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族妇女盛装的款式多种多样,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精美绝伦的服装和錾刻精细的银饰承载着族群图腾,记录了苗族的迁移史,反映了苗族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妇女盛装作为苗族最流行、最大众化的一种审美表达,体现出苗族人以民族图腾和历史文化为美的审美意识以及以自然为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县苗族银饰具有深层次的艺术价值,传承性和工艺性是它的核心内质。由于文化上的固有差异,苗族银饰制造有传内不传外的传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凤凰苗族银饰随旅游业而兴盛,亦因市场经济冲击而面临挑战,其传承现状和保护力度俱不容乐观。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加强对传承人的扶持,地方政府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传承人自身也务必转变观念,认同银饰技艺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相似文献   

3.
苗族银饰有其形成、发展的过程,艺术特色十分明显。苗族银饰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它折射苗族历史的变迁,是苗族文化的载体,是一种民族的认同,是传递情感的符号。作为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苗族银饰应得到保护和传承,主要是化为民族的文化自觉;保持苗族银饰的"本真";应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化为政府政策的自觉;化为保护文化遗产立法的自觉。  相似文献   

4.
勤劳、智慧的苗族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由于苗族历史上没有传承下来的文字,其服饰便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苗族服饰不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施洞"苗族独木龙舟节"桡手服饰体现了苗家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承载了苗家人独特的审美、求吉心理和原始信仰,记载了文化的交流和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苗族银饰的文化人类学意义杨 苗族银饰冠于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世界上恐怕也没有任何其它民族的银饰艺术可与之相媲美。作为苗族传统装饰的精华与苗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它凝聚着苗家人的灵魂,熔铸着历史的足音。因此,仅仅局限于造型、纹样、款式、色泽等具体工艺范畴介...  相似文献   

6.
论贵州苗族银饰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苗族银饰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价值,它是自身民族的徽记,又是民族历史的浓缩,还是宗教信仰的物化.苗族银饰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美学观念的造型与构图、唯美视角的搭配和审美法则的彰显等方面.贵州苗族银饰设计具有美好愿望的寄托,家庭富有的象征,是否婚配的标志以及女性生理的保护等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7.
贵州苗族银饰与屯堡汉族银饰均为贵州独具特色的银饰类型,但由于文化源流、体系、类别以及审美观和心理认同不一样的原因,致使物化载体的两种银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苗族银饰粗犷大气,而屯堡汉族银饰小巧细腻.两种银饰的构图、造型元素、纹样取舍等充分地反映出汉文化与苗族文化传统的异质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摘要]苗族古歌是苗族人自己建构的地方性知识,反映了苗族先民对人类自身、自然、社会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探究和基本认识,其传承能增强族群认同感、强化生态伦理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对苗族古歌进行地方课程开发的策略包括:实现学校教育与生活世界的链接;凸显地方课程的综合性、情境性与实践性特征;体现口承文化的特色,充分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9.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不仅花纹种类繁多,而且蕴含着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了苗族独特的审美情趣。现代苗族银饰图案内容趋于简化,青睐花草,成为苗族人民审美价值观的主体内容和核心体现。银饰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生活装饰,还是苗族民族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陈旭 《社区》2012,(14):32-32
贵州省雷山县的西江苗寨名声很响,人们称它是“中国景观村落”“研究苗族历史的活化石”等,它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观赏和研究价值的吊脚楼建筑群。这吸引我们一大帮背包客赶到了西江。天下着毛毛细雨,气温降低到20℃左右,大家赶紧拿出冲锋衣裤穿上。 苗寨在石板街的两边铺展开来。白水河的两岸,木质吊脚楼鳞次栉比,一些苗族妇人在河中浣洗着衣物,街两边的店铺中,苗族人在兜售着各种特产——银饰、刺绣、服装、歌碟、食品等,不过最招人注目的还是现场打制的糍粑,男的在木槽中将糯米饭打制成黏团状。妇人将芝麻等各种调料加入其中,香味浓郁的糍粑便勾起了路人无限的食欲。  相似文献   

