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学术》2007,(2)
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方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的所有思想和行为都受一定思维方式的支配。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西方社会在思维方式上的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具体表现为:整体模糊性思维与精确具体性思维,感性直觉性思维与理性逻辑性思维,向内保守性思维与向外开放性思维。  相似文献   

2.
中西性观念差异及其导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发生学角度对中西性文化的差异进行全面分析,力图从公理系统和引理系统两个层面,具体比对中西方在性意识、性观念上的不同,由此导出造成社会习俗、文化表达以及哲学精神上微妙区别的社会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3.
彭顺生 《学术研究》2005,(12):114-117
本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揭示了15、16世纪中西大航海在背景、动因、组织形式、目的、性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大航海对中西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面子观的中西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方由于历史发展和思想价值观的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面子观。在西方,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以面子观为中心的礼貌理论,包括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以及面子保全论三个概念。而在中国,面子是个体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处世要求等的总和。比较分析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将更有利于解释我们当今社会中的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邓阳  关俊 《阴山学刊》2007,20(3):17-20
重“理论”与重“实用”体现了中西传统思维差异的一个方面,这一差异使中西学术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同时也证实了理论学科强大的生命力。对这一差异及其产生的结果的研究为美学发展应采取的学术态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步入近代之后,遇到强势的西方文化的严重挑战,围绕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经历了"体""用"之争、"改制"之争、"民主共和"之争和如何在吸纳新文化的过程中创造新的中国文化的各种辩论,在争论和辩驳中促进了新文化的建构,所以中西文化关系始终是近代中国文化变革的基础和轴心.由中西问题,引出了古今问题,即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并采用何种方式使旧文化具有新价值.围绕此问题,从寻找旧文化的病根和挖掘传统的新价值两方面,重新审视和更新传统文化,从而古今沟通,促使传统再造与重构.因此,古今问题是近百年间文化变迁的又一轴心.  相似文献   

7.
简论中西传统政治文化的差异及其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永芬 《学术研究》2001,(6):104-107
中西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过程的差别,以及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军队组织方式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中西传统政治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是伦理政治文化与法政治文化的差异;无神政治文化与宗教政治文化的差异;集权政治文化与分权政治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后半期,伴随着传教士的介绍和西学书籍的进入,以及20世纪初西方政治学说借道日本的大规模和系统进入,加以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断吸取新知的内在驱动力,都在逐步改变着人们对“政治”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习惯,“政治”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合成词,成为涵盖以往“政”、“治”词族的具有包容性的词语.“政治”作为一门知识、一门学科,也被中国人所接受,并逐步形成那个时代的“政治”知识体系.这一进程不仅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观念变革,而且进一步引导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转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中西文化中思维方式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从伦理型与认知型,整体性与分析性,具象性与抽象性,“涡轮式”与“直线式”,后馈性与前瞻性等方面,对中西思维差异作一小结,使学生们能通过思维差异体会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王翔宇 《理论界》2013,(3):125-128
匈奴曾先后出现于中国与西方的历史进程当中,因此中西史籍对这一古老、强悍的游牧民族均有着较为详细的记录。由于各自治史风格、文学手法、视野范围乃至对待异族观念上的不同,中西史籍中的匈奴记载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通过历史比较研究的路径,在对主要相关中西史籍进行剖析与对比的基础上,匈奴民族——给予东西方核心文明相似但却带有不同历史记忆的草原文明——的整体风貌、历史变迁与主要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重“理论”与重“实用”表现了中西传统思维差异的一个方面,这一差异使中西学术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对这一差异及其产生的结果的研究为美学发展应采取的学术态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了解和鉴赏他国文化生活及社会价值观念的独特视角,电影艺术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在影名的翻译中,既要重观众的直感,又要兼顾其对艺术的体验,使影视艺术鉴赏主体在欣赏影片中得到感观娱乐的同时,又能激起对影视艺术及生活本质的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文章要谈的中西马会通是指中西马哲学的会通。我们所处时代可以说是后全球化时代,要求哲学的会通。中西马的会通要求我们承认差异,认识差异,经过差异之间的认识,产生一种新的力量、新的意识,将差异融化在这种新的意识之中。这种融化并不是把差异消失掉,而是在更大的体系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产生新的力量。采用本体诠释学的方法论,中西马会通分别扮演着本、体、用的角色,中国哲学的发展是本,中西会通是体,中西马会通是本体的用。由于本体的用,行之使其一以贯之、形成周游循环的动态体系,中西马的会通是一个不断循环、发展的创发和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学根植于自身的社会文化体系中,两者在理论基础和实践标准上具有不可通约性。因此中西医之争,表面上是关于疾病疗效的争论,实质上是两种社会文化在争夺医疗市场的权力、利益和话语权。站在医学人类学的角度从哲学观念、认知方式、价值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治疗方式五个方面对中西医进行比较研究,不仅为解决中西医之争打开了新的视角,还提醒我们要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正确处理好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以期能够从文化视角更好的理解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系列文化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近代江苏鸦片贸易为背景 ,在大量史实论证的基础上 ,揭示鸦片烟毒在近代江苏社会的经济、政治和人们的社会生活等方面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并据此提出关于鸦片贸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佟玉华 《东岳论丛》2001,22(4):107-108
中国近代落伍衰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绝对的皇权专制制度扼杀了社会活力 ;而由其衍生的权本位社会 ,使社会的智力主体流向官僚队伍 ;传统文化唯我独尊的特质 ,阻滞吸纳世界文明 ,成为中国社会自我更新、自我改革的历史羁绊 ;僵化腐败的政治系统使现代化启动缺乏整合的强力机制。在世纪之交认清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 ,对我们的改革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宋美媛 《南方论刊》2009,(10):58-59
近代西北皮毛贸易的发展以天津开埠为起点,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呈现曲线发展变化。在西北皮毛贸易发展过程中,来自外界的动力如天津开埠、近代交通的改善、国际市场的需求、外商洋行的引导等等,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近代西北皮毛贸易的开展,西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转型也产生了诸多变化,体现在市场、城镇化、民俗民风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18.
熊月之 《社会科学》2013,(5):129-139
上海租界先后建有公园15座。近代上海还有一批公用私园,其产权是私人的,但对公众开放,功能近似于公园。这些公园与公用私园,是上海居民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重要的社交场所,是展示上海城市异国情调的地方,相当部分还承担着城市广场功能,对上海市民带来相当复杂的影响。外滩公园、顾家宅公园等突显西洋色彩,且长期禁止华人入内,因而成为民族歧视的标志。公园门票日票2角,季票1元,并不是很小的数字,上海相当多居民无力入园游览。上海一市三治,缺乏统一的城市规划。民国时期租界公园增多,华人公用私园衰落,是城市人口增多、密度增大、地价上涨的结果,也显示了上海公共休闲空间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中、美社会组织生长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制度安排和社会结构之中,从而彰显出不同的实践取向,即文化基因的分殊——儒家文化与宗教文化,运作逻辑的差别——政府主导与社会选择,监管模式的迥异——法团主义与多元主义。积极探寻中、美社会组织发展的实践殊异,不仅可以为我们全面认知中、美社会组织发展提供参照,而且为我们揭开中、美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奥秘提供解读锁钥。  相似文献   

20.
赵欣 《理论界》2007,(7):200-201
中西童话故事中的男性扮演着迥然不同的角色。中国童话故事中的男性是被女性拯救的角色,西方童话故事中的男性则是拯救女性的角色。本文将对造成这种差异的神话方面的原因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