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伦理学的角度,对陆九渊的思想作了比较系统、深入的分析,并对陆九渊的以本心、良心为中心的伦理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在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意义和作用,进行了探讨;对陆九渊思想体系中的许多概念、范畴和命题(如本心、良心、先立乎其大、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作了更深入的分析,力图恢复陆九渊所使用这些概念、命题的本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陆九渊学脉问题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九渊以“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的心学理论,在南宋思想界独树一帜,成为一个极具特色的理学派别。而对他学脉问题的看法,包括陆九渊本人在内共有三种主要观点,但无论哪一种观点,都有它失之偏颇的地方。文章认为,陆九渊的学术思想主要是在继承孟子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当时流行的禅宗思想的某些修养方法,加上自己独特的哲学思维方式而成的,这其中受孟子影响最大,也最接近于孟子。  相似文献   

3.
论陆九渊的人学伦理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陆九渊的伦理学是以“人当先理会所以为人”,“学为人”、“尽人道”为其出发点,所以称陆氏伦理学为人学伦理学。陆九渊人学伦理学认为,义利公私根于心,亦是性的内涵的一种形式,人通过心性的涵养、剥落、存心、养心,进入“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境界,获得人的价值和尊严,实现道德自由。陆九渊人学伦理学对化解和治疗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文明之间的冲突和弊病仍有着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宋时期道学分为心学和理学两支。陆九渊作为心学的代表和创始人,提出了“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的价值理念,试图通过至善“本心”的自觉发现,使道德主体自内向外,由人及天,最终入尧舜之道,这成为陆氏的主体人格论调。  相似文献   

5.
在茫茫的心海中,遇着明师,您有什么心得呢?──—题记宇宙和心文昌子据说陆子少年时代读过一本什么书,书中说:“四方上下田字,往古来今日宙。”这是一本什么书,陆九渊自己没有说,原书原文我也确实没有读过。由此引发出陆子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东南西北海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其实,陆九渊读到的很可能是《淮南子·齐俗训》中的“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字。”只不过字语稍有变通而已。这实际上是指空间存在的一切物体和永恒时间的,而空间…  相似文献   

6.
为深化对陆九渊心学的认识,推动宋明理学的发展,运用文献索引与诠释的方法.论述了陆九渊"心即理"命题中"心"与"理"的关系及其理论在现实中的落实和发展趋势.结论认为:陆九渊的"心即理"指"心"与"理"相即不离,二者以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结合着;当陆九渊把"心即理"落实于社会道德领域时,"心即理"则体现为"本心即理".在道德领域,陆九渊又以消解方式把"本心即理"推到极端,从而达到其识理以自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万物一体说”是王阳明哲学体系的核心,是贯穿其思想始终的一条主线。“万物一体说”思想的提出,在当时和后来的中国哲学发展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心即理”是陆九渊提出来的,王阳明对这个命题作了新的发挥,成了他“万物一体说”的基本出发点和理论基石。他说:“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由于“心”是宇宙万事万物的总根源,是“天下之大本”,所以,世界的一切,离开了“心’就不复存在。因此,王阳明指出:”心即理也,学者学此心也,求者求此心也。”王阳明的“心”即是“良知”。他用“良知”把心…  相似文献   

8.
本文先论述了陆九渊的“文道合一”观点,以及他“理会本心”、“以心会心”的作文与评论方法,进而通过陆九洲的几篇代表作举隅,肯定他的“文道合一”观点。  相似文献   

9.
陆九渊的德育心理思想,探讨了德育的过程、原则与方法;差异心理思想中有因材施教的含义;教师心理思想强调教师应当"先知先觉",了解学生要"由内识其心",要善于帮助学生"减担".  相似文献   

10.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重要哲学家,他的哲学体系,以“心”作为最高范畴,用来标示世界本原,对以后心学唯心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但长期以来,一般研究者认为,陆九渊的思想简单武断,其哲学的各个命题缺少细密的论证,很难说有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这种看法,值得商榷。陆九渊的哲学,与同时代的朱熹哲学相比,确实少一些思辨性,但这并不等于它本身没有一个系统的逻辑结构。相反,陆九渊是经过一系列繁烦的哲学论证,才得出心为世界本原  相似文献   

