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的主渠道,在间接控制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中枢调控作用。传统的财政运行机制已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不相适应。“七五”计划期间,在向计划指导下的市场商品经济的转换过程中,财政必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1.财政直接分配范围缩小。从补偿基金看,企业提取的折旧基金,经全部上交、部分上交几个阶段的反复,现已完全留给企业自行支配,财政不再予以集中和再分配。企业之间的调剂需求,将在自愿的基础上由银行与企业之间或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横向融通。  相似文献   

2.
如何认识企业自有资金的性质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由于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实行利润留成,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有一部分留归企业自行支配,形成企业自有资金。在现行经济体制下,企业自有资金是通过提留各项专用资金形成的。主要是:(一)留给企业使用的更新改造资金。根据国家规定,从1978年起,除县办工业、农牧企业和按产量提取更新改造资金的采掘、采伐企业以外,所有国营企业提取的基本折旧基金,百分之五十留给企业使用,百分之五十随同企业利润上缴国家统一使用。(二)大修理基金。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折旧率提取大修理折旧而形成,全部留归企业支配。(三)利润留成。从1980年起,绝大部分国营企业都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采用基数利润留成加增长利润留成的办法,从实现利润中按核定比例提取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在以上三项资金中,利润留成是企业自有资金最主要的来源,也正是它,决定着企业自有资金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消费支出的来源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在一定时期(比如说一年)内从各种不同来源得到的收入的总和.个人从各种不同来源得到的收入都来自国民收入,即来自国民经济中新创造出来的价值.个人收入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而到达每一个人手中的.一般地说,在提供物质产品和生产性劳务的部门和单位中工作的劳动者通过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而得到个人收入,在提供非生产性劳务(包括公共服务)的部门和单位中工作的劳动者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而得到个人收入.但由于在提供物质产品和生产性劳务的部门和单位中工作的劳动者也有可能得到国家通过财政部门而给予的福利性的收入,以及因银行存款而得到利息收  相似文献   

4.
财政收支结构的调整对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财政收支结构改善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首先应当从初次分配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在稳定宏观税负的前提下,提高劳动者报酬在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控制政府收入占比上涨过快的趋势,扭转当前税制对收入分配的累退作用;其次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民生投入,提高转移支付力度,规范行政管理费用开支,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即通过再分配过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国民收入向居民部门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5.
国民收入就是全国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中新創造出来的物質財富或价值,也就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了生产过程中耗費掉的生产資料以后的那一部分产品或价值。国民收入經过分配和再分配,最終归結为兩大部分:积累的部分和消費的部分。国民收入中的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具体內容。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講,积累部分按其用途来分,包括如下几个項目:(一)扩大再生产基金,其中包括国家(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农业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除了补偿固定資产折旧部分的生  相似文献   

6.
非税收入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形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国家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普遍遵循法制化、透明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等原则,法制建设比较完备.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非税收入规模偏大、收费基金项目多且管理分散、法制建设不健全、资金管理不规范以及违规收费和乱设基金问题突出等.应当立足于激励与规制并重的理念,确立制度目标和立法规划,从而促进非税收入管理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省财政困难原因笔者有四点认识: 第一、我省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而不是仅由财政支出增长速度过快造成的;第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主要是由于国民收入其他分配渠道出了问题,而不仅仅是由于财政分配渠道出了问题;第三、国民收入分配出现问题,既有财政原因,又有非财政原因,其总根子是全国范围内的经  相似文献   

8.
收入分配结构优化能够为新常态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收入分配结构优化既包含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再分配,以及通过居民来源性收入形成的家庭规模性收入分配结构优化,也包含优化规模性收入分配结构以利于经济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提高劳动者报酬,降低资本所有者所得,优化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并通过二次分配向低收入者群体倾斜,有利于改善微观家庭主体的规模性收入分配,从而有利于化解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下的利益诉求,形成可持续的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下劳动者报酬占比的提升或将是我国经济发展自然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一有的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中,固定资产折旧(指基本折旧,下同)基金同利润(包括税金,下同)一起上缴国家财政,都是国家财政收入,因此,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是否适当,折旧基金是过大还是过小,只是在理论上有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什么意义。在国家从折旧基金和利润得到  相似文献   

