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60科创走廊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集群上,目的是服务创新链、服务产业链,推动科技创新、党建创新,形成与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党建新格局。新时代条件下做好产业集群党建,核心要义是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党委的作用,而产业集群党委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提升引领力、服务力、整合力,进而推动实现产业集群党建的运转、赋权、有效。  相似文献   

2.
党建引领G60科创走廊建设,初衷是凸显党建引领的政治优势,目的是通过党建引领整合社会科创资源,探索以“双服双创”为核心内容的党建创新,在党建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融合中凸显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具体路径包括:发挥组织功能,激活党建工作链;优化人才工作,做实服务创新链;党建产业一体融合,联通服务产业链;筑牢党建阵地,完善党建功能链;党员骨干双培养,激活先锋示范链。通过党建引领“双服双创”的整体创新,最终化党的政治优势为组织优势,化组织优势为人才优势,化人才优势为创新优势,化创新优势为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3.
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五年来,长三角地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动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协同创新和产业一体化发展领跑全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建设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针对部分产业链供应链依然存在“卡脖子”、部分产业开始加速外迁等问题,沪苏浙皖等省市应立足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携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共同提升高水平双向开放合作水平,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建设幸福宜居长三角。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党建有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推动实现资源整合,促进产业集群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当前,在“运转”方面,还不够灵活充分,整体推进速度较慢;在“赋权”方面,相关制度、运行机制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有效”方面,党建服务企业的质量比较低。新时代条件下提高产业集群党建质量,应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党委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和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实现产业集群党建的运转、赋权、有效,努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集群企业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5.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是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高校党建品牌建设,应从逻辑、困境与路径入手,以示范性、推广性、保障性为原则,坚持党的理论创新与党建品牌建设实践相统一,以学生视角筑牢品牌根基,以内在生成彰显品牌价值,以文化建构涵养品牌特色,不断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中药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针对长三角中药产业协同创新问题,运用协同创新理论,从社会网络角度分析创新网络的结构及特征演化。利用1987—2021年长三角中药合作专利数据,从4个时间阶段对创新网络进行测度。研究发现:(1)长三角中药产业创新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知识交换能力较强但传递效率较低;(2)创新主体向多元化合作发展,创新合作网络初步建立并逐步复杂化和社区化。其中,南京一直扮演着“高重要性-高协调性”的角色。研究对合理配置长三角中药产业创新资源,依托资源核心型城市加强创新网络建设,加快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尽快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既是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的关键抉择,也是提升区域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促进科技创新要素高效集聚的必由之路。论文首先明确了成渝绵科创走廊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进后的空间引力模型测算出成渝地区市际科创联系强度与隶属度,并采用Moran's I指数考察了区域科创活动的空间关联结构,进而明确了科创走廊建设的具体空间分布范围。最后,从基础动力、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的三个维度对构建"三核一廊多城"的成渝绵科创走廊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凭借优势互补的区域协同创新格局助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长三角地区在若干产业领域已具备世界级的产能优势。但与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对比,行业龙头企业的全球影响力仍有距离,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策源力仍很不足,产业链比较成本竞争力有所弱化。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是长三角地区肩负的一项国家战略使命,也是引领长三角地区增强内生动力,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行动。既要充分发挥区域分工的效能,各地各扬所长,聚力最具优势的产业领域和企业群体,提高创新资源配置的专业集聚度,培养造就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行业配套企业和专业化集群,并通过积极有效的区域分工体系,形成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合力和全球影响力;又要充分发挥区域合作的作用,建立健全基于区域有效分工的产业链强大合作体系,搭建一批实体化的一体化合作平台,联合实施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成本共担的区域协调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样的区域分工和合作,是长三角地区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乡村生态治理研究中的社会资本理论、治理理论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等研究范式,以及生态治理实践背后的政府干预逻辑与利益相关逻辑,并未充分考虑政党在中国政治语境下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将政党带进来"并缔造乡村生态治理创新的中国逻辑。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生态治理创新已成为助推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抓手,使命型动力、经验型动力与绩效型动力汇聚成党建引领乡村生态治理创新的复合动力。党建引领乡村生态治理创新需要吸纳多元主体参与,壮大乡村生态治理的组织力量;塑造基层党组织权威,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创造生态资源配置次序共识,提升资源配给效度,不断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0.
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城市群的过程,本质就是特定地区通过效率变革,提升全球价值链的高度,建设超级产业集群的过程。长三角经过近三十年的一体化发展,已逐渐形成了全球性城市群的雏形,但对比发达国家发展成熟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在效率提升、产业发展与全球价值链的攀升上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与区域发展的焦点之一。因此,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区域内部的产业集聚间分工与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为进一步巩固与深化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优势与区域优势提供理论指导。通过研究提出,要构建更为成熟完善的城市群生产网络,必须实施产业联动、空间联动、制度联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船舶工业已经进入产业发展与产业集群密切相关阶段,对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是制定长三角船舶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需要。本文通过对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研究,指出上海船舶产业集群属于政府推动型、江苏属于政府市场共同推动型、浙江属于市场自发成型。同时依据产业集群发展理论,对长三角造船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错位竞争战略和长三角船舶配套业集群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取得重要进展,但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不高,面临创新主体乏力、创新资源不足、创新环境滞后的现实困境。要实现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就要在加强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对接区域发展战略需求,持续打造“科—产—教”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模式;要提升区域高等教育创新资源,大力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创业型大学和科技型企业,逐步完善创新资源空间流动和共享机制;打破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制度的滞后性,深度落实高等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理念,实现政府—高校—产业间的有机协调。  相似文献   

