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词框架“P…来说”的标记和话题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词框架"P…来说"既具有标记话题的功能,也具有将非话题成分话题化的功能。这主要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介词宾语x是否可以单独担当话题,二是介词P的虚化程度。当x可以单独承担话题功能时,"P…来说"的话语功能是标记话题;当某些虚化程度较低的介词介引的x不可以单独承担话题功能时,"P…来说"的话语功能是将x话题化。  相似文献   

2.
话语标记语"对了"在现代汉语口语语篇中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其词汇化是一种句法组合的黏着固化,以形式独立和语义虚化为标志。词汇化使其发展成为语用标记,用来组织话语,并能彰显发话者的言语思维流程。这一特点在其语用功能和语境分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3.
"可见"在现代汉语中作为话语标记,表示可以由前面的话语推理出判断或结论。从其后作出的判断或结论来看,"可见"的标记功能主要有:引出一般性结论、引出补充说明的内容、引出警示或提醒的内容、纠正某种错误观点、引导听话人理解信息等。话语标记"可见"由古汉语中的短语"可见"演变而来,经历了语法化和主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苗瑶语的多音节词在单音节化过程中,有些方言、土语中没有变成单音节的词,其前音节要么变化为跟其他词的前缀一样("前缀化",preffixalize),要么"词汇化"(lexecalize)。由于它们位于多音节词的前面,反而变得好像"没有虚化的词汇"一样,其实它们是由没有意义的音节变化的词汇。  相似文献   

5.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现象使汉语在漫长的发展变化中产生了一批举足轻重的虚词,"着"就是其中的一个.它由一表"附着"义的动词虚化为两个语言成份:一是表示持续态的动态助词,即表进行的体标记;二是表示祈使的语气词.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作为答语标记的"可不是"表示肯定、赞同。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考察和分析"可不是"这个答语标记的形成过程和功能,可以发现,"可不是"最初由表示否定的一个短语演变为一个高度凝固的词,再进一步虚化为表示应答的话语标记,意义由实到虚,是词汇化的结果。它的词汇化是在语义的变化、重新分析、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以及使用频率的高低等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在话语中,"也是"常常并不承载话语命题意义,语义弱化使得"也是"虚化为话语标记语。作为话语标记语,"也是"具有连接话语的篇章功能和表达情感的情态功能:它或标示前后话语之间的解释说明、轻微转折关系,或标记话题转换,或表达委婉的语气、批评和埋怨的情绪。  相似文献   

8.
"你说你"分布在"X+‘你说你’+(Y)"语境中,X表示言语交际中听话人实施的动作或发出的话语,Y表示说话人对X的认识、评价或要求;说话人的主观态度Y是对听话人X的负面评价。"你说你"具有话语提示、话题转接和话题评述三种话语功能,话题评述即"你说你"标示说话人对听话人言行的否定和责怪是其核心功能。"你说你"的形成经历了从"截断块"到"认知情态结构体"再到"话语标记"的过程,是词汇化、语法化和主观化交互作用的结果。"你说"、负面评价和人称代词"你"等是"你说你"形成和产生的诱因。  相似文献   

9.
"X+的说"是网络语言中新出现的句法现象,"的说"是个具有高确信度的语气词,表达说话人对事件、意志、感情的强烈肯定,突出强调说话人所说的内容确实是这样的。其中"X"可以是陈述句也可以是祈使句。"X+的说"句式可以视为是一种有标记的句式,"的说"是高确信度的标记。由于网络交际这个大语境的要求,"X+的说"句式也具有机器化和宣告性的特点。但"X+的说"还有自己的特点,"的说"承载了表达语言主观性的功能。"的说"的产生是动词"说"逐渐虚化,和"的"粘合在一起表示语气的过程,是一个主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着"的介词用法是中古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在介词"着"的语法化过程中句法和语义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着"的词汇语义和句法环境的历时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出"着"的虚化经历了萌芽—产生—发展—繁荣等几个阶段。唐代以后介词"着"的功能在北方话中逐渐萎缩,不过"着"的介词用法,在有些方言里还有所保留。  相似文献   

11.
"够了"是汉语比较常用的话语标记之一。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够了"总是处在一定的前言后语中,并辅以特定的非言语符号。话语标记"够了"总体上表达了说话人的否定态度,具有两种语用功能:第一为话轮标记;第二为不礼貌标记。"够了"话轮标记功能又可细分为话轮起始标记、话轮转换标记和话轮结束标记。在不礼貌标记功能下,"够了"又呈现出批评指责、警告劝诫、讽刺挖苦等微功能。  相似文献   

