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文学产生以来的数千年里,人们心目中的文学向来都是超功利的精神产品,是以情感形式包裹着的思想与审美的文化艺术结晶,而不大愿意去思考产生文学创作冲动与传播动机背后的利益因素,故而对文学的认知总滞于最易见到的一面.本文意在于寻找文学研究被长久遗失的另一面:物欲幻想--富贵化幻想,着力从人性观、文学现、美学观三个层面,探讨文学的非精神因素及其与精神因素的关系:人的本质是在道义的培育中追求富贵、名利的最大满足,道义是实现富贵并使之合理而久长的伴生条件,文学生产与传播是物质与精神因素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结果,美是能满足人的物欲和精神幻想并产生快感的对象物.文学的另一面--物欲幻想--虽隐于文学精神层面之下,却是文学生成与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小说对市场经济中崇拜"物欲"价值取向做出了深刻的揭示与反思,这表现为:价值错位中"成功人士"成为主体标杆、世俗崇拜中对权力百般追逐、欲望都市中男女关系随意轻浮,从这三种书写模式中所展现的内容来看,欲望膨胀如果没有得到良性"意志"的护持,就会表现出对于"外物"的过度崇拜,并与整个社会道德秩序的失范互为因果、互为表里,欲望只有在"智慧"即"做人的规定性"的指导下释放,才能在其实现过程中保证自身的满足。  相似文献   

3.
武琦 《人文杂志》2001,(4):115-117
美国现代戏剧家尤金·奥尼尔在其早期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中,一反西方戏剧只注重刻划人物行动与外在矛盾的传统,而是将人物心理冲突的刻划上升到主导地位,使整个戏剧冲突结构呈现出以人的精神力量为基点,以物欲和情欲为两极的"危险倒三角"结构,从而深刻揭示出毁灭人类自我的正是人性中的贪婪与淫荡;而拯救人类自我的,也只能是人性的升华与灵魂的净化.  相似文献   

4.
周黄琴 《船山学刊》2012,(4):102-107
庄子的人生哲学不是消极没落,而是一种积极探讨人生意义与本真生活的哲学。当世人在错误观念的导引下,纷纷堕入物欲的追逐与观念的纷争之中,以致社会动乱不堪,生命本真的意义完全被遮蔽与破坏。庄子以其敏锐的洞察力窥视到人类异化发展的趋向,并用批判的手段不断揭露出社会发展过程中违背人性的方面,试图由此来唤醒人类被遮蔽的本性,使人重新回归到本真的家园。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问题是当代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谈论现代性话题,离不开对现代性资本社会这个专属时代背景的考量.在这个现代性资本社会中,人类行为、社会活动大多以市场为平台,以商品为标志、以货币为媒介、以利润为目标,这势必造成如下局面:社会物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以社会资源的高消耗为代价,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背后是现代人功利算计、物欲充斥的生存状态,现代社会的经济化已成定局.这一切就构成了对现代性的一种经济学叙事.  相似文献   

6.
记得一部外国电影中曾有这样一段怂恿年轻人犯罪的话:“去偷、去抢、去杀人、去放火”.联想到我国当前青少年物欲型犯罪突出问题,不能不引起深思.犯罪是不能一下子消灭的,但探究其中原因,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对策,未偿不是有效地预防犯罪、将犯罪控制在最低限度内的好方法。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犹如含苞待放的花营,极易受到外界干扰而误入歧途.特别是社会大环境熏染的好与坏,是他们选择光明与黑暗的试金石。不少人多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全方位分析青少年物欲型犯罪增多的原因,我只从社会风气这个角度,谈一下自…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研究为依托 ,辨识了一些人对阿多尔诺哲学的唯心主义误指。其实 ,阿多尔诺反对任何形式的哲学唯心主义 ,他以特有的方式机智地说明了精神至上论的思想史根源和社会历史原由。可是 ,阿多尔诺也明确拒绝停留在同一性逻辑中的哲学唯物主义和素朴实在论 ,反对将历史唯物主义畸变成一种追逐物质利益的物欲主义 ,他主张社会生活从狭隘的经济决定论中超拔出来 ,走向真正的星丛式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开放性问题让被访自由回答,并通过对文字资料的编码和内容分析,采用质化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寻普通人真实的家庭幸福观.经编码处理的家庭幸福观归为16个类别,其中强调和谐团结的为最多,健康平安和收入无忧分列第二和第三,只有3%的被访将金钱视作幸福的唯一要素.聚类分析结果将家庭幸福观的表述组合归为"感觉良好型"(感受取向)、"和谐相处型"(关系取向)和"经济安全型"(条件取向)三类,其中认同关系取向的最多,将经济条件视作家庭幸福要素的约1/3,快乐主义幸福现在现实世界中不占主流.质化和量化资料均未支持普通人的家庭幸福观为物欲主义、经济利益所主宰,但家庭的经济背景较差者更多地认同幸福的经济安全要素,家庭生活也更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以《小城之春》、《廊桥遗梦》为范本,对两部影片的叙事风格、影片"镜"语的象征意义、人物造型及其性格特征进行了阐述,着重探讨其中各自成趣的审美追求,力图从中西文化维度出发来解释主人公相似经历背后尚存差异的文化与思想背景,即均"发乎情",然《小城之春》片"止乎于礼",而《廊桥遗梦》片"止乎于理";但影片本身蕴育的哲理精神与审美内涵分别将两部影片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10.
论人性的弱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要认识自己 ,解剖自己 ,其最根本的东西是从人性来审视自己。我们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理解人性 ,人是善与恶的结合体 ,即人一半是天使 ,一半是魔鬼。人性的善与恶潜在人的自然属性之中 ,而人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 ,当具备一定社会环境与条件时 ,善与恶才会显露出来。人性的主要弱点在于权欲、物欲与情欲中表现出来的恶行。人们通过法律、道德与宗教的形式抑恶扬善 ,这是克服人性弱点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刘广辉 《江汉论坛》2006,3(9):112-114
文学的非焦点化是新时期文学的必然选择,但文学创作非焦点化之后出现了诸多问题:世俗化、物欲化、浮躁性是它的外部显形特征,而粗鄙和庸碌、无有理想的光照,是它的内部隐形特征,因此,在历史发展到今天,文学创作呼唤新的焦点和新的理想,又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理性意识的强盛与科学技术的发达,人类世界已越来越进入海德格尔所说的黑夜状态.面对世界夜色,人类没有自弃,而是一直在政治、哲学、宗教、科技、经济、教育、法制等诸多路径中顽强地奋斗着、求索着.文学艺术,也仍将会以自己神圣的理想与希望之光,继续导引人类的未来.诗人、作家的使命正在于,以对生命存在与宇宙精神的感悟,以非功利性的想象智慧等,稀释现代人为物欲所充塞的心灵,在世界黑夜的时代里道说神圣.  相似文献   

