪式,馂馀礼的宗教功能在于沟通人与神,使鬼神的庇佑和赐福通过共享食物的方式传递给人,使人摆脱疾病和厄运,获得福祐;政治功能在于通过共食和赏赐相结合的方式消除等级差别带来的隔膜和对立,实现社会的统一,维护等级制度的和谐与稳定;社会功能在于加强个体之间的情感、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使血缘认同上升为族群认同,以族群团结实现家国和睦。  相似文献   

4.
周代"工商食官"制度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红林 《人文杂志》2004,(1):139-144
周代的"工商食官"制度是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长久以来学术界争论不休却又悬而未决的难题.本文以恩格斯关于欧洲中世纪马尔克制度与商业公会的相互关系理论为指导,认为中国周代的"工商食官"制度是由当时的井田制度决定的,工商业者的组织形式正是井田制下农业组织在城市工商业中的翻版.正因为如此,战国时期井田制度的彻底破坏导致了"工商食官"制度的最后解体.  相似文献   

5.
上博简<孔子诗论>之<甘棠>评论与周代祭祀制度有关,也体现了孔子的祭祀现.其"及其人,敬爱其树"、"甘棠之爱"语中,甘棠即是社树,与周代社祭有关;"吾以<甘棠>得宗庙之敬"、"甚贵其人,必敬其位"则指有关周代宗庙制、宗庙祭祀制;"甘棠之保","其保厚矣"是指一种祭祀活动--"报祭".这些都反映或表现出了孔子的祭祀观.  相似文献   

6.
神道设教是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观念.这一观念最早见于易经<彖传>对观卦的解释,其原始含义是圣人的教化之道,十分神妙,达到了"天下服"的境界.但是,后人对这一观念的诠释可谓五花八门,笔者把它们概括为神妙无形说、自然无为说、至诚如一说、礼乐刑政说、祭祀礼仪说、巫筮鬼神说等六种观点.从目的和手段以及思想要素的视角分析对神道设教观念的各种诠释,不仅可以梳理出神道设教观念流变的线索,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儒道各家,以及民间社会政治话语言说方式的多样性,进而深刻地理解不同诠释视角反映出来的传统中国政治文化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7.
谢肃 《殷都学刊》2005,(3):23-29
商代祭祀遗存的发现与研究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商代祭祀遗存研究中还存在着8个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诗经》祭祀诗祭祀对象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沛霖 《学术研究》2002,(5):111-114
《诗经》祭祀诗中以祭祀祖先的诗歌为多 ,而在祭祀祖先的诗歌中又以祭祀文王和武王的诗歌为多。这是因为 ,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初 ,祖先崇拜在维系内部团结 ,强化本族统治 ,排斥和贬抑殷人方面起到巨大作用 ;文王、武王作为周代商的实践者也是天命的体现者和执行者 ,祭祀他们就是肯定和强化天命观念 ,也就是肯定和强化变化了的现实。祭祀文王、武王的这种现实意义是祭祀其他列祖列宗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9.
周代拜礼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新生 《文史哲》2011,(3):132-147
周代的拜手、稽首、拜手稽首、再拜稽首等拜礼,其形成和时兴有先后早晚之分。西周时期流行的最高礼节是相对简单的拜手稽首;春秋时期演变为更繁复的再拜稽首;到春秋战国之际,礼仪活动中又出现了"升成拜"即在堂下堂上重复进行的再拜稽首之礼。周代拜礼由简趋繁不断升级,是君臣关系和尊卑意识的发展在礼仪领域的反映。理清从拜手稽首到再拜稽首、"升成拜"的演变脉络,可以为相关文献的历史断代提供一条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李岩 《社会科学家》2004,(4):150-152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代是我国尊老礼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尊老观主要有名人伦、同禽兽相区别;尊老要尊老、养老、贵老并重;尊老在家庭中的表现是孝悌;而统治阶级则认为,尊老具有安邦定国的政治作用。这一切,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英国女作家诺唯奇的朱丽安的代表作<诺唯奇的朱丽安的启示>和玛格丽·坎普的代表作<玛格丽·坎普之书>分别描述了她们所感受到的各种幻象,记述了她们与上帝和基督之间超言语的对白和交流.与后来各个时代的女性作家不同,她们处在神权与男权的双重压制下,却策略性地顺应男性化的神职文化,巧妙地运用宗教语言,在幻象中通过对基督受伤之躯的冥想和阅读,展示了自己的情感虔诚,实现了她们对现实世界中自己角色的期待和转换,模糊了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之间的界限,映照了中世纪英国人超验的信念与追求.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尧舜时代三大礼之一,到西周时期进而发展为乐德、乐语、乐舞等,形成政治与教化同一的文化形态。乐语有“兴、道、讽、诵、言、语”六式,实际上也就是徒歌类型。战国时期的楚国仍然延续这样的政治与教化方式。从《惜诵》以及《离骚》等作品中,通过乐语在两周时期的使用形态考察,我们能够看到屈原遭到贬斥的原因是“言、道、诵”等,本为讽劝,但被认为是太过,太烦,太谗,不忠,因此遭殃。这是屈原生平的真实纪事,也是楚辞表现的内容与结构特征。由此看出,楚辞《离骚》、《九章》等都是徒歌,只有《九歌》才是声诗。过去,我们根据乐语从教化的角度去《诗经》中寻找答案,结果不知所以。当我们从政治行为与教化两方面去考察乐语使用情况以后,楚辞和《诗经》中很多不清楚的问题一下子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13.
明初,朱元璋取法宋代的钦先孝思殿,在宫内设立奉先殿祭祀祖先,创立起明朝的内庙祭祀制度。设于两京宫中以奉先殿为核心的内庙,实为明朝皇帝的家庙。其在设置、渊源及祭祀礼仪上,都有一些不同于宗庙的特点,是明朝皇帝祖先祭祀体系当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新出应公鼎,其铭文有重新释读的必要,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可促使今人对周人是否行日名之制、周代宗统君统之关系等问题的深入思考.该器铭文的"籫"字,属祭祀动词,其义或与进献稻粱祭祀祖神相关."珷帝日丁"是指周武王.武王以日名为称,纯属个别现象,既不能说明应国始终行日名之制,更无法证明姬周王室有类似习俗.综观文献及相关铜器铭文资料,西周及春秋时期并无后世礼家所谓的"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之礼制.  相似文献   