13.
结合产业集群理论,对我国的光伏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国内光伏产业集群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针对其结构不合理、产业关联弱、集群内大部分处于价值链低端等问题,通过对青海省光伏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分析,从政府、行业、企业不同层面提出了光伏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的建议,包括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市场调节与资源优化配置,构建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与培育品牌企业,技术领先、集群创新与产品升级,技术、质量标准建设与加强行业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成才与就业》2023,(6):1-1
公办高校2022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国队首金选手培养基地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单位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松江区人民政府举办的上海“五个新城”的一所市、区共建新型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区,毗邻松江大学城教育园区,是整合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而新建的新型高职学院,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模式创新,实施面向高中阶段毕业生的三年制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和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五年一贯制专科层次学历教育,  相似文献   

15.
“产业趋同-产业协同-产业集群”是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分析长三角地区相似的禀赋结构所形成的产业趋同现状,制造业内部结构相似但也存在具有专业化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产业趋同现状下的产业协同是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基础;运用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提出基于动态要素禀赋优势在长三角地区进行跨地区产业协同的“新型综合雁阵”;利用27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对产业集群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制造业高级化与同构化存在“倒U形”结构;在要素禀赋约束下,过度的制造业高级化会抑制经济增长,而同构化以及带来的产业协同有利于城市的经济增长;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同构化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该效应受制于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助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与京津翼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共筑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菱形地理空间。在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向的新形势下,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内部合力有待提升,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面临挑战,产业集聚发展规模和发展能级有待加强。为了积极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应突出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引领作用,以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共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以新兴动能的培育共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国际门户枢纽的打造共建全国改革开放新高地,以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共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相似文献   

17.
高新区在苏州的发展已成为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支柱,又是苏州区域创新主体和引领、高新产业发展先导、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示范,但也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与制约,主要包括创新张力与资源支撑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任重道远、土地和环境资源制约日甚等。破解问题的思路之一,便是"区城同体"发展;其依据是高新区功能、形态与城市叠加一体,"区城同体";高新区实则为城市开发区,"区城同体"发展即高新区发展,且在苏州有其实践基础。苏州市域高新区"区城同体"发展,重点是要确立"区城同体"发展观,发挥优势,统筹优化功能定位,实现创新、产业与城市同体发展,强化创新引领和创新发展,促使高新产业集群化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实现有质量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和适度的低成本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江南文化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历史使然到时代应然,遵循的是文化认同、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逻辑原则。文章以厘清江南文化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之应然逻辑关联为先,以江南文化观照下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应然状态分析为基,剥析与呈现了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文脉赓续与价值规范、内生动力与长效赋能、品牌熔铸与效应释放的应然逻辑,进而辨析变与守、创与固、聚与扩、推与藏的江南文化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实践逻辑。系统把握应然逻辑与实践逻辑,构建江南文化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共同体,是更高质量建设中国区域特色文化和经济示范高地的根本所在,也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9.
在对安徽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优势与机遇、不足与挑战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安徽省体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必然需要;安徽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安徽省体育文化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需要。提出安徽省体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创新发展理念,探索发展新模式;完善市场布局,全方位加大以项目引领区域合作的实施;培育安徽省长三角体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品牌;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20.
整合营销理论在旅游产品生产和销售中的应用日臻成熟。近年来,泛长三角旅游产品整合营销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中,安徽省的旅游产品相对单一、产业规模较小、整合开发相对缓慢。安徽旅游产业应以地缘为基础、以品牌为方向进行旅游认知、品牌构建、旅游供需整合和旅游相关者关系整合,把自然山水、休闲养生、人文佛教的徽风皖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旅游主题、线路、品牌有机融合,推出基于泛长三角一体化的安徽旅游产品,形成泛长三角旅游的重要一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