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本文回顾了在这一问题上经典作家的观点,概括其内涵的三个层次知、情、意、体等自然素质;人的合目的性的活动;丰富而完整的社会性.提出目前大学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等方面应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传授知识、培育情感、锻炼意志、增强体验的关系;传授书本知识和促进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的关系;培养学生成人与成才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发展观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 ,把发展看成是以人为中心的人———社会———自然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 ,这种新发展观的本质是人的可持续发展 ,人的发展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 ,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 ,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的需要与手段的矛盾是人的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人的需要具有创造性、超越性、社会性和多样性的特质,正是基于上述特点,使人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从本质上区别开来。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人必须从事劳动,通过生产劳动满足人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饥而食,渴而饮,冷而衣,是机体结构的本能需要,而人的才能与美德,无能与丑行,决不是机体结构的结果,而是环境教育的结果。人的自我完善的实现,取决于人的主体性因素(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客体性因素(包括社会环境、政治制度、科学文化、道德风貌和行为准则等)以及实践性因素。因此,必须用提高主体素质、优化客体环境和注重主体实践的方法来不断实现人的自我完善。首先,主体素质的提高要从幼儿抓起,要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次,客体环境的优化要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全方位进行,营造一个以经济繁荣为基础、社会进步为目标、人的现代化为本位的客体环境;最后,主体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美是人类生活及社会进步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高人的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教育及修养等因素,但美育有其特殊的作用。本文着重从美育角度去探讨其对人的素质提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发展的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人为本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原则。只有从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人的工具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人的技术性素质和人文性素质、人的发展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人的发展的公平性与持续性等方面的辩证统一中,才能全面理解人本原则的丰富内涵,从而准确把握当代社会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追求自然和人类社会和谐统一的新发展观 ,它具有永续性、公平性、协调性的特征。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自然—社会交融共生的复杂的大系统 ,主要包括生态、社会、经济和人四个亚系统。人的社会主体地位决定了人既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即总体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人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人在可持续发展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因此 ,人的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抽象自然观以非实践的方式来看待自然,割裂了自然与人,自然与历史,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系.马克思现实的自然观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历史的自然是对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历史与自然统一的概括;人本学的自然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说明.马克思现实的自然观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生态问题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实践是人的本质的表征形式。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经济实践。人的本质的多重性 ,如人的自然本质、社会本质和意识本质等 ,不仅导致了人类经济实践的矛盾 ,也影响着人类对经济实践的理解。对人本质的理解与对经济实践的把握是一致的 ,实践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该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研究方法之上。我们对历史的社会形态的经济实践的理解与把握 ,以及对我们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实践的认识和发展方向的展望 ,都必须以对人的本质的把握为核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批判吸收黑格尔“抽象的精神的人”和费尔巴哈“抽象的自然的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的人”这一范畴。“现实的人”作为历史范畴,至少包括实践性、社会性、自然性、精神性、历史性等特征。它既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及共产主义学说的前提和落脚点,同时也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基石,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的有机统一。对马克思“现实的人”的探讨,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构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上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社会。构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者长期以来的不懈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涉及社会发展的宽广领域,具有多方面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实现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发挥人在各方面的潜能素质,从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核心内容。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在于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人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从微观上说,是指人类个体的处境。人的生存是一系列的选择,没有哪一次选择是一经选择便一劳永逸。从这个意义上说,做人就意味着人在旅途。从宏观上说,人是社会的人,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个体与社会不可分离,他只有合理地置身于社会中,拥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他才能成为真正的个人。抽象的个人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发展伦理学如何发展——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是反思传统经济发展观和生态伦理发展观的产物。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局限性在于缺乏对人的深刻了解。人的发展是发展伦理学的实质和核心,发展伦理学必须解决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奋斗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而只有提高人的素质,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小康社会是提高人的素质的现实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狼、牲畜、老鼠、旱獭、黄羊和人的关系剥夺了人的自由,人得不到发展。人类对狼和草原的认识必然要超越“腾格里”,科学地认识自然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人必然凭借技术而超越自然。超越自然的人与自然之间究竟如何“天人合一”?当代中国的根本问题不是狼性与羊性之争,而是包括草原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启蒙,用理性让自己摆脱被监护、禁锢和遮蔽的状态,这就是人的现代化。狼性与羊性之争不过是用一种传统文化来观照另一种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人。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立足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对自由的探索应该从人的本质出发。自由是人的本质。人的自由不以对必然的认识为前提。对必然的认识仅仅是获得自由的众多途径之一条,众多手段之一种。自由由利己性和群体性两个层面组成。道德规范和法律制约是人的自由群体性自规定社会化产物。由于自由具有群体性自规定的一面,因而没有绝对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的全面发展应是人的多向度、多样性的协调发展,即人性、人的素质和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文化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种互动关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一种既合目的又合规律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人的精神活动是知、情、意的统一体 ,从事认识活动的主体的意志品质对认识活动及其成果起着重大作用 ,主要有定向作用、控制作用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的智慧与其推理能力关系密切.推理能力是人的智慧的体现.学习推理是发展智慧的基础.学习推理要掌握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认识相对稳定状态的对象的推理,也要掌握认识发展变化对象的各种辩证推理.只有在实践中自觉地进行刻苦磨练,熟练地运用推理,才能产生智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自我实现”理论是马克恩人学观的核心构成。人的自我实现包括确立自我本质的起始阶段、人性的建构完善阶段以及最终人的完整化全面化阶段这三个持续辩证的过程。马克思的自我实现理论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建构事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指导与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中,闲暇普遍地被误解为单纯的娱乐和消费活动,从而出现了闲暇观念深刻的异化,观念的错位带来个人生活的不幸和人类文明的瓦解。闲暇观的异化根源于近代以来西方的世界观、人生观。东亚传统的世界观能够为现代人创造性的闲暇生活提供人生视角。人是内在于"真我"的存在,人生的终极目的在于领悟和喜欢这个"真我",创造性的闲暇生活也就意味着以"修行"和"乐道"来充实个人的闲暇时光。人类应该实现从劳动的世界到修行的世界、从消费的世界到乐道的世界的转换。在近代文明成就和在东亚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当人类学会享受创造性的闲暇生活时,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真正协调各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