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浅谈欧美现代派文学的文化地位刘进在欧洲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曾雄霸文坛。其武器就是所谓的“理性主义”。但理性主义对现实的批判并非很成功。首先是现实社会并非象理想的那样文明发展,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人类的许多美梦,正如日本现代派作家厨州白村在其... 相似文献
2.
宋文玲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
存在主义流行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欧洲.存在主义哲学与存在主义文学密不可分,因为存在主义文学基本上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表达自己哲学思想的媒介,因此其哲学性很强.存在主义文学的鲜明的哲理性和寓意思辨性体现了二十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现代派文学深厚的非理性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3.
赖干坚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如果说“内向性”、“主观性”是现代派小说反叛传统的主要标志,那末“客观化”则是它的又一显著特征.现代派作家所强调的“客观化”,指的是作者不在作品中露面,不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个性.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保持中立、客观、冷漠的态度.早在上世纪中期,福楼拜就主张小说家“不该暴露自己,不该在自己的作品里面露面,就象上帝不在自然中露面一样”.在他看来,小说家对于他的小说,就象“宇宙中的上帝,既无所不在,又无处可见.”小说应使人感觉到”一种暗藏的、无限的中性.”本世纪初,托·斯·艾略特从象征主义美学原则出发,倡导诗 相似文献
4.
克冰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1996,(2)
西方现代派文学于今已不是新鲜问题,然而其五花八门的形式和名目仍令人眼花缭乱。现代派文学的实质何在,这自然是认识现代派文学的关键。 现代派文学之为新的一派,是针对传统文学而言的,所以,将它与传统文学相比较,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辨别现代派文学的实质的最佳或者必由途径。 众所周知,现代派文学是打着反传统的旗号登上历史舞台的。然而,无论现代派作家如何 相似文献
5.
6.
出现于30年代的中国现代派小说,既与日本新感觉主义小说有着相似的思想与艺术倾向,也因文化传统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着明显区别。就相似方面而言,在思想倾向上,30年代中国现代派小说亦注重暴露大都市的病态生活、病态人生,细腻、生动地揭示现代人的潜意识活动及性苦闷特征;在艺术上,则呈现出与都市生活、人物心理相关的或杂陈、或急速、或舒缓、或冷艳的节奏与风格。就相异方面而言,一是超越了性本能的规范,注意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二是在表现手法上,摈弃了日本新感觉主义小说的杂沓与无序,注意了文句的逻辑性、连贯性。 相似文献
7.
文学接受主体总是在特定欲求的驱使下,主动进入接受过程的.接受欲求一般有超越驶、诛识欲、游戏消遣欲等几种;文学文本要唤起接受主体的兴奋惑,就必须利用接受主体的兴趣与激情,把特定接受主体所感兴趣的东西艺术化地表现出来;文学接受过程是接受主体在文学文本中启动、强化、不断深入地展现生命力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8.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3-22
1930年代以废名、林庚、朱英诞、卞之琳、何其芳等为代表的北平现代派诗人群对温李晚唐诗风进行了集体性讨论与提倡。废名对李商隐无题诗的分析中包涵了其诗歌观念的多个方面,包括倡导浑融自然的诗质,重视含蓄象征手法,重视诗的感觉与幻想,哀伤缠绵的审美需求。卞之琳的《无题》组诗、林庚的多首《无题》继承和发扬了李商隐无题的优良传统,在多方面体现了现代无题与古典无题的深刻联系。无题诗代表了一种对诗歌思想价值和社会功用性的排斥,对含蓄朦胧、晦涩象征的表现手法的推崇。无题诗与情爱主题的天然联系代表了诗人对私人情感、心灵体验和感官直觉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蔡厚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7,(1)
一、这几年来,关于文学的典型化过程问题,一直是文艺界纷纷争论着的中心问题之一。对于这一问题的正确理解,将大大有助于阐明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开启创作之宫的奥秘,帮助作家更好地从事文学创作事业,进一步克服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和自然主义的倾向,提高文学作品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首先可以肯定:文学的典型化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多样的过程。任何从主观臆测出发,企图把它简单化和公式化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因此,当我们研究这一问题的时候,必须充分注意文 相似文献
10.
