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启加     
周启加,男,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8月生,安徽省宿松县人,英语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语语言教学(TESOL)硕士,目前在职攻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会员,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学会理事,院级重点建设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曾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现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外事办主任。  相似文献   

2.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新兴边缘学科,其研究成果对人类的语言交际活动以及TESOL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试图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从社会语言学相对论的视角出发,以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揭示语言使用与文化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数据,文章从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走向三方面,以1988—2019年间国内发表的673篇文化语言学论文以及49篇文化语言学论著为研究对象,考察了30余年来我国文化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现状,梳理理论研究成果,思考未来走向。文章认为,在文化强国背景下,应强化对文化语言学的学术关注、学科建设;专注学科主体构架,厘清内部关系;合理运用研究方法和工具,拓展研究内容;在夯实基础实证类研究的同时,注重理论总结,以推动当今"文化自信"大战略下的文化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话语标记"是近年来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探讨"话语标记"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将功能语言学中的三个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用于探讨英语话语标记,可以进一步拓宽语言学对"话语标记"的研究途径,并提示话语标记的特性及其多功能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择2005~2009年间发表在英语国际期刊"TESOL Quarterly"上的176篇学术文章的选题,自建语料库进行案例研究,反映近五年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师教育及教学实践相关研究的范围及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6.
中外应用语言学类期刊论文英语题目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术论文题目是论文语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知识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国内外应用语言学领域发表于2009-2013年的期刊论文英语题目为语料,分别建立国际、国内期刊论文英语题目语料库,对比分析论文题目的语法结构(包括题长和标点符号使用)和话语功能。数据分析发现,两个语料库中论文题目的拟定在体现共性的同时存有一定差异:国际论文作者在题目中更多使用复合结构或以动名词开头的结构,更注重表达研究问题、结果、对象等论文信息以及表达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以达到更好地“推销”学术成果之目的;国内论文作者则更倾向使用单一结构和固定的名词短语结构,大量使用“研究”、“初探”等无实际意义的“废词”。依据语类理论的互话性来审视论文题目语篇内和语篇外因素,能解释论文题目所体现的话语功能以及作者在拟题过程中采用相关策略所隐含的社会文化理据。从批评语类分析的视角来探析期刊论文英语题目的拟题策略,为论文语篇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7.
《论语》"雍也篇第六·子见南子"一直以来颇受学界争议,历代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得出非常丰富和有趣的相关研究成果。近几年,功能语言学对《论语》及其英译研究的指导作用已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本文继续以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采用功能语篇分析方法,重点从小句复合体的逻辑语义关系入手,探讨"子见南子/子路不悦"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在原文(源语)以及不同今译、英译文(目的语)中的体现情况;考察其不同语言形式传递的意义内涵;探索功能语言学"形式是意义的体现"的思想对评价《论语》及其今译、英译文质量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语篇语言学(Text-L ingu istics)在20世纪60年代的崛起,语篇的连贯功能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研究者的重视。语篇连贯是指意义上的连接。传统上,语篇连贯的研究是从语音、语义、结构和句法的角度来进行的,它主要侧重于表层意思的研究,而忽视了语篇深层意义的探讨。其实,连贯不是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和语篇分析的方法考察汉语"A+的+H"结构的认知意义和语篇状态,探讨了这种结构的语义与形式问题,对理解和运用这种结构有一定的益处.  相似文献   

