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导言 人口普查数据的可信度,可以用普查人口总数和普查内容中出现的误差程度来衡量。通过评价普查资料内部一致性的检查,把普查结果与其他类似资料相比较,以及举办普查事后抽查,都可以检验普查中的误差。中国1982年普查事后抽查表明,这次普查的重复现象极小(0.15‰)。在年龄、性别、出生和死亡等项目中的误差也微不足道。从10%抽样汇总结果的公布,可使我们详细地分析普查内容的可信度。本文选出一些普查项目,对其特点加以讨论,并与其他来源的资料中同样项目的一致性进行检验。所检验的项目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生育、死亡以及在业人口。  相似文献   

2.
利用两次普查的人口数来估计我国实际的死亡水平。在这方面,目前国内外有些方法,本文进行了简要的讨论,认为它们用于中国数据时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中国人口数据的情况是:在学龄前人口数报告有误,在学龄后人口数报告基本正确,但在婚育高峰年龄上年龄报告有误。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的做法是:先按两次普查的间隔时间进行年龄组合并。根据两次普查的人口数,求出学龄后两次普查对应同期群的留存率,通过与模式生命表相比较,用模式生命表中学龄前的存活率来估计我国学龄前存活率。由此作出两次普查间的生命表,并把它作为两次普查间的平均死亡水平,估计中国人口死亡的漏报程度,在此基础上,再估计上次普查和这一次普查时的死亡水平。  相似文献   

3.
人口普查是查清国情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普查工作有不少环节,保证普查登记资料的质量是最重要的基础,这是能否取得准确人口资料的关键。抓好普查登记资料的复查和人工逻辑审查工作是保证普查资材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普查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一个或几个普查区普查完毕后,普查员要按照规定的方法全面进行复查,发现差错,经核实后,予以改正。”复查的方法,首先由普查员每天进行自查,再由普查指导员组织普查员进行互查。在自查和互查中,都应按照人工逻辑审查规则,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实地核查。发现的差错,在核实后予以改正,确属特殊情  相似文献   

4.
1990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第四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数据,对于了解中国的国情、制订囪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具有重要的作用。人口普查之后,继手工汇总数据的发表,最近人口普查办又公布了10%电子计算机汇总资料,100%电子计算机汇总结果也将发表。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一是如何充分利用普查结果,二是如何对普查资料进行深开发和再加工。本  相似文献   

5.
二次大战后,香港于1961、1971和1981年进行了三次人口普查,并于1966和1976年作了两次抽样调查。香港人口普查与统计处(以下简称统计处)利用这五次资料及每年统计资料,对香港人口发展趋势作了五次预测。每次都先按一定的假设条件,分别推算未来分年龄、性别的出生、死亡和迁移人口,再预测总人口。由于普查是年初数,因此预测时先把普查数据按当时发展水平修正为年中数据再行推算。  相似文献   

6.
即将于2000年举行的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在普查标准时间,普查登记方法、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及项目数量等较“四普”都有较大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增强了普查的实用性。但新的普查方法和普查表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长表项目设置过多,部分项目设置意义不大,少数项目和选项内容不严密等。  相似文献   

7.
一、人口普查和复查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从1979年11月开始准备,到1986年全部出齐普查报告书,前后大约要五、六年时间,而其中的普查登记和复查工作只占一个月(1982年7月)。这一个月,时间虽短,但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性环节。我们知道,普查登记和复查工作是按照普查办法及有关文件的规定,在普查指导员的直接指导下,由普查员逐户、逐人、逐项填写登记表,然后进行严格的复查,使可能产生的错误在手工汇总以前,就地得到纠正。这些填写在登记表里的原始记录是数据整理的基础,是进行科学  相似文献   

8.
2000年人口普查基层调查的特点--中国和美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云 《人口研究》2001,25(2):41-45
2000年中国和美国进行了20世纪最后一次人口普查.本文利用作者参与实际普查的经验,分析了两国人口普查基层调查的相同和不同点.两国政府都高度重视人口普查,有专门的机构负责选聘普查员,计划、组织和实施入口普查.但普查的组织、具体的实施、和人们对普查的态度却有所不同.例如,在填写普查问卷时,两国普查员使用不同的普查"底册",调查项数、方法有所不同,面对的普查人群也不一样.为今后的普查工作,两国可以、也应该相互借鉴各自的普查经验.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透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背 景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1 /5。在这样一个国度里进行人口普查 ,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件。最近 2 0年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历史阶段。在转型期间 ,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口也是如此。中国以前的普查都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进行的 ,2 0 0 0年的普查却是第一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 ,它的艰难程度和技术要求远远超过前 4次普查。因此 ,这次普查过程和普查公报的发表格外引人注目。令人欣喜的是 ,在近千万人口普查员的巨大努力下 ,这次普查…  相似文献   