10.
拓展理财领域发挥第二财力作用——贫困县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困惑与思索黄波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财务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财政资金。它是财政预算的补充,也是财政对一部分补偿基金和国民收入进行分配的不同形式。从各...  相似文献   

11.
促进民富国强的思考——基于提高劳动报酬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强民未富,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最为棘手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直接相关.政府收入的增长率超过职工工资增长率、劳动者报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必然会导致"国富民穷"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但是它所带来的问题却绝不仅仅是劳动者自身收入高低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因此,提高劳动报酬的基础水平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旧体制下,我们的国民收入主要划分为个人所得和财政收入两大块,个人所得几乎全部用于消费支出,积累和投资功能都是通过国家财政以无偿的集中分配方式来实现的,扩大再生产的规模主要取决于整个国家积累基金的比例和水平。由此,在对商品经济条件下积累机制的认识上,长期流行的观念认为,在国民收入(V+M)这个总量中,M这个分量是积累的唯一源泉。他们否认银行通过吸  相似文献   

13.
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的内涵有三:一是国民收入总量分配政策,即根据货币形态的国民收入分配量同实际的国民收入总量之间的关系状况而制定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货币形态的国民收入分配量大于实际的国民收入总量的超分配政策,就属于这类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二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政策,即根据个人劳动、个人资产及社会福利而制定的劳动收入、资产收入及福利收入的比例关系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增加劳动收入和资产收入而减少福利收入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就属于这类收入分配政策;第三是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政策,即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所制定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按劳分配政策就属于这类国民收入分配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一、福建省个人收入分配体制中期改革的背景分析 (一)福建省个人收入分配体制十年改革的基本态势 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包括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二种方式,前者主要是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后者主要包括按资金分配、风险补偿、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私营企业雇工经营收入等等。十年来,我省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是:  相似文献   

15.
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地方预算管理是国家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财政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当前财政改革的重点领域。一、加强地方预算管理的必要性1994年以来我国建立了分税制财政体制,加之税收、收费、罚没、基金等收入方面的改革,使财政收入管理逐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财政支出管理明显滞后,尤其是现行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的方式,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筑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各方面要求预算管理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地方财政面临着公教人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按投入取得报酬的分配原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的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社会主义企业工资改革必须把工资决定权逐步下放给企业,使企业成为工资杠杆的操纵主体;同时,把职工工资区分为“必要工资和“分享工资”两部分,以克服目前企业工资与上交利税挂钩所产生的企业利润与工资相哄抬的弊端;劳动者个人的工资由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双方协商、选择工资分配形式确定。应将目前企业工资与上交税利挂钩或与产值、产量等经济效益指标挂钩浮动的模式改变为“企业自主分配、国家间接调控”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怎样才能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呢?强化税收就是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税务机关组织的收入已占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税收直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已广泛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强化税收是保证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当前,着重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必须保护流转税。这类税收有产品税、关税、盐税、营业税和交易税等,在税收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在各类税收收入中占较大的比重,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方面都能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现在有些地方却在搞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总产品(总价值)的分配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把总产值分为两个部分,即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收入和国民收入.前者指的是补偿中间产品消耗的收入和固定资产折旧的收入,后者指的是生产者工资的社会总额和企业利润的社会总额.第二个层次是企业利润的社会总额在企业、政府和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分成企业收入、政府收入和所有者收入.第三个层次是通过财政预算对政府收入进行再分配.在第一和第二个层次的社会总产品的分配中,企业分配居于关键地位,它是理顺国家、企业、所有者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经济工作实行调整、改革的方针,将新增的国民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增加农民和职工的收入,相当一部分用于扩大地方的机动财力和企业的自有资金,这是必要的。问题是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的幅度大了一些,以至于造成了财政收入年年不敷支出的局面。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采取强有力的财政政策,适当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国家财政实力。其次,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金融政策,充分发挥银行信用的作用,动员和集中地方、企业、集体、个人的资金,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20.
改革之前,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与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或产品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作为整个分配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城市主要表现为“国家负责制”,在农村主要表现为“集体负责制”。改革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实际上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劳动者的个人分配所得,早已突破了原先仅仅是“生活费”的框框,1978年—1989年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增加了360%,城市居民生活费收入增加了30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