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罗斯人的称呼非常复杂,对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称呼,并隐含着不同语义特征。作为言语礼节的重要表达手段之一的呼语,研究其社会功能及体现形式对了解俄罗斯民族文化和探究言语礼节使用的"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称呼用语在人们言语交际中占有很重要地位,不同民族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使用的称呼用语也不尽相同。在教学实践中和与俄罗斯人交往中,常常发现一些同学不知道如何向陌生的俄国人打招呼或称呼对方,不知道如何向对方提出问题或请求。现就俄语言语中对陌生人的称呼用语作以简单介绍:   一、Привлечение внимания招呼语 (引起对方注意的用语 )在与不熟悉的人交际中,因不知道该怎样称呼对方,又要向对方提出问题或者请求,所以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常常使用下列招呼语:   1.Простите !Извините …  相似文献   

3.
俄语言语礼节的研究不断深入到各个层面,其中有许多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俄语言语礼节中的会话语言特点以及它所包含的语言国情知识的分析与研究,为解决现实交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有益于语言学习者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4.
习俗是社会发展中长期沿袭下来的习惯、礼节、风俗等的总和,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语言文化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文化传统方面中华民族与俄罗斯存在差异。中国与独联体各国在政治、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往日益频繁,交往中,为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首先应充分了解对方的民族习俗与中国的差异与融合。对在日常俄语教学中出现的汉俄民族文化习俗差异与融合进行阐释与对比分析。学习、了解并掌握中俄民族习俗知识,提高国际文化交流水平和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大学俄语兴趣,培养文化差异意识,为其今后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从说话人方面看,可以表达态度和感情,从听话人方面看,可以控制或影响其行为和态度.交际时,说话人为了使话语易于为听者所接受,常常力求说话得体,注重体现语言美.语言美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有礼貌.礼貌原则是有教养者言语行为的普遍准则.英语口语体现这一原则的手段丰富多彩.这里仅就学习所得作一初步归纳.一、选择恰当的呼语.说话人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常使用呼语.熟人亲朋,依其关系的亲疏,场合的不同,使用不同的称呼.非熟人时,一般称成年男子为sir,称成年女子为madam或lady,切不可不带姓氏单独使用mister和miss.对贵族、主教、法官称my lord,对成年男女人群往往使用套语ladies and gentlemen.表示职业的名词,有些可作呼语,如nurse  相似文献   

6.
称呼的转换及其语用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称呼是言语交际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言语交际中的许多意义,往往是通过称呼表达出来的。称呼的转换反映了说话双方感情、亲疏关系等方面的关系,有其丰富的语用含义。而标示性变化功能又可分为趋远型和趋近型,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常常把称呼变换作为一种言语策略,以便更有效地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7.
称呼语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进行人际定位的一种语言活动,是人际交流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称呼语的选择体现了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角色关系、语用距离以及情感态度,恰当、得体的称呼语有利于促进言语交际。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是重视交际功能的动态语言,而语用学研究人们在语言使用中如何结合语境和意图来表达和理解话语的意义。从语用学的角度,借助语用得体、语用距离、语境顺应等理论,对语言修养较高的主持人的称呼策略进行动态的分析,有助于发挥媒体语言对大众语言的引领示范作用,从而推动社会语言发展。  相似文献   

8.
面称是当面称呼听话人的一种称呼语 ,是人际关系、情感交流的标志词。面称作为呼语不仅表呼唤 ,还反映和传递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某种态度和情感 ;不同的面称预设不同的语用用意、表达联合情感和分离情感维度上不同的人际关系信息  相似文献   

9.
由于民族文化间存在的必然差异。所以反映在言语行动中也有很大差别。例如“谢谢”一词,在一般的语用环境,中、俄两国人在使用该词时,功能效果是相同的,但在某些情景对话中,又是无法沟通的。俄罗斯人使用“谢谢”一词的频率和场合要大大高于中国人使用这一词,原因是俄国人在不同场合使用它时,都隐含着俄罗斯民族的文化背景,表达着不同的文化内容。 俄国人每餐用完之后必说“谢谢”。否则被视作对上帝不恭敬,对做饭人的劳动成果不尊重;应邀去明友家做客,做客完毕与主人告别前必说“谢谢”,否则被视为没有文化修养;下课时,学生一般要向老师致谢,感谢老师传授知识;教师在学生记分册上当面打分,无论分数高低学生一定要对老师说“谢谢”,否则被认为对老师所给成绩不满的无声抗议;在商店买完东西要谢谢售货员的服务;客人离开主人家时,主人要说“谢谢您赴邀”。上述语境使用的“谢谢”,在俄语都有很大功能,是人们在正常社会交际中必须使用的,说与不说标志着一个人懂与不懂做人的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否则被视为目不识丁的乡野村夫一般。而在汉语里问题并没有这么严重,有些场合干脆不用。中国的习惯是客人离开时,主人常说“有时间常来玩儿”或“招待不周,请多多包含”之类的谦恭之词,而俄语中邀请别人常来随便  相似文献   