15.
周人重德,其"德"观念主要运用于政治领域.在周代,"德"乃受命开基之本,长保社稷之所系,为贵族阶级所特有;是以周天子和诸侯为中心包括整个贵族阶级在内的统治阶级向四方辐射的控制和统摄力量;是建立在宗法分封基础上,处理多层面政治关系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周人克商作乐,建立了完备的典乐政治制度,天子以及邦国贵族经常因内政外交事务在宗庙、朝堂举行典乐活动,政治主宰通过乐官体系对典乐活动进行全面执掌,经过严格培训的乐官充分发挥音乐与诗歌的艺术象征特质,通过歌奏舞统合的一整套既定的乐诗环节传达暗示丰富固定的政治意蕴,庙堂典乐仪式的艺术象征成为乐诗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密切关系到周代诗学观念的成熟,对中国文学思想的充实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杨恽案考辨     
宣帝诛杨恽历来备受争议.按照汉代的法律,杨恽并犯诽谤、妖言、大逆和怨望四罪而被判死刑可谓罪有应得,司马光等人用后代的法律衡量杨恽的罪行并不妥当.至于他们将杨恽当做一位“刚直”之贤,认为即使他有死罪宣帝也应宥之,这种说法逻辑上也难以成立,因为正是他们所标榜的杨恽式的刚直与宣帝的刑名思想、对故旧的感恩心理和自圣心理相对立,反而成为宣帝不愿赦免他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乌鬼考辨     
乌鬼是一种起源甚古的崇拜形式,何谓乌鬼,历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本文结合唐宋历史文献和文人诗集,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养乌鬼”是唐代夔州地区蛮獠的一种以家为单位的、用人作为祭品的“祭祖”仪式,而乌鬼则是指当地獠蛮的祖籍神。  相似文献   

19.
礼乐文化就是“雅”文化,雅乐贯穿于整个礼乐制度从产生、发展到衰落的全过程。周代礼乐文化从“乐”的雅化开始起步,到雅乐的世俗化结束,历经西周、春秋五百余年。然而,雅乐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历史的时间和空间里,从时间和空间的意义上,雅乐并非是一个静止、孤立的学科概念,而是一个发展、综合的文化概念。雅乐形成的文化、历史过程,不仅体现出雅乐地域流播的空间意义,也体现出雅俗转化的节奏和时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诗经》宗庙祭祀诗、农业祭祀诗以及一些其他类型的诗歌蕴含着《诗经》时代人们的宗教观念,包括有至上神崇拜;祖先崇拜;以德配天;自然崇拜;怨天、疑天、骂天等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