10.
语篇语言学注重语篇分析和语用意义,它不仅分析原文和译文,还设计语言体系之外的包括“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各种制约因素。语篇语言学的研究模式认为:意义并非由语言的结构本身决定,而是由整个语篇决定(包括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语篇分析应用于翻译批评,可进行更理性的研究。用语篇分析来理解古诗《春晓》及其四种译文,能得出更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基于西方学界关于语言学的重新定义和以19世纪初期为西方语言学学科历史起点的断言,西方语言学发展表现出渐趋明显的科学倾向,这一倾向可解释为科学范式。西方语言学(史)中存在三种科学范式:"‘科学(的)’语言学"、"语言科学"以及"语言学中的科学主义",代表了西方语言学由于所及问题和研究途径的不同而形成的学术流派。三种科学范式由前向后发生过范式转换,基本上是沿着语言学发展的整体脉络与演进路径序次发生的,即"‘科学(的)’语言学"范式支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语言科学"范式贯穿结构语言学的演进历程,而"语言学中的科学主义"则凸显于生成语法。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意义上说,以索绪尔、雅各布森等为代表的结构语言学是"语言学转向"的直接源头,二战后结构主义与"语言学转向"思潮的碰撞衍生出法国(后)结构主义大潮。这股基于语言学模型的文化思潮带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化主义"范式的整体转型,在此研究范式创建过程中,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起到了奠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语言学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阶段。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是从语言的内向型研究(形式和结构的描写)逐步转向语言的外向型研究(内容和功能的阐释),由此启迪了我们必须从语法、语义、语用的层面来研究语言,做到结构与功能结合、描写与解释并重、宏观与微观并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现代汉语语言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英语诗歌语篇衔接的角度来研究克雷格·雷恩的诗歌<一个火星人寄一张明信片回家>(A Martian Sends a Postcard Home),探讨该诗歌的语篇衔接特征.文章主要考察了隐喻、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机制对实现语篇连贯、获得"陌生化"效果、实现全诗意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语篇语言学经历早期的萌芽,结构主义的开端,功能主义的蓬勃发展,一直到今天的语篇认知研究,其所走过的道路与语言研究范式的转换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科学出现之前,语文学重点关注的是语篇的注释和评注。从原子主义的观点来看,语篇研究就是所谓集词成句,集句成章。真正的语篇研究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句子语法已不能说明自然语言的许多现象,于是结构主义者着手研究连贯话语结构。实际上,语篇的结构研究与语篇的功能研究是交织在一起的,功能语言学对语篇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出现了带有新经验主义色彩的处理语篇信息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以一篇寓言体儿童故事为例,着重从语境、语篇结构和语篇衔接三个方面分析它的语言特征.全文从语义层面上探讨了寓言体儿童故事的语言特征及其与儿童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证明了"通过意义构建经验"的功能语言学的观点.同时也为儿童故事的评价和写作提供了一个语言学视角.  相似文献   

17.
回指一直在语言学和语言哲学领域受到高度关注。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回指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和假说,但仍存在很多争议性问题。在语言学视域下的回指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句法回指和语篇回指。通过对不同理论流派的语篇回指研究进行梳理和剖析,总体上可以分为语篇结构模式、语用模式和认知模式。在理论路径上经历了从形式化到功能化的转变;在功能的认识上经历了从实体"替代论"到语篇衔接手段到心理实体的"可及性标示语"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衔接理论运用于英语听说教学实践,从而提出改进英语听说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其主要内容有三:一是了解衔接手段——通过听力练习;二是掌握衔接手段——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三是熟练应用衔接手段——设计配套练习。从而帮助学生借助衔接手段,把握听力语篇的结构,了解语篇大意;而且能够根据所给题目,组织连贯的口语语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之后"对现代工业社会价值体系文化批判的重要思潮,其主要任务就是批判以个人主义在当代绝对化发展和理性主义片面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性。受后现代主义研究范式影响,语言学研究也力图迈向以解构、开放、动态和具体为特征的"后现代语言学"时代。在语言学研究范式发生后现代转向的大背景下,批判性语篇解读研究在坚定已有步伐的同时似乎也找到了新的方向,想把语篇解读研究从现代性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摆脱批评性话语分析学者隐性权威与隐性标准的枷锁,用"释放性阅读"(releasing reading)代替"强加式阅读"(imposing reading)是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新兴学科——对比修辞学(contrastiverhetoric)的范畴内,以国内外正式发表的英文论证语篇为语料进行英汉对比修辞的实证研究。从宏观交际单元的角度,对32篇样文的语篇宏观结构逐一进行解析。通过对比分析NS组(nativespeaker)和NNS组(non-nativespeaker)样文修辞结构的统计图表,揭示出英汉语言修辞结构的差异,并从语言哲学的高度探讨差异的深层根源,启示中国的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树立英汉语篇思维模式差异的认识,在ESL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符合英语修辞习惯的语篇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