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得·凯里是当代澳大利亚著名的小说家 ,以其对澳大利亚生活的独特描写而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好评。他发表于 1 997年的长篇小说《杰克·马格斯》以 1 9世纪的伦敦和澳大利亚为背景 ,以流放犯杰克·马格斯从殖民地新南威尔士潜回伦敦 ,寻找“儿子”的故事为线索 ,对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远大前程》进行了改写。通过使用戏仿和反讽 ,小说颠覆了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叙事程式 ,恢复了被压制的边缘人物流放犯的语话及其被排斥的历史 ,重新确立了澳大利亚作为殖民地的历史。在小说中 ,以狄更斯为代表的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叙述话语既遭到了质疑 ,也得到了认真的仿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评价了澳大利亚著名作家皮得·凯里的小说《奥斯卡与露辛达》。在这部作品中 ,凯里重写了19世纪澳大利亚的殖民历史———现代性的移植 ,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和现代主义英雄神话进行了质疑和解构 ,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性的殖民历史的怀疑和否定。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短篇小说的杰出代表试论约翰·莫里森及其作品陈兵(安徽大学外语系合肥230039)本世纪中叶是澳大利亚文学发展的昌盛时代,整个澳大利亚文学艺苑一片辉煌。其中短篇小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涌现了一大批短篇小说家,如布赖恩·詹姆斯、彼得·科文、艾伦...  相似文献   

4.
为作品中的人物作特殊命名在中外文学创作中是屡见不鲜的。例如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赵树理的长篇小说《三里湾》中的“糊涂涂”、“常有理”、“铁算盘”、“惹不起”,16世纪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历史剧《亨利四世》(Henry IV)中的Sir John Falstaff,美国现代小说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小说《八月之光》(Light of August)中的主人公Joe Christmas以及美国黑色幽默作家库尔特·冯尼  相似文献   

5.
当代澳大利亚小说不仅主题意蕴五花八门,千姿百态,而且创作手法标新立异,斑驳陆离。这些手法熔现代派和后现代派技巧于澳大利亚民族文化之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小说风格。这方面的突出表现是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澳大利亚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很早就使用魔幻现实手法了。代表人物当首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怀特。他在六十年代初期发表的《乘马车的人》堪称澳大利亚第一部魔幻现实小说。此外泽·赫伯特、戴·爱尔兰等一批才华横溢的中老作家在他们的作品里也经常运用魔幻现实手法并取得了公认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评价了澳大利亚著名作家皮得·凯里的小说《奥斯卡与露辛达》。在这部作品中,凯里重写了19世纪澳大利亚的殖民历史——现代性的移植,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和现代主义英雄神话进行了质疑和解构,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性的殖民历史的怀疑和否定。  相似文献   

7.
“苦难与超越”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在其创作中的突出主题。本文试以他的重要代表作《战车上的乘客》为中心 ,旨在探讨他如何通过人物刻画展现这对近似自相矛盾的复杂主题。  相似文献   

8.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文学评论家,20世纪意识流小说家的杰出代表。她与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享利·詹姆斯、马塞尔·普鲁斯特和詹姆斯·乔伊斯齐名。她蔑视19世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主张在创作上大胆探索,力图描绘内在的、主观的个人经验。因此,在她的作品中,每一个经验,每一个感觉,每一个印象以至每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不是按照一种合理的顺序去安排,不是放在现实的时间和空间中,而是通过她的一个人物的内心流泻出来,这就是“意识流”。这位20世纪最有独创性的女小说家在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上还进行了有别于一  相似文献   