13.
《东岳论丛》2017,(12):43-50
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电影的叙事模式经历了一个回环往复的发展过程,在叙事结构方面来说,打破传统线性叙事逻辑,对多种叙事框架的构成方式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叙事形态方面来说,对全新叙事形态进行开发与扩展之后,又呈现出回归传统叙事形态的倾向,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大陆电影叙事模式在回环往复中,不断提高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曾胜 《兰州学刊》2008,(11):166-168
身体隐喻作为一种叙事策略在近期中国电影制作中广为运用,使影片的叙事变得生动而复杂。主旋律影片通过身体的伤痛营造悲情来凝聚影片的情绪感召力,强化观众对其道德伦理言说的认同;商业片通过性与暴力的震惊式身体展示。迎合观众对’欲望影像的消费需求;文艺片则通过身体的异化来传达现代性时空压缩中的颓废体验。对身体隐喻的诠释成为解读影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现代派文学和电影同为这样的艺术形式:它们都开辟了新天地,并要求其受众以一种新的方式去回应,以获得对作品的适当理解.而叙事开端的话题又把与现代主义、叙事与电影理论相关的问题结合到一起.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在详细分析四部现代派文本--哈姆生的<饥饿>、卡夫卡的<诉讼>及卡尔森、威尔斯分别据以改编成的电影--的基础上,探讨小说及其电影改编的开端之叙事形式与意识形态内涵.最后得出关于电影的一般结论:摄影机是现代和现代主义的隐喻,它有其机械地看待世界的方式,有其不同于人类看视方式的非人格化的方面,但它毕竟受摄影师及其身后的导演所操控,从而是一个使电影制作者能够做出一系列决断的手段.影片对现代主义经验的表达,与摄影机安排人的视角、介入方式和距离并使之变调与复杂化的方式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十七年"经典革命题材电影中,借用传统文化言说革命现代话语的现象极为突出,电影《战火中的青春》是其中的典型文本。影片根据陆柱国长篇小说《踏平东海万顷浪》第四章改编,以倒叙手法讲述解放战争时期,烈士女儿高山女扮男装战场杀敌的故事。影片在借用"木兰从军"叙事母题的基础上,全面征用与改造了传统女侠叙事,在"十七年"政治图景中构建起个人对阶级归属和对政党服从的文本。  相似文献   

17.
战争喜剧电影就是以喜剧化风格拍摄成的战争题材影片,中国战争喜剧片诞生相对较晚.就喜剧化基调的具体定位论,可分为轻松搞笑的战争片、黑色幽默的战争片、笑中含泪的战争片.战争喜剧片在叙事上呈现出喜剧片与战争片结合的特质:选材角度多侧面表现战争;表现双方较量的片段变通运用“巧合”、“误会”等偶然性叙事技巧;情节编织上传奇性与游戏性结合等.  相似文献   

18.
以《小城之春》、《廊桥遗梦》为范本,对两部影片的叙事风格、影片“镜”语的象征意义、人物造型及其性格特征进行了阐述,着重探讨其中各自成趣的审美追求,力图从中西文化维度出发来解释主人公相似经历背后尚存差异的文化与思想背景,即均“发乎情”,然《小城之春》片“止乎于礼”,而《廊桥遗梦》片“止乎于理”;但影片本身蕴育的哲理精神与审美内涵分别将两部影片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19.
悲欢离合是中国传统文艺的重要母题,中国电影对悲欢离合叙事模式的钟情由来已久.港澳台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艺片创作对悲欢离合叙事模式的运用和发挥最为充分.港澳台文艺片的悲欢离合叙事模式以回环往复的时空结构、贯穿影片始终的意象和对超越性的审美境界的追求呈现出特有的哲思和审美风韵,以其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层次继承触动中国观众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穷人暴富的低端故事不是《日日夜夜》的重点,编导只是借助了当下社会的热点现象和人们渴望的财富问题,关注讨论了一个哲学领域的问题:有了钱以后会怎样?财富真的能改变人的道德观念和命运吗?作为人类命运的个案展示,影片的叙事不仅体现出汉民族文化的沉重底蕴,而且在伦理层面对禁忌(乱伦)和情欲的拷问与表述,也具备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价值.而所有这些,都是在有意强调的自然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中展开体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