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由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创立的功能主义学派统治英国社会人类学界有三十多年.但是,到了五十年代初期,在功能主义学派的内部却崛起了一个新的学派——新结构主义学派.该派的领袖人物是利奇(Edmund Leach).他现在在英国很有地位,是英国皇家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协会主席,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讲座教授,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2.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1994年执委会会议简况(1994年8月2—4日于英国班戈市)阮西湖第十四届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会长。执委和秘书长于1993年8月在墨西哥城选举就任。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1994年执委会会议于8月2—4日在英国班戈市召开,...  相似文献   

3.
王燕彬 《社会》2024,(1):91-125
马林诺夫斯基的参与式观察奠定了现代人类学的基本田野方法。但其方法论并非孤立的调查技术,而是植根于系统的文化科学理论。马林诺夫斯基自觉地与社会契约论、社会学年鉴学派等对话,从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争论中汲取思想资源。他主张“函数功能论”,基于马赫的经验批判主义,反对古典人类学和过往社会理论的形而上学预设,指出文化要素之间普遍关联并相互依存。进而,他以“文化契约论”论述文化与社会组织如何基于个体需求而建立。文化被揭示为一个有机整体,个体为文化所塑造,因此社会与个体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而非分离的实体。这种文化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影响了早期中国社会科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二,从师于马林诺夫斯基人类学和社会学在早期的中国社会学史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这除了当时中国人类学和社会学都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的原因之外,还同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这三个学科的对象和特点存在着混合性有一定的关系。例如,《美国百科全书》认为:“人类学是从生物学的观点和文化的观点来研究人类。涉及到把人类当作一个动物那部分的人类学称为体质人类学;涉及到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生活方式的那部分人类学称为文化人类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代:符号,自然结构五十年代末期的人类学,其理论格局由三大学派组成:沿袭拉德克里大—布朗和马林诺夫斯基的英国结构功能主义;师承米德和本尼迪克特的美国心理文化人类学;以及以怀特和斯蒂德为代表的美国进化主义人类学。他们的追随者从六十年代起就试图以新的分析程序、新的操作定义,来保持和发扬各自理论的长处及其解释能力。共同的动力和实践倾向逐渐形成三个派别:符号人类学、文化生态学和结构主义。符号人类学是被反对派们用以指称芝加哥的济慈、他的同事和康纳尔的特纳。严格说来,二者有着重要的区别。济慈接受了韦伯和帕森斯的影响,代  相似文献   

6.
刘豪兴 《社会》2004,1(11):4-10
费孝通先生是国际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也是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英国,其博士论文《Peasant Life in China》(中文名《江村经济》)被国际社会学界誉为"人类学的一个里程碑"。回国后,费孝通先生致力于中国乡村社会的实地调查,发表了诸多经典的调查报告。他一生致力于社会学中国土本化的努力,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是获得过"赫胥黎奖"和"马林诺斯基奖"的亚洲学者。 费孝通先生对《社会》杂志的发展曾寄予以极大的关心和希望。他曾为《社会》创刊号寄文,其著名论文《江村五十年》也是首先发表在《社会》杂志上的(1986年第6期)。在即将迎来他95岁华诞之际,本刊特刊发一组有关他学术思想的述评文章。  相似文献   

7.
名家茶座     
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Bronislaw kaspar),英国社会人类学家。他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新的民族志写作方法。他的  相似文献   

8.
1983年9月3日,普赖斯(Derek John de Solla Price)在从耶鲁到伦敦访问时,不幸因病逝世.这使国际科学史学会失去了一位富于创造性的会员.普赖斯1922年1月22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在1942年和1946年,他分别获得伦敦大学学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1954年,他获得剑桥大学科学史哲学博士学位.在生命的最后24年,他几乎都是在美国渡过的,1980年终于取得美国国籍.他的科学活动,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实际上可以说,普赖  相似文献   

9.
虽然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序言中提到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并把自己写作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视为执行马克思的遗言,以补偿其未能完成的工作,但马克思的人类学研究长期以来并未受到重视。直至1972年美国人类学家劳伦斯·克拉德第一次把马克思晚年的四个笔记手稿①按照原样全文发表出来,以后他又在1974年发表了马克思关于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一书的摘要。至此,马克思的人类学研究才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但由于马克思的上述著作集中在他思想发展的最后十年,且主要研究的是史前人类社会和东方社会的…  相似文献   

10.
莱奥·施特劳斯(1899—1973)是德国出生的政治哲学家和古典政治理论的阐释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在德国军队中服役。1921年从汉堡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成为柏林犹太人研究学会的助理研究员(1925—1932)。1938年移居美国并于1944年加入美国国籍。先后在纽约市社会研究新学院(1938—1949)、芝加哥大学(1949—1968)、克莱尔蒙特(加利福尼亚)人类学院(1968—1969)和安纳波利斯的圣约翰学院(1969—1973)任政治学教授。写  相似文献   

