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够了"是汉语比较常用的话语标记之一。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够了"总是处在一定的前言后语中,并辅以特定的非言语符号。话语标记"够了"总体上表达了说话人的否定态度,具有两种语用功能:第一为话轮标记;第二为不礼貌标记。"够了"话轮标记功能又可细分为话轮起始标记、话轮转换标记和话轮结束标记。在不礼貌标记功能下,"够了"又呈现出批评指责、警告劝诫、讽刺挖苦等微功能。  相似文献   

2.
句首"对了"分为两个:"对了1"表示对语境中某种言行的肯定,是实义成分;"对了2"是纯粹的话语标记语,用于引入新话题。"对了2"由"对了1"词汇化而来。其发展经历了重新分析,省力原则和认知隐喻是"对了"词汇化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3.
“就是说”能够充当话语标记,行使解释说明功能、话语组织功能、停顿填充功能.“就是说”词汇化过程分析表明,话语标记功能有发展演变关系,从最初的连词/副词和动词组合,到成为解释说明的话语标记、话语组织功能的话语标记、停顿填充功能的话语标记,成为一个词汇化程度较高的成分.  相似文献   

4.
"这不"是一个话语标记,它是表现说话人对讲话的对象以及所讲内容的态度与主观倾向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从"这不是"这种反问句逐渐省略而来的,在语用中有衔接篇章、引起注意、加强语气、标记时间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6.
在长春及周边地区方言的日常口语中。话语标记“讲话了”的语义可分为三种类型:引进公认的道理,为自己所说的话增强说服力;委婉表达自己的不满,避免直接伤及对方面子;让听话人注意某一事实。“讲话了”还有几种不同的变体,位置灵活。话语标记“讲话了”应该是从完整小句“X讲话了”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7.
话语标记语"对了"在现代汉语口语语篇中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其词汇化是一种句法组合的黏着固化,以形式独立和语义虚化为标志。词汇化使其发展成为语用标记,用来组织话语,并能彰显发话者的言语思维流程。这一特点在其语用功能和语境分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语法化和词汇化的认识有分歧。笔者在明确了语法化和词汇化这两个概念后,介绍了二者的6个相同点和6个不同点。关于话语标记的形成,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语法化或词汇化。在具体分析4个实例的基础上,提出话语标记是语用化的结果,而非语法化或词汇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从历时的角度看,汉语中有六个同形但不同构的可不是:可不是_1是表反问的跨层结构;可不是_2是表猜度的跨层结构;可不是_3也是跨层结构,表示强调;最后一个作为跨层结构的可不是_4表示转折;古代汉语中还有一个副词可不是_5;从功能的不同入手,可不是_5也具有话语标记的性质,为可不是_6.副词可不是_5是由跨层结构可不是_1发展而来的.它的词汇化的发生主要受三点因素的影响:一是句法上的句子重心后移;二是语境上远离疑问形式;三是语义上意义为难道的可的消失.  相似文献   

10.
交互性话语标记别提了主要分布于先行问句+别提了+答句、先行命题句+别提了+后续句和单句主语+别提了+单句谓语三种话语模式之中;其交互性语义体现在常做应答语对前文回应和隐含你的听说错位两方面;其语用功能主要表现为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两方面,人际上表达说话人的负面情绪,语篇上开启话轮和转换话题;其形成机制主要是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11.
鉴于学界对“够”与形容词组合的这一现象存在争议,本文基于叙述和断言的分野论述“够A了”和“够A的”形式与功能的分化。“够A了”具有动态性,表达叙述功能,通常陈述一个已然的状态,语义上带有比较的意味。叙述着眼于事件发展的脉络,“够A了”充当前景或背景信息,不具有独立的完句性;“够A的”具有静态性,表达断言功能,通常对事物进行评价,表达言者立场。断言作为一种主观判断,可以充分完句。“够A了”和“够A的”体现了信息编码的两种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12.
可见在现代汉语中作为话语标记,表示可以由前面的话语推理出判断或结论。从其后作出的判断或结论来看,可见的标记功能主要有:引出一般性结论、引出补充说明的内容、引出警示或提醒的内容、纠正某种错误观点、引导听话人理解信息等。话语标记可见由古汉语中的短语可见演变而来,经历了语法化和主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真的”的语法性质素有争议,从话语标记的角度分析,“真的”发生了主观性引起的语法化,是处于语法化过程中有词化倾向的“形容词+助词”结构,话语标记功能的实现为“真的”的语法化提供了语义、语用、句法条件。话语标记的语法化研究不仅能促进话语、篇章结构的研究,也能促进语法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受初始义“询问说话方式”的影响,话语标记“怎么说”,在互动式口语交际中,其核心义表现为对后续信息的组织与斟酌.该核心义为“怎么说”的进一步虚化提供了认知动因,使“怎么说”的功能从单纯的信息提取和话语组织,延伸到人际互动层面和语篇连贯层面,即当“怎么说”在话轮首端出现时,其功能表现为开启应答序列,标示后续信息的复杂性、负面性和敏感性,以此减轻它们给听说双方带来的负面刺激和面子威胁.在话轮中间出现时,“怎么说”的功能表现为话题推进功能和陈述延迟功能.  相似文献   

15.
16.
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别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标记"别说"常在话轮的开头或中间,有多个语用变体。话语标记"别说"具有"肯定-确认"、"否定-标异"、"标异-提醒"和"引发-阐释"四种功能。其中,"确认"和"标异"是话语标记"别说"的核心义。"确认"标示着听话人和说话人认知倾向的一致性,"标异"标示着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认知倾向的不一致,表现出强烈的语用主观性。话语标记"别说"语法化于"不用说"义,与它同义的"甭说"也已发展出话语标记的用法,"不用说"还在语法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元话语不表达话语的概念意义,只体现说话人对话语的元认知监控。元认知是元话语产生的认知动因,元话语是交际双方元认知交互的语言手段。元话语在高频使用的情况下,通过语法化机制演变为话语标记。元话语和话语标记可衔接语篇或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都具有引导功能。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形式、结构和使用频率上。  相似文献   

18.
19.
会话场景对话语标记的功能特征有特定要求,反之,话语标记的功能特征也会影响其所适用的会话场景。话语标记"不是"为标异标记,而"不是"的"标异性"等级可区分为强、中、弱项,且这一等级区分会使得会话场景呈现多样化,而非前人认定的单一化。程序意义和概念意义的此消彼长是"标异性"差异存在的内在语义机制。此外,"不是"的标异性等级差异会带来其概念、语篇和人际功能的不同。通过进一步分析"不是"的标异功能及其内在语义机制,希望能够深化对话语标记相关特征的本质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作为答语标记的"可不是"表示肯定、赞同。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考察和分析"可不是"这个答语标记的形成过程和功能,可以发现,"可不是"最初由表示否定的一个短语演变为一个高度凝固的词,再进一步虚化为表示应答的话语标记,意义由实到虚,是词汇化的结果。它的词汇化是在语义的变化、重新分析、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以及使用频率的高低等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