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天山南路维吾尔族社会私有土地所有制形态主要特点有:土地买卖的频繁程度、大量的土地买卖引起的纠纷、活卖占绝对优势等;在南疆地区,维吾尔社会已经逐渐接受了这种土地经营权转移的新形式。天山南路土地买卖的原因主要有:小自耕农的普遍贫困化导致私有土地买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化商品化程度的增强,土地日益成为人们追逐求利的对象,因而土地的周转和土地买卖亦日益加快;高利贷引起土地买卖。  相似文献   

2.
根据宋代法律及司法判例分析,其土地买卖有较严格的法定程序,表现为对土地交易权利证书的相关法律规定.从法理上来说,土地交易权利证书反映土地物权的登记,即土地买卖的物权公示.物权公示的出现体现宋代物权立法之发展.红契是买主取得所有权合法凭证;到了南宋,砧基籍是田产底账,田产买卖,须准备砧基籍及契书赴县时行批凿,有契书而不上者无效.砧基籍是经过登记的土地物权证书,在司法审判中可起到证明田土产权的作用.批凿相当于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登记,也起到对抗第三人的作用.宋朝土地交易公示具有独特安全价值和秩序价值.  相似文献   

3.
清代是云南经济形式多样化的一个时期,随着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契约也随之产生。土地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其交易往往较其他更加的严谨而慎重,因此产生了为保障交易双方利益且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土地买卖契约。以«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第 101 卷«彝文账簿文书»中收集到清代云南禄劝地区的17份土地买卖契约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了解当时彝族地区土地买卖契约的组成部分及特点,结合当时特殊的社会经济形式,从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两个方面对契约中所体现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下?对彝族土地买卖契约文献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代至民国时期晋中南地区的地权主要是通过土地买卖发生流转。在分析土地流转状况、土地买卖双方身份的基础上,用多子析产制尝试性地解释晋中南地区地权能够长期流转的主因。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清华馆藏晋南5个村落的清代契约文书、华北已刊契约碑刻及正史方志等材料,将与土地经营和农户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地、水分、水路、水道、滴水纳入田宅交易的研究视野中.对于土地交易而言,有无稳定灌溉水源直接影响土地交易的方式和价格,此点也成为赋税科则的划分标准之一.在体系化、网络化的水权管理分配体系之中,水分的获得与实际灌溉用水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水分单独买卖出现,官府和民间组织从社会稳定、保证赋税征收的角度出发,予以禁止,二者的张力共同导致水分单独出卖和地水一同出卖并存的现象.此外,在土地交易中对于个人拥有的灌溉水路使用权往往进行明确的说明和规定.对于房屋交易而言,农户房院直接进行排水的水道属于个人所有,于交易时附加解释.滴水作为排水和边界的两项功能,使其在邻里纠纷中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交易时按照民间习惯加以特别说明,以保证乡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土地交易频繁,且以"活卖"为其特色。活卖的习俗源于北齐时期的"贴卖",其特点是出卖人暂时让渡土地所有权而保留日后回赎的权利。它是中国古代民间社会里一种常见的土地交易方式,与中国古代漫长的小农经济以及人们与之相适应的财富观念有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明中后叶形成的银钱并行格局一直延续至清代,但相同的货币格局下,两朝政府对钱法的管理能力却显现出很大的区别:明朝自成化弘治时期(1465—1505年)以后强力疏通钱法、屡开铸局挽救铜钱流通体制,然效果甚微,明晚期私钱泛滥、铜钱价值紊乱、银进钱退、铜钱流通范围大幅缩小,政府几近丧失对货币市场的干预能力;反观清朝,铸钱制度有序开展,钱价围绕官价上下波动、较为稳定.铜钱流通突破明代"行钱之地"的局限,出现广泛的"钱进银退"现象.政府对货币市场的干预能力相对较强.明清铜钱流通体制从式微到重整的转变原因在于明清商品经济既有基础不同,市场组织力量存在差异,民间对于小额通货的需求不断上升,以及最为关键的原因是清廷强有力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8.
以义田为代表的清代团体土地,是清代土地所有权的重要形式之一,对清代社会的长期稳定具有重要价值。清代团体土地所有权在宗族、书院、寺庙等主体上的设立过程,体现了民间力举与国家力推的特征;清代团体土地所有权以交易安全为第一宗旨,其采用的要求苛刻之运行模式,是封闭主义与回避原则的作用结果,避免了社会动荡对其产权稳定的冲击;宗族法与国家法二元色彩的合力,则形成了清代团体土地所有权的保护源泉。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的大潮已迎面扑来,它正震荡并重塑着当代国人,特别是属于未来的青年人,显示出双重效应,使得当代青年: 1、强化了货币观念,也产生了拜金主义 市场经济使经济关系高度货币化,金融市场、金融意识、金融工具、金融手段全面介入了经济运行之中,使货币在市场买卖的大舞台上大显身手,异常活跃,使人们不得不慨叹:“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因而强化了青年的货币观念。他们不再谈钱色变,言钱生畏,对钱不再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而是“爱你没商量,大胆挣钱,多多益善,已成为一种时尚,甚至形成了乐此不疲的“经商风”,扣人心弦的“交易热”,不可遏止的  相似文献   