11.
第13届国际人类学和民族学大会据俄罗斯有关报刊报道,第13届国际人类学和民族学大会于1993年7月29日至8月3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举行。来自92个国家的2600多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五年一次的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的盛会是首次在拉丁美洲国家举行,故受到...  相似文献   

12.
乔治·霍曼斯(George C.Homans)是美国社会学家,1910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他和默顿同是帕森斯的学生,在哈佛大学毕业之后,除了1941~1945年在美国海军服役,一直从事社会学教学与研究工作。霍曼斯曾两度在英国的大学任教:1953年在曼彻斯特大学任客座教授,1955~1956年在剑桥大学任教授。他是美国社会学学会、人类学学会和应用人类学学会会员。他的主要著作有:《帕雷托评介》、《十三世纪英国村民》、《人类群体》、《社会行  相似文献   

13.
去年夏天,徐州师院中文系青年讲师王海龙将他新出版的力作《人类学入门》寄我,这对于一个徘徊于人类学大门之外的人来说真是雪中送炭。该书由广西教育出版社于1989年12月出版,22万余言,共五章十七节,分别就人类学的概念、性质及体系,人类学发展的历史及学派,人类学与人类文化的关系,人类学与其他交叉学派的关系,人类学的发展及其当代意义等问题,作了尽可能准确的阐释和详尽的叙述。作为一部入门书,其材料之宏富,其论述之谨慎,都远在期望之上。  相似文献   

14.
简讯     
据《为了新的历史学》杂志1985年11月号报道,随着日本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世界各国对日本越来越密切的关注,为了团结从国际角度出发研究日本文化的海内外研究人员,开展共同研究,交流研究成果,以获得世界各国对日本的更深理解,日本决定在京都市左京区宝池建立"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作为"日本学"研究的基地.  相似文献   

15.
据《列宁格勒大学学报(语言、文学类)》1979年第8期报道,第十三届国际专名学会议于1978年8月底在波兰克拉科夫城欧洲历史悠久的雅吉隆大学举行.会议总结了在伯尔尼举行第十二届会议以来学者们的工作,展出专名学的各种语言出版物,介绍了该学科的最新著作和目录索引.会议使用英、德、法、俄四种语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各国的二百五十名学者,会上听取了大约二百篇报告.会议总题目是"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大多数报告是关于人名学,其中不仅包括人的姓名,还包括绰号以及动物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一生与人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与之相互启发。从历史上看,人类学兴起于十九世纪中叶,而这也是马克思风华正茂的时期。马克思诞生时,这个学科还仅仅是一般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到他去世时,它已经宣布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了。此外,马克思思想的发展也是沿着一条同样的轨迹变化的,即从哲学上的“唯心主义”走向对人类有一种实证的和“科学的”看法。早在学生时期,马克思就选读了人类学的课程。他早期发表的一些作品也直接或间接地与这种理论人类学有关。他一直以不同方式保持着对这一学科的兴趣,而在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人类学和民族学大会是由1933年在瑞士巴塞尔民族学家会议上决定成立的国际人类学和民族学联合会负责召开。原定每4年举行一次,第二、三届大会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隔10年之久,自1968年以后改为每5年举行一次。第一届大会于1934年7月30日至8月4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第二届大会于1938月7月30日至8月6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第三届大会于194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第四届大会于1952年在奥地利纳也纳举行,第五届大会于1956年9月1日至6日在美国费城举行,第  相似文献   

18.
费孝通江村追踪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踪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为自然科学和社全科学所采用,有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为着特定的目的在不同时期对同一农村社区或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将现时获得的资料与过去积累的资料进行比较,以达到较为正确的、更有价值的认识。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以矢志不渝、终生不渝的追求和毅力,对江村这个首先由他开辟的农村社区研究进行了叨余次访问,时间跨度已m余年,为追踪研究所未见。首先,费孝通的体村经济》开拓了人类学研究的新领域。传统的社会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把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区别为文明与野蛮,而以研究所谓…  相似文献   

19.
西方的文化人类学经历了古典演化派、历史学派和功能学派等形态,愈益从理论研究走向应用研究。中国的文化人类学是在借鉴西方文化人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由于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中国文化人类学发展的特殊途径,这就是必须看到传统训诂学作为各学科普遍应用的方法的重要性,利用这一方法对大量的古代文献典籍进行探微阐幽,从而使中国的文化人类学借助训诂学获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群体和制度,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民族和国家。但是,由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差别,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家庭形态,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差异性。家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普遍性和差异性,为以研究人及其所创造的文化为宗旨的人类学提供了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最便利的条件。因此,从人类学产生之日起,家庭就一直是人类学家们最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之一,许多著名的人类学家都曾经对家庭进行过研究,并以此而出名。国外人类学家对中国家庭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人类学教授丹尼尔·库尔普(Danil Hkulp)被认为是以人类学方法对中国家庭进行研究的第一位西方学者。他所调查的地方是广东汕头的凤凰村。1925年,他出版了这次调查的研究成果《华南乡村生活》一书(Country life in South China)。这是人类学方法对中国家庭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