12.
句首"对了"分为两个:"对了1"表示对语境中某种言行的肯定,是实义成分;"对了2"是纯粹的话语标记语,用于引入新话题。"对了2"由"对了1"词汇化而来。其发展经历了重新分析,省力原则和认知隐喻是"对了"词汇化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3.
话语标记是语法化和语用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话语标记"你想"中"想"的虚化历程与其他感官动词同中有异,"你想"也具有复杂的虚化机制。"你想"的主要语用功能是求同与提示,同时在语篇中为听话人提供语境支持,凸显其后的短语或从句。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赣语都昌话中,"个"字最主要的用法是助词用法,包括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个"在都昌方言中原本是量词,后来由于受到使用的高频化、句法位置、语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逐渐虚化为助词。在此过程中,"个"还经历了指示代词的过渡阶段,其演化的轨迹在现代都昌方言中仍有遗留。  相似文献   

15.
“也”字独用语篇衔接功能的视角化阐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也"字独用时有承上、承上启下、启下等三种语篇衔接功能,在承上、承上启下、启下三种语篇衔接功能中,"也"的主观性和虚化程度逐渐增强."也"虚化为"话语标记"是说话人在主观性表达欲望的驱动下,规约义素在视角化过程中"潜化",而隐含义素"显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时节"是方言中表达语气的重要手段,其由表示"节令"引申为时间(时间点和时间段),由表"时间段"的用法开始虚化,发展为假设助词,继而继续语法化,发展为话题标记。经历了"名词:时间>助词:假设→感叹、遗憾→懊恼、责备→缓和语气>话题标记"的语法化过程。在语法化过程中,语境扩展、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以及类推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一些文献把关联词"X来"看作是由同形的动词短语固化而来的,这一观点存在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在对历史文献重新认识发现,关联词"X来"的历史来源应是数词和语气词"来"的句法组合,在高频使用及词汇双音化的促动下,"X来"的内部结构关系渐渐模糊并最终发展成为关系更为紧密的复合词。  相似文献   

18.
构式是具有独立形式、意义与功能的结构体,其形成一般要经历漫长的演化.盛新华、魏春妮以合成词构式"一样"的形成为例,分析了词汇语法化的主要标准:语义融合、抽象化、不可替性、句法功能变化,并认为心理因素引导、跨范畴语义迁移、高频率运用是"一样"词汇语法化的语用理据.雷冬平则讨论了表达"极度"意义的构式"最/再+X+不过"的形成过程,认为源式"N1最/再+A+(也)+A+不过N2"通过成分移位、成分删除以及宾语话题化等推导形成,构式语义在三段式的推论中获得并进一步抽象为"极其"义.朱军从宏观上讨论了构式"独立性"的特征及其成因:在形式上主要经历固定化或格式化,在意义上经历虚化、主观化或喻化,在功能上经历篇章化、范畴化,并认为特定构式"独立性"的形成一般要经历数种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构式是具有独立形式、意义与功能的结构体,其形成一般要经历漫长的演化.盛新华、魏春妮以合成词构式"一样"的形成为例,分析了词汇语法化的主要标准:语义融合、抽象化、不可替性、句法功能变化,并认为心理因素引导、跨范畴语义迁移、高频率运用是"一样"词汇语法化的语用理据.雷冬平则讨论了表达"极度"意义的构式"最/再+X+不过"的形成过程,认为源式"N1最/再+A+(也)+A+不过N2"通过成分移位、成分删除以及宾语话题化等推导形成,构式语义在三段式的推论中获得并进一步抽象为"极其"义.朱军从宏观上讨论了构式"独立性"的特征及其成因:在形式上主要经历固定化或格式化,在意义上经历虚化、主观化或喻化,在功能上经历篇章化、范畴化,并认为特定构式"独立性"的形成一般要经历数种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大量现成语料的调查,发现“有的是”的词汇化经历了由跨层的“有的”和“是”到短语化“有的+是”,再到词汇化“有的是”的过程。“有的是”的语法化和词汇化受句法条件、语义条件、句式条件、特定词汇形式和客观世界现实的制约,其中对举结构的撤消、句法位置外围化、语义虚化、特定句式和特定虚词的出现、客观现实等都制约“有的是”词汇化.语法化进程进一步促使“有的是”词汇化。“有的是”在虚化链上表现出不同的语法属性。在非完全虚化阶段,呈现动形两种属性,完全虚化后,只有形容词的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