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子于春秋末年开创的儒学,经曾子、孟子、苟子等大儒的阐发,至战国时已成为一门"显学",对诸国政治有较大影响。秦及汉初懦学虽然曾遭到打击,但其社会影响力却仍在逐渐增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原始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已转变成与西汉统治相整合的"新儒学",对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极为深刻。举凡汉之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等无不深深打上儒学的烙印。至东汉更发展成以禹贡治河、以春秋决狱、以诗三百篇当谏书的以经治国。地方行政作为汉王朝政治运行机制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当然也受到儒学的影响。秦政尚法,儒学不…  相似文献   

2.
尤李 《兰州学刊》2011,(1):144-149
文章着重挖掘石刻材料,从佛俗的角度来分析中晚唐时期的幽州一卢龙镇。中晚唐幽州地域流行的大众文化佛诞日巡礼、起佛名、佛号的习俗,到辽朝均影响到契丹贵族。佛教信仰和习俗生命力顽强,能跨越朝代、超越阶层和族群。对辽代佛教文化来讲,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其实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精英和民众之间互动频繁,不少信仰是各阶层共有的。被中晚唐汉族文化精英斥为“胡化”(非主流、非正统)的卢龙镇,到辽朝却成为汉文化的中心,并且为契丹人的汉化提供了资源。  相似文献   

3.
黄朴民 《河北学刊》2004,24(2):164-169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与巩固的重要阶段。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也呈现出崭新的特色,体现了独特的时代精神。概括地说,这种时代精神表现为:“大一统”理念作为秦汉文化的灵魂,贯穿于当时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确立了秦汉文化的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阴阳五行思想作为秦汉文化的哲学基础,起着联系、沟通秦汉文化方方面面精神纽带的重要作用;而学术上的兼容博采、融会贯通,则成为秦汉文化得以顺利发展并创造辉煌成就的不竭动因及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吏上的一个极为光辉灿烂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的定型期。以趋善求治为特征的中国文化的基本形态,便形成于这一时期。因此,认真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对于我们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创建社会主义新文化。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文化成熟的基本要求和标志 研究文化学的人认为,从广义的范围看,文化包括三个层次: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以及心的部分。如果把文化整体看作立体的系统,那么,物质的层面是最表层的;文化的中层,包括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以及隐藏在表层物质里的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志等;文化的深层,包括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等。文化  相似文献   

5.
论秦汉的学吏制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正> 秦汉时期,不管其官吏登庸制度有何变化,但作为从事具体业务的吏员,或一个出身寒微、无财势可依的人,欲进入吏途,则都是必先有一个学吏过程的,不论通过官学或私学,或向正式吏员去做学徒,总是必须先取得做吏的业务能力与资格,然后再结合长吏的辟置而进入吏途,故汉有“文吏之学”产生,东汉有贱儒生而高文吏之俗,儒生也“用吏为绳表”,朝夕学问。两汉人对此有个专称,叫做“宦学”或“学宦”。今就秦汉时期学吏制度的几个问题试作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6.
汉代教育是汉代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制约,但随着教育的发展,它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汉代教育对社会影响的最主要表现是:汉代官吏的群体知识化和由此导致的儒者官吏对儒家政治、经济、文化理想的自觉实践;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全民共同心理文化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 谈到社会环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除了必须说明社会环境怎样制约文学创作之外,还要说明文学创作怎样影响社会环境,说明发生这种影响的特殊方式和途径。以“精神实践”的方式创造世界文学创作究竟怎样影响作用于社会环境、作用于人类总结的文化系统呢?我们认为这首先表现在,文学创作活动本身,除了对社会环境进行反映之外,同时也对社会环境进行创造。当然,这种创造是以特殊的方式和形式进行的,即以“精神实践”的方式创造世界,创造社会环境,从而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特殊力量。  相似文献   

8.
李晓慧 《学术论坛》2007,46(2):106-109
知识社会是以知识为基本要素的社会。知识社会对资本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也使得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干预力度逐步加强,生产关系不断作出调整;凭借技术优势,资本主义确实已经超越了它的历史边界而成为真正的全球体系;传统的左和右二元价值观的划分逐渐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多元价值观并存逐步为人们所接受;国际政治交往中求同存异、竞争和合作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社会的性别差异分析了性别差异对语言运用的影响,讨论和分析了这种影响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可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论腐败对社会心态的影响乔东平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是掺杂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一股浊流。腐败问题的复杂性、顽固性和危害性,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关心和焦虑的热点。本文主要探讨腐败对社会心态的恶劣影响及应以怎样健康的心态对待腐败...  相似文献   