9.
漫谈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拉丁美洲各国的文坛上,形成了一种在文学创作上具有共同风格的流派——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流派的作家都以写小说见长,在不很长的时间内,写出了一大批长、中、短篇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家长的没落》,墨西哥作家胡安·卢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平原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文坛近年来十分活跃,小说、诗歌和戏剧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小说尤其值得一提。不仅仅产生了帕特利克·怀特这样的具有国际声望的作家,而且新人辈出。一批在英语世界影响比较大的作家正在崛起。他们当中,不少都是六十年代以后开始写作的,一般功底扎实,眼界开阔。既继承了澳大利亚和西方文坛的传统,具有比较浓厚的民族气息,又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新的领域,探索新的创作手法。托姆斯·肯尼利就是其中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初,意识流小说在西方文坛上异军突起,经久不衰,其主要特点就是侧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典型的意识流作品有法国作家爱杜华·杜夏丹的《斫却月桂树》(1887)和马赛尔·普鲁斯特的《追忆流水年华》(1928);英国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1922)和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达罗维夫人》(1925);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喧嚣与狂怒》(1929)和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1932)以及当代女作家乔·卡·欧茨的《海滨姑娘》(1974)、《29条臆想》(1979)等。然而,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并非始于意识流小说。远的不提,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就不乏其例。19世纪后期的一些俄国作家更加重视人物的心理剖析,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问题在于现代派的意识流手法与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大相径庭。本文试图将这两种心理描写进行对比,就其不同之处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玛格丽特·杜拉丝(Marguerite Duras,1914—)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家。她的那本获奖小说《情人》,风靡欧、美、亚各大洲,令成千上万的文学爱好者争先恐后地捧卷而读;她的那出世俗戏剧《英国情妇》,调侃自如,情节错落多致,堪称是《情人》的姊妹篇;她的那部受到广泛赞许的电影《广岛之恋》,音、形、画融为一体,今朝、往昔相互渗透,被誉为“左岸新浪潮电影”的经典之作。法国当代著名女诗人德尼丝·勒当岱克在《巴黎信札》中说:“法国当今最伟大的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丝,她已是73岁的老人了,正好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曾获得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位文学大师及其文学作品充满着戏剧性的矛盾。从他的生活道路、作品内容、作品主题、创作方法和生活态度等多方面可以看出帕特里克·怀特及其作品的多重属性。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艾·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问世不久,在一片强烈的反驳声中,有评论大声惊呼,艾·勃朗特在本质上是不可多得的悲剧天才,《呼啸山庄》是一部可与《李尔王》相提并论的悲剧小说。尽管艾·勃朗特被誉为最少受别人影响的天才作家.但我们仍不难看出古希腊传统戏剧和莎士比亚戏剧对她的影响。古典戏剧是作家蛰居偏僻的霍渥斯荒原所能接触到的不多的经曲作品,戏  相似文献   

15.
1993年,世界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TonyMorrison,1931—),这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黑人作家获此殊荣。莫瑞森以她“超人的智慧、娴熟的写作技巧以及敢于冒最大风险的创新精神,”①成为继理查德·赖特、拉尔夫·埃利森和詹姆斯·鲍德温之后最优秀的美国黑人小说家。迄今为止,莫瑞森已经发表了六部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TheBluestEye,1969)、《秀拉》(Sula,1973)、《所罗门之歌》(SOngofSolomon,1977)、《柏油孩子》(TarBaby,1981)、《可爱的人》(Beloved,1987)和《爵士乐》(TheJazz…  相似文献   

16.
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24岁时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一起首次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从此揭开了人类生命的奥秘。在DNA发现50周年之际,沃森接受了德国《明镜》周刊的编辑约翰·格罗尔和恩斯特·彼得·菲舍尔的采访,回顾了这一世纪发明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17.
师旷,春秋末晋悼公、平公乐师.作为古代妙辨音律的音乐大师,“师旷之聪”是人所艳称的.但师旷同古代小说的关系还很少有人注意.《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有《师旷六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还提到:“《汉书》兵阴阳家有《师旷》八篇,是杂占之书;在小说家者不可考,惟据本志注,知其多本《春秋》而已.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Laurence.J.Peter),1919年生于加拿大的范库弗,1957年获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学士学位,1963年又获得该校教育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名字分别被收入《美国名人榜》、《美国科学界名人录》等辞书中。他博学多才,著述颇丰,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作是《彼得原理》。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我们不能不了解彼得其人和其著作《彼得原理》。  相似文献   

19.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 thy,1867—1933)英国小说家、戏剧家.他曾在牛津大学攻读法律,并于一八九○年开始执行律师业务,但不久就放弃律师工作而从事文学创作.一八九七年,高尔斯华绥发表处女作《天涯海角》(From the Four Winds).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至一九○六年完成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The Man of Property),他才被公认为英国第一流的作家.一九三二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相似文献   

20.
在英国文学史上,“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是个创作繁荣、作家辈出的时期,大小作家数以百计。乔治·罗伯特·吉辛(George Robert Gissing,1857—1903)是其中最后一位卓越的重要小说家。他享年46岁,活得比十九世纪任何一位主要小说家(除奥斯汀和勃朗蒂姐妹外)都短暂,但他却是一位多产作家,在二十三年文学生涯中,共创作了二十三部长篇小说、一百十一部短篇小说、一部旅行杂记、一本狄更斯评论专著以及为数不少的散文。从数量上看,他的作品比除司各特和特罗洛普外任何一位十九世纪主要小说家要多。在如此众多作品中,“……列入第一流作品多至十四部:十二部长篇小说、一部旅行杂记和一本狄更斯评论专著”。一个作家能写出十四部优秀作品,确实是不可多得的,难怪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阿诺德·贝内特称吉辛为“十九世纪当之无愧的现实主义作家,一位重要小说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