11.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陆九渊的名句,长期被认作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例证,深入探究其谈话场合及所说全部内容,发现非是."谈宇宙"的一段表述了思想境界.他将宇宙内事当己分内事,视"天下"为己任,立下与"圣人"相同的大志向,涉及的是个人与"宇宙"、"天下"的辩证统一关系.谈"六经"一段先以反诘句式答问,故须在标点上有反映,表达的是反对以己意注经,造成曲解,含蓄地批评了朱熹;其次强调了学习六经的关键是"修身",要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他以韩愈"因学而学道"的"倒做"为例,批评言与行相背的弊病.同时,这也是陆九渊以宏道为己任的自豪、自信的证明.这个谈话中有一定的片面性,却不宜因此而否定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教人“做人”的思想是陆九渊德育思想中最主要的部分,也是朱陆分歧的主要之点。深入探讨陆九渊教人“做人”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对于全面认识陆九渊的德育思想及其社会作用,将有重要的意义。教人“做人”这是人类永恒不变的德育课题,也是陆九渊德育思想中所特别强调的东西。他说:“上是天,下是地,人居其间,须是做得人,方不枉了”“,“须思量天之所以与我者是甚么?为复是要做人否?理会得这个明白,然后方可谓之学问。”“今所学果为何事?人生天地间,为人自应尽人道,学者所以为学,学为人而已,非有为也。”‘“人当先理会所以…  相似文献   

13.
陆九渊德育思想的现实转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分析陆九渊德育思想及其特点入手,提出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在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发扬、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世界文化发展三个层次所确立的价值坐标体系中实现陆九渊德育思想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4.
朱陆之辩有三层不同含义。对它们的区别的忽视,尤其是对陆九渊学说与包括陆氏门人之学在内的陆学之间区别的忽视,导致朱烹对陆九渊的误解,进而影响到陈来先生对他们哲学主要分歧的判断。对陆九渊学说的分析表明,朱陆对立的根源在于陆九训学说中的“狂者胸次”。朱陆之辩中(尤其是朱陆无极之辞中)双方的表现,则表明他们所追求的道德理念的完满性在伦理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不佳。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陆九渊的“简易工夫、剥落、优游读书”思想,并通过“简易工夫”,重视学生的自我道德修养;“剥落”,提倡学生的道德实践;“优游读书”,关注学生的德性涵养三个方面的论述,指出这些德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教育和引导高校学生加强自我道德修养,铸造和涵养高校学生的理想人格,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陆九渊主张"心即理",即一切真理和伦理道德都是人所固有的。由于"物欲"、"意见"蒙蔽了人的"本心",所以陆九渊提出通过"易简工夫"来克服人的"私欲"、"意见",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陆九渊关于道德修养问题的论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分析陆九渊对朱熹的攻击。陆九渊甫一出道就名动士林,但亦面对朱熹学术的压力,这直接导致陆九渊对朱熹的回应由学术的对话转变成理学共同体内部的思想竞争。朱熹取守势,呈现出包容;陆九渊取攻势,决无妥协。在南宋结党已成为客观现实的背景下,学术思想的阐明、知识形态的塑造、理学共同体的认同、权力世界的斗争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致使朱熹所撰《曹立之墓表》引发陆九渊对朱熹的攻击。通过对朱熹的攻击,陆九渊最后判定朱熹思想的核心是老学、话语是禅学、性质是伪学,同时彰显了自己对形而上学的拒斥。  相似文献   

18.
从陆九渊与朱熹的分歧开始,心学与理学的纷争就没停息过,并在现代学术发展中延续着。冯友兰以“底”和“的”的区分来标志真际和实际,认为有真际的宇宙之心,而没有实际的宇宙之心,这就把心学问题变成了一个逻辑问题;熊十力则想要以性智统量智,在证会本体的基础上建立科学,这是以心学统理学。现代人对心学与理学的理解不可偏颇,心学挺立主体、提倡自由,理学注重文化、倡导实践,二者相互需要。  相似文献   

19.
陆九渊的全部学说和毕生精力,都集中在引导人们发明本心、自觉自得、自立自求上,极力倡导“里面出来”的治学方法,反对依葫芦画瓢的“外入之学”,该文总结性论述了朱陆哲学异同的学术公案。  相似文献   

20.
陆九渊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程朱“理学”盛行之际,陆九洲建立了一个与其抗衡的“心学”体系。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中包括了颇为丰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