11.
秦汉时期赵地社会文化的特色王子今秦实现统一,在原赵国故地置邯郸、恒山、巨鹿、太原、云中、上党诸郡。据《汉书·地理志下》的记载,当时人所认定的“赵地”的界域,大致即:“北有信都、真定、常山、中山,又得球都之高阳、州乡;东有广平、巨鹿、清河、河间,又得渤...  相似文献   

12.
冯立鳌 《东岳论丛》2011,32(3):67-72
韩非政治哲学直接指导了秦朝的政治建设,并深刻影响了两汉政治的发展。它催生了秦汉大一统的专制政体,支撑了君主本位的政治理念。由于它本身的内在矛盾及重大缺陷,导致了秦朝政治的迅即崩溃和两汉政治的反复动荡,使秦汉政治创伤累累,并最终走向败亡。  相似文献   

13.
王魁星 《兰州学刊》2011,(3):125-132
至正二十年(1360)后,宋濂逐步完成了由隐逸之士向皇帝侍臣的角色转变。这一变化,使他的诗文观念及创作均呈现出了异于以往的风貌。笼统地以"台阁"代称宋濂后期的诗文风格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宋濂虽有一些颇具台阁气息的诗作,但这些作品与稍后出现的台阁体却有本质的区别,它们与渴望归隐的恋乡之作共同构成宋濂后期诗歌的两大题材。颂圣应制之文在宋濂文集中也仅为少数,远非他后期散文的主流,墓志铭、塔铭等类应酬之作才是他后期文章的主流。而宋濂后期的传记文在题材方面多有开拓,在技巧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与此同时,游记散文同样不乏佳篇。  相似文献   

14.
欧梅诗派是北宋仁宗天圣至神宗熙宁年间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为主要成员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长期的诗文唱和中他们形成了基本一致的诗歌风貌:创作题材上取材广而命意新、创作风格上追求宋调风味、创作技巧上追求"状难写之景"和"意新语工"、创作方法上转益多师和博采众长.这些共同的创作特点开创了宋诗的主体风格,奠定了他们的诗歌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历史上,元朝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时代,同时,元代文学也有迥然不同于其它时代文学的独特风貌。本文试对元代文学的独特风貌作一粗线条的描述。文体变革与俗文学的兴盛一代有一代之所胜,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元曲自有其历史地位。然而从文学体裁演变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元曲的地位似乎较之唐诗宋词更为重要。元以前的  相似文献   

16.
吴梅村力主“诗与史通”,其代表性诗作如百川贯海,汇成一部明、清之交的“编年史”。“梅村体”的个性特征在于:诗人用七言歌行体叙事,数量特别大;诗中融入了有关“个人荣辱”的种种感叹,展示了“人格失衡”的情感悲剧;胸罗万象,笔在蛇龙,尽情地挥霍人、事,洒脱地调度古、今;风骨如“女将征西”,庄重而华贵。  相似文献   

17.
国际商贸是跨越国界的商品交易活动,国外市场的社会文化因素,不能不对国际商贸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所谓社会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意识、价值观、风俗、语言、教育、社会结构、宗教、道德观念等的总和。它实质上是一个十分广泛而又复杂的概念,涉及人们生活的全部。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成长,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甚至决定他们在生活中各方面的行为,贸易活动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国外有关市场的社会文化特点.对于把握该市场的消费需求特点,正确制定产品出口的战略和策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由于国外各具体市场…  相似文献   

18.
陈水成 《学术论坛》2001,(Z1):135-136
一、市场经济的经济成份多元性与农村社会犯罪 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农村社会犯罪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资本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对此,文章从社会资本出发,分析社会资本的内在不平等性和社会排斥性是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基本机制;探析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的提升作用和通过信息不对称结构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作用方式;阐述社会资本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0.
传统义利论作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大问题,在中国社会史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集中表现为,使中国塑造成举世闻名的礼义之邦;哺育了一代代持义不挠的民族精英;凝聚为重德尚义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之一。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依然具有巨大的历史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