王洪岳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48-52
20世纪预示着一个空间时代的到来。现代派小说在哲学观、叙述方式和结构方式上,以一种空间性姿态而与传统小说迥然有别。这种小说的空间性不同于以时间性为线索的小说,而是以并置性和同时性所构成的意义网络。它邀请读者的积极参与,从而激活小说文本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国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3):114-117
对现代派诗歌的审美必须要有独特的感悟和与诗人心灵的相通。诗歌的创作和解读从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对一首诗的解读必须从诗的特性出发,重视情感体验是解读现代派诗歌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2.
杨荣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3)
无意识·“人”·现代派文学──再论弗洛伊德学说的突出贡献杨荣著名的精神分析学者、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埃里希·弗洛姆认为,西·弗洛伊德和马克思“都是现时代的设计师”。“他们为建立一门新的人的科学奠定了基础”[1]。的确,弗洛伊德以他对人类内心奥秘的卓越发... 相似文献
13.
赖干坚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非道德化”是现代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否认艺术和伦理道德的关系以及艺术的思想教育功能,二是蔑视、拒绝传统的道德准则,以反道德态度对待道德问题。现代派小说的非道德化涵盖了这两方面的内容,不过,其表现形态是复杂多样的。一种形态是,作者立意反对传统道德,力图在小说创作中突破传统道德的禁区。英国的戴·赫·劳伦斯便是这样的作家,他的几部性爱心理小说,特别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就是这一类小说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论加拿大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5)
地处北美的加拿大,地大物博、总面积占世界第二位,它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七个资本主义强国之一。然而,在我国出版的几部“外国文学史”、“欧美文学史”中几乎找不到加拿大的章节,甚至连加拿大著名的作家和作品都不曾提到。加拿大有没有自己的文学?加拿大文学的特征是什么?加拿大文学和社会、经济、文化、种族、地理、风俗等关系如何?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进行探索,以便我们加深对文学的本体、文学发展道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王晓岚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04-106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深刻影响到西方的哲学、文学和美学的面貌,也产生了具有现代性特质的"语言论转向",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和结构主义理论不仅仅是重要的文论话语,更是给中国的80年代的现代派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呈现出一条由西方到中国、由传统到现代、由内容到形式、由形象到语言的知识学谱系和美学脉络。 相似文献
16.
耿纪永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4):85-93
施蛰存一向被认为是一位重要的新感觉派小说家,研究者常常忽视了他实际上还是欧美现代派诗歌在中国最重要的译介者和倡导者之一。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现代派诗,还通过创作和阐释现代派诗对现代诗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以《现代》杂志为园地,扶持了一大批现代派诗人,最终确立了现代诗歌史上至今也未能超越的高峰。今天我们应当还他一个在中国现代诗歌翻译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肖飞飞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
“现代派”这个问题,在文艺界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对我们不熟悉的东西进行研讨,这本身是好事,然而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同志往往出现一些不应有的误解,甚至有的还在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上出现漏洞,这是很令人遗憾的。因此有必要予以澄清。 现代派,作为学术名词又称现代主义,它的产生和发展自有其历史渊源、社会原因和时代特色。整个现代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文艺的出现并不是所谓文艺走错了路,或者 相似文献
18.
祝晓耘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4):118-122
卞之琳善于把握中西诗歌相通的特质 ,谐调古洋 ,独辟蹊径 ,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其诗的意蕴表现为 :凡俗化的诗绪 ,寄情于社会下层 ;怀旧怀远的哀思 ,表现生之茫然 ;哲理化的情涛 ,暗示隐秘的心理活动 ;恢谐的方式 ,走进严肃命题的“淘气”行为。 相似文献
19.
裴树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2)
文学发展的连续性表现为一种动态的时间序列。中国文学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混合、风骚、典雅、通俗、新潮、人民等依次演进的不同的文学时代,文学发展过程又表现为依次更替的艺术进化、文体演化、文风演变、文学潮流变迂等艺术序列。各种历史序列的客观存在,表明文学发展过程不是一条历史线索,而是集成式的多种线路。我们对此作深入研究,有助于建构类型不同的文学发展史。 相似文献
20.
裴树海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文学发展的连续性表现为一种动态的时间序列。中国文学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混合、风骚、典雅、通俗、新潮、人民等依次演进的不同的文学时代,文学发展过程又表现为依次更替的艺术进化、文体演化、文风演变、文学潮流变迁等艺术序列。各种历史序列的客观存在,表明文学发展过程不是一条历史线索,而是集成式的多种线路。我们对此作深入研究,有助于建构类型不同的文学发展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