11.
论苗族鬼灵世界的现世意义刘德昌,袁定基凡是到过苗族社区的人,都会对苗族人中普遍弥漫的宗教氛围产生强烈的感受。即使在今天,宗教仍然在苗族人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凡苗族人心目中的人生大事,比如婚娶、丧葬、造房、祭祖、驱凶等,都必须请宗教人员前来主持...  相似文献   

12.
对民族文化任何层面的研究,都应该兼顾文化所处的生态系统;黔东南西江苗族的银饰制作工艺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化生态。历史上,受迁徙记忆和地理环境影响,西江苗族形成了佩戴银饰的文化传统。特定的历史条件与自然条件,决定了控拜村大部分村民以银饰制作为主要生计方式,控拜成为西江银饰制作的重镇。受全球化经济、移动性社会以及机器生产方式的影响,西江银匠的生存空间发生变化,导致银饰的制作工艺出现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湘西苗族民间舞蹈是苗族人古老的原生态艺术表演形式,融舞、歌、戏为一体,构成了独特的苗族文化生态群落.湘西苗族民间舞蹈的生发、承传和发展,与楚巫文化、耕猎文化、歌乐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哒夹"和"哒汝"是湘西苗族由来已久的灵魂信仰分类,前者被视为危险和污染,后者则具有庇佑功能,是洁净的表达。苗族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灵魂信仰表现出无限崇敬和畏惧,并付诸于实践的种种行为,是社会分类和社会分工的直接体现,形成了一整套基于灵魂信仰的社会分类体系和解释规范,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折射出社会结构的有序存在。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象征人类学视角对湘西苗族丧葬仪式中的灵魂信仰与象征意义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5.
[摘要]《苗族古歌》在苗族文化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其诗性的表达有着古歌独特的韵致。此外,古歌不仅是对苗族远古历史文化的记忆与传承,亦滋养着每一代苗族人的精神世界,其中所包含的文化符号则构筑了苗族独特的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16.
"接龙"仪式是湘西苗族一种古老的宗教祭祀仪式,它充满着传统的宗教色彩。"接龙"仪式中的接龙舞蹈则是湘西苗族人们在其仪式信仰之下产生的一种公共的群众性活动。本文旨在运用象征人类学、解释人类学等相关理论,对"接龙"仪式中舞蹈的动作、服饰以及妆容等艺术形态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透视出湘西苗族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苗族人们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苗族人有语言无文字的现实导致了苗文化的传承只能依靠苗族文化司职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这决定 了苗族文化司职在史诗叙事中的话语权力。而苗裔作家沈从文则以同样自由的心灵在进行小说创作,他选择了不 掩饰的叙事人和隐身叙事人进行叙事,努力争取作者在叙事活动中的地位,实现作者在叙事中的主体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论苗族古歌繁荣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社会的“编年史”,是苗族先民的“百科全书”,它不仅数量多,保存完整;而且篇幅大,内容丰富。在苗族文学遗产中,它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苗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财富。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资料,苗族古歌主要有创世型古歌、婚姻型  相似文献   

19.
李文明的《千年短裙》在复现黔东南"短裙苗"的生活境况与民俗景观上,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民族志范本.李文明在《千年短裙》中着意两种意蕴的挖掘:一是民族性回望,以苗族底层者的个体时空回望书写,呈现出苗族人坚韧的民族性格;二是现代性思辨,基于苗族人面对现代化的行为选择,思索现代化冲击之下苗族民俗文化的流失.民族性回望与现代性思辨的交融使得《千年短裙》在展露民族叙事努力的同时,也凸显出民族文学文本的人类学价值——以过去维度的文化记忆和现实维度的文化阐释,还原族群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何挣扎、成长,直至他们的民族文化在现代化生活中逐渐涵化.  相似文献   

20.
由马学良、今旦等译注的《苗族史诗》(以下简称“史诗”),诞生于苗族原始社会末期,在十几个世纪的口头传承中,经过苗族人民思想情感和智慧的洗礼,成为一部具有特殊魅力的神话史诗。苗族人民视它为自己的“百科全书”,它奠定了苗族文化尤其是文学艺术的基调。作为一部神话,虽然几经流传变异,渗入了后世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但它始终是苗族先民原始生活的折射,是他们的观念、目的、感情、愿望、认识和世界观的反映,是对世界、对生命、对自然的一份总结,也是审美意识刚刚觉醒时艺术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