10.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称呼语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势与同等等社会关系。称呼语的改变可以体现说话双方感情、亲疏关系、短暂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若不了解对方文化中的称呼语使用习惯,就会造成称呼语的语用失误。文章讨论了称呼语与权势及同等关系、称呼语变异形式在社会交往中的角色关系、暂时态度等信息的传递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11.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呼语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势与同等等社会关系。称呼语的改变可以体现说话双方感情、亲疏关系、短暂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若不了解对方文化中的称呼语使用习惯,就会造成称呼语的语用失误。文章讨论了称呼语与权势及同等关系、称呼语变异形式在社会交往中的角色关系、暂时态度等信息的传递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俄语中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非言语行为在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非言语交际的功能,以及非言语交际意义的翻译,特别是具有文化差异的非言语交际意义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人名称谓的起源和形成杨利国俄罗斯人的姓名构成和中国人的姓名不一样,独具特色,俄罗斯人的人名称谓由三部分组成:名字()、父称()和姓()。这些称谓形式都有各自的起源及形成的历史,研究它们的历史及形成的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该民族的历史和发展,对学习...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语言 ,有不同的言语礼节特点和不同的文化特征。英汉两种语言的言语礼节特征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招呼、称呼、谦虚、隐私等方面。认识和掌握这些特征 ,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几种动物形象的分析,比较了俄汉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有助于提高俄语言语交际能力和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由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社会交往上的较大的差异这一问题,从迎宾礼仪方面、宗教信仰方面和公共场所方面研究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生活礼仪的特征。结果表明:了解俄罗斯民族文化生活中的礼仪,对学习俄语、增进中俄两大民族的传统、友谊、促进两国人民的交往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双语、双言交际中的语言选择和语码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交际在通常情况下是本民族成员之间用母语进行交际。由于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世界,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交往日趋频繁,许多人在掌握自己的母语、母方言之后,又掌握了第二、第三语言或方言,并使用多种语言或方言进行言语交际活动。由于不同民族的杂居和相互通婚等原因,这种多语、多言交际活动不仅在公开场合进行,甚至渗透到社会的细胞——家庭。多语、多言交际活动使不同的民族语言或方  相似文献   

18.
主题一格     
在俄语中第一格是用途最广泛的格。但是在近几年的报刊、文章中越来越多地出现第一格的一种新用法。这种用法在现行的语法教材中往往被归属于主格句或呼语一类中。这种句型的结构特点是:第一格名词十完整的句子。如:(人——这是个骄傲的称呼)。句中的第一格名词不是呼语,因为呼语的特征是用逗号和句子中其他词隔开,在意义上和其他词没有什么关系。如:而上述句子中的第一格名词在意义上和句中其他词是直接相关的。句子中的第一格也不是主格句,因为主格句只表示某一事物或状态的存在,因而能独立成句。如: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著名学者巴赫金针对传统语言学对于认识人类交往活动的不足和局限,提出了“超语言学”理论。超语言学研究的是活生生的,作为言语交际的语言。言谈是超语言学中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巴赫金的言谈是在语言单位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巴赫金之所以重视言语的体裁特征,乃是关注言谈社会属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梁静  陈勇 《东方论坛》2008,(1):66-70,74
在语言与文化关系研究的大范畴中,俄语的宗教性特质倍受瞩目.而俄罗斯民族的宗教性本位问题研究是最近才进入语言学研究视野的,特别是在BopoбbeB提出俄罗斯民族人格场的概念之后,语言单位的宗教文化语义研究更有了系统可信的理论依托,在此基础上,我们选取俄语称名单位中随处可见的宗教文化成分作为我们的考察对象,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宗教文化对语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