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社会科学事业必须适应体制改革和四化建设的要求。因此就要从下述四个方面实行相应的转变。第一、要从以“破”为主转变为以“立”为主。过去的社会科学,以“破”为主,差不多时时处处都在搞批判,使社会科学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摧残。现在应该转到以立为主,立著作、立学说,立学派、立人材、立创造和进取的精神。批评、批判也还是要有。但不能以批判为主。更不能搞自上而下、层层发动的批判。第二、要从以语录为依据转到以事实为依据。过去的社会科学著作和文章,往往以引证马、恩、列、斯、毛的话作为立论的根据,形成了一种反常的心理状态,似乎只有引经据典才算科学。近年来这种情况有了很大改变,但遗风尚在。社会科学要前进,要繁荣,非要改变这种状况不可。科学的东  相似文献   

2.
李钧 《齐鲁学刊》2001,1(2):97-100
1958年《人民文学》的叙事策略围绕着“破”与“立”做了许多重要改革。这主要表现在:破“文学即人学”的文学观,立“两结合”创作方法;破个体创作主体论,立集体创作主体论;破“批判现实主义”,立“革命的浪漫主义”。以《人民文学》叙事策略的这种转向为标志,50年代末文学创作在总体上开始向“工具论”和“武器论”转型。  相似文献   

3.
“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崇尚的一种基本美德 ,是儒家的道德哲学范畴。批判地继承儒家“诚”的思想 ,对于做人立世、为政之道、市场经营 ,对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发展需要批判意识与精神,需要持续地破与立。批判是比较的天然延续,比较教育研究具有教育批判的倾向性和必要性,比较教育研究者具有从事教育批判的优越性和合法性。比较教育研究者在进行教育批判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秉持公共理性,要坚持进行建设性与启示性教育批判,要坚持客观、公允、全面和辩证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破与立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关系。在说明和处理这一关系时,毛泽东侧重于破,逐步形成“破字当头”的方针。从“破字当头”到“重在建设”的转换,是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针上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突出表现,也是邓小平对...  相似文献   

6.
公安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公安机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公安机关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执法形象,大力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公安机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好“立”与“破”、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筹备处在整风运动中批判过资产阶级思想,搞臭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也揭露了资产阶级历史唯心论的学术观点。这只是在思想上划清了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界限,使大家懂得破资立无的重要意义。至于通过实践解决破资立无的思想问题,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开展科学工作的两条道路斗争。  相似文献   

8.
《新学术》2007,(4)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批判的实践批判方法。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方法的实质就是以实践为基础,以合理的批判为灵魂,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现实性活动。实践批判方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方法,只有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才能不断地改变社会现状,实现现存社会的革命性演变,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方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编者的话     
《破与立》是我院编辑的一份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刊物。它的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积极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为配合党的各项政治任务,培养和锻炼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促进文化教育战线斗、批、改的深入发展,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0.
破与立的问题尽管长期以来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其中一些理论问题并没有搞清楚。比如怎样在不同意义上区分破与立,即是说它们仅仅指的具有实践品格的行为呢?还是包括观念中的摒弃与预立?究竟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呢?还是先立后破、立中有破呢?……所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对这个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伟 《阴山学刊》2011,(3):128-128
读了前两篇札记,一位哲学教授指出,破多于立,批判多于建设。他说,你在上篇结尾写到:"让我们仰望星空,凭依哲学审视我们的生活,进而提升我们的生命境界吧。"我便有所期待,期待着下篇正面的申说,然而等来的还是批判,对哲学误用的批判。此言甚是。我也意犹未尽,有话要说,遂成这篇余论。  相似文献   

12.
我想讲一个问题,就是辩证法是什么的问题。 辩证法是什么呢?按照它的原意说,它是一种论道说理的学问,是一种讲道理的学问。什么是论道说理呢?什么是讲道理呢?我看,凡是以自己的观点驳倒他人的观点,以自己的命题代替他人的命题,就是在论道说理,就是在讲道理。 什么是以自己的观点驳倒他人的观点呢?什么是以自己的命题代替他人的命题呢?我想举两个古书上的故事来帮助我们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正> 迄今,我们仍然在批判封建主义,尤其是它的专制政体;弘扬民主主义,尤其是它的共和政体,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有一点似应注意,这就是不应只重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对于封建主义的那些优越性,而简单地给中国农民民主主义戴上“绝对平均主义”和“农业社会主义”的帽子,当作社会主义革命乃至民主革命中某些失误的思想根源加以批判,否则,不一定有助于批判地借鉴和继承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政治遗产,也不一定有助于认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哲学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它有助于解决文化与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现代文化哲学的建设离不开文化批判和文化创构。文化批判包括对中国的和西方的两种文化的批判。文化创构离不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实践是根本的文化批判力量和创构力量。  相似文献   

15.
自党中央提出了百家爭鳴的方針后,全国学术界表現了更加活跃的气象。以前除批判外不談資产阶級思想,不談唯心主义思想,現在也有人談起来了。似乎資产阶級思想也有好的成分,我們应該“去其糟粕,取其菁华”,这在原則上我認为完全是对的。我們对于外国各种哲学和社会科学思想,只要对我們社会主义建設有益的,我們要采用它,如果对我們无益甚至有害的,我們要反对它,拒絕它。那末,我們用什么尺度来衡量呢?这一衡量的尺度,我認为,主要是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場、观点和方法。对于資产阶級学术思想,如果不采用这一衡量的尺度,那我們可能誤入歧途。所謂思想改造就是用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場、观点和方法来改造,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40年代,面对现代新儒学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所构成的挑战,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回避,而是采取了主动式批判与深刻性构建并举的策略。“主动式批判”,即将这种回应置于主动“破”现代新儒学的科学性的实践中,以此来“立”马克思主义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大力彰显了当时日益成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信度;“深刻性构建”, 即通过将“形而上”与“形而下”结合起来的思维方式开展系统性地“立”,亦充分体现了当时日益成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的深度性。  相似文献   

17.
船山诗学既是对于前人诗学的总结,也是时代和个人的产物,诗学中有立也有破,我们可以尝试探讨船山诗学理论、批评、创作中船山的批判内容,这样可以使得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船山诗学的本质。船山诗学内涵极为丰富,这里用两个范畴来作为论述的参照——情和贞。船山诗学提倡情贞一体,而反对情贞分立。情贞分立具体体现为:一是"取情而弃贞",二是"求贞而背情",三是"失情且无贞"。  相似文献   

18.
实事求是,是当今中国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广泛认同的一种态度和作风。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作过精辟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求”就是去研究,“是”就是事物的客观规律。邓小平明确地把“实事求是”概括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并当作破与立的双面刃,一方面破除了对传统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迷信;一方面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如果说毛泽东在实事求是观上强调一分为二,是一种矛盾思维方式,那么邓小平的实事求是现则是一种在形式上包括:试验——调整——定型——推广几个环节,在内容上包括“实…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从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加强封建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安民立政,莫此为先”。(《旧唐书·刑法志》)今天,深入研究唐太宗的法律思想,对于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法律思想,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历史借鉴,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一、唐太宗重视封建法制建设唐太宗法律思想最突出的一点,便是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法制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在政法战錢上經过整风、反右派斗爭,政法敎育中存在的資产阶級法律思想得到深刻的揭露和尖銳的批判,大破了資产阶級法律思想的影响。破与立是对立面的統一,大破之后必须大立。所以在破旧的基础上根据我們对敌斗爭的丰富經驗,建立一个嶄新的、反映中国实际情况的、符合阶級斗爭需要的法学新体系还是个值得研究的新問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