10.
清代 ,彝族地区多种社会经济形态并存 ,口头约定或者立写契约作为土地买卖、典当和租佃的依据 ,体现出政治上的不平等以及经济上的剥削关系。汉族地主、商人到彝区买卖土地使一部分彝族“无田有赋” ,情况更加复杂。文章分凉山彝区和云贵彝区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辽金经济史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21世纪以来学界在辽金农业概况、发展原因、土地制度,畜牧业结构,货币种类、税收制度及贸易几个方面研究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区域农业特点、土地买卖及粮食供给、辽金农业思想史等问题缺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土地法律制度的产生源与于土地交易费用的节约 ;土地法律制度的存在可以降低土地交易费用 ,提高经济效率 ,促进土地利用过程中外部性问题的内部化 ;土地法律制度的构成要素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都能影响其经济功能的实现 ,这些要素也正是土地法律制度改革和完善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来自山东南部村庄红山峪村37张地契进行了介绍与初步解读.分析表明,土地交易习俗的传承是土地契约与交易的内生机制,尽管契约关系、契约意识深入人心,但当地土地交易并没有实现土地市场化,也没有出现土地集中于家族的趋势.家族和姻亲关系是进入村落的较佳途径,但在红山峪村土著化的实现却是以家庭为单位,这样做的结果是减缓了家族的土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生息银两与乾隆时期的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清代财政经济状况,主要依据<清实录>等官方资料,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文献分析方法,讨论了乾隆时期生息银两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内在过程、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特点等问题.研究表明:乾隆时期投入市场的生息银两资金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远迈前代.其投资方向主要集中于货币金融与消费品流通领域,资金出路狭窄,在乾隆前期引发消费品需求激增;货币资金通量激增;白银通量增长大于制钱通量增长;在追逐"铸息"和"平抑钱价"的货币政策驱动下,酿成中后期"银贵钱贱"的通货膨胀局面.生息银两既促使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后者也对前者发生反作用:商人对"发商生息"库帑的态度会受到银钱比价变动影响,在通货膨胀严重时甚至拒贷帑银或拖欠库帑本息.乾隆时期通货膨胀虽严重,但制信誉较高钱依然,货币体系的完整性尚存.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铜铸币史上三大钱——“半两钱”、“五铢钱”、“通宝钱”,应当搞清它们的铸行史。它们在中国二千多年的铜铸币史上都各有自己重要的历史地位,并和中华民族繁衍史融为一体,特别是对半两钱的研究更有特殊意义,在世界文化史上,中国的文化是独树一帜的,而中国的文化,又以中国的货币文化影响较大,构成以中国货币文化为主体的东方  相似文献   

16.
文章建立了房地产开发商在土地交易中的基本报价模型,并通过对该模型的研究认为,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会影响投标者对土地价值的估计,相应地影响投标者的报价行为。通过对不同效率的开发商分别以高报价和低报价中标的三种情形的分析认为,当将来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水平或者其开发成本水平存在较大程度的不确定性时,市场交易机制有可能会失灵,形成所谓的“赢者诅咒”或者“输者诅咒”现象,从而降低土地交易机制的效率。为进一步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配置中的作用,建议应该维护房地产市场价格的稳定和可预期性,并针对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变化情况考虑采取不同的土地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李觏是北宋中期重要的思想家,在李觏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经济思想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李觏非常重视土地问题,土地思想是李觏经济思想的核心。针对当时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引起的社会危害,李觏也提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看法。他的土地思想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从分配角度分析,主张平土均田。后期主要从生产角度批判土地兼并。李觏提出了"平土均田"、"井田制"、"农业劳动力"、"尽地力、广垦辟"、"限田"等抑制土地兼并,发展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银钱比价是清代货币史研究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清代实行银钱平行本位制,“钱与银相权而行”,虽然顺治四年政府定制钱“每十文准银一分,永著为令”,从此在法令上维持银钱一两比一千文的比价,但实际上并没有能力维持这一规定。有清一代,银钱比价变动不居,不但因时而异,而且在不同地区也有各自的特点。本文所要讨论的是清代广东地区银钱比价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资源的日渐重要和日益稀缺迫使城市政府必须合理配置城市土地。我国的土地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仍然存在着政府对一级市场控制乏力、市场化程度不高、现行土地管理体制不完备等问题,大大制约了土地市场的发展。本文着重从制度建立与完善的角度出发,运用分析法与例证法,借用国内部分城市在土地经营方面的实际经验,讨论了土地储备制度,土地交易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对土地市场的影响与作用,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商业是一种交换活动,但它不是劳动能力的交换,而是产品的交换。这种产品的交换,不是直接的产品交换,而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相统一的商品交换,不是物物相交换的商品交换,而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买卖活动。然而这种买卖活动不是一般的买卖活动,不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直接的买卖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媒介性的买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