10.
浅谈人口普查地理区域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口普查中 ,划分普查地理区域便于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是保证登记不重不漏的可靠基础 ,是建立普查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途径 ,并能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划分原则一般是普查区域尽可能与行政区划相吻合 ,逐级划分 ,地域覆盖不漏不重 ,特殊地区特殊对待。划分重点在于普查区和调查小区  相似文献   

11.
印尼最近一次的人口普查是从1980年9月21日至10月31日进行的。从历史上看,这是印尼的第三次人口普查(第一次在1930年,第二次在1970年)。1980年10月31日这一天被定为“人员普查日”。在这一天对无固定住处人口,如船员和游客也进行统一的全面普查。不过普查工作者只限于询问他们的姓名、性别和年龄情况。  相似文献   

12.
何雄  易成栋 《南方人口》2004,19(4):45-51
本文在回顾我国人口普查传统方法技术基础上 ,分析了新形势下国内外人口普查技术新进展 ,并指出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我国人口普查新工作平台。本文探讨了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和系统结构 ,并从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如何辅助人口普查工作 :普查登记阶段 ,GIS技术可以辅助划分普查区域 ,绘制出普查地图和调查小区地图 ,提高速度和准确性 ,确保地域上的不重不漏 ;利用人口GIS ,可以充分发挥基本单位名录库在普查中的重要作用 ;利用人口GIS ,可以拓宽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应用领域 ;利用调查小区空间不变性 ,可以统一普查资料空间基准 ,极大的拓宽普查资料应用范围 ;利用人口GIS ,可以加深人口普查数据的开发利用。未来十年内 ,将会有更多的区域建设各等级人口专题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3.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任务重、时间紧、经费少、难点多的情况下进行的。与前三次人口普查相比,这次人口普查不仅人口基数空前增大,调查项目也增至21项,普查任务明显加重。如果从1989年5月国务院下达《关于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算起,到普查登记仅有一年多,比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会议上,讨论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和人口普查表。现就人口普查项目的选定应当遵循什么原则,这次普查有哪些项目,为什么要普查这些项目,以及这次人口普查表的特点等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普查项目的选定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普查项目的选定是制订普查办法或普查方案的核心。在研究确定普查项目的时候,应考虑如下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5.
人口普查不可避免地发生多报,包括普查目标总体内的重报及目标总体外的误报。线性多报率指标估计量是目前一些国家估计普查多报的主流方法。该方法存在的明显缺陷是未利用辅助变量,影响抽样估计精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构建比率多报率指标估计量的研究目标。为实现目标,采取分层二重抽样、文献解读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便于读者理解研究内容,利用收集的样本普查小区的微观实际数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判断一个人为多报人口的核心标准是不属于目标总体,而不是地址登记错误;基于分层二重抽样的比率多报率指标估计量适合于普查多报率估计;比率多报率指标估计量比线性多报率指标估计量的抽样估计精度要高;不能忽视普查目标总体外误报人口的存在,否则会低估普查多报人口数;不能混淆普查目标总体内的重报和目标总体外误报人员的重报。研究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体现普查多报特点的人口普查多报率指标体系及其估计理论体系,可改进或完善现行的普查多报估计率理论。二是根据该体系从不同视角对普查多报进行全方位分析,揭示了普查多报的深层次原因,为改进下次普查操作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三是研究成果有望应用于我...  相似文献   

16.
根据重庆市十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分析 ,对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城乡统计口径变化 ,从统计口径的概念、范围和实证的角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两次普查城乡口径基本一致 ,两次普查的城镇化率在口径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城乡划分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第三次人口普查按照全国统一规定的标准时间、普查对象、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表式和统一的填写方法,进行直接的调查登记,然后由手工简易汇总出几个主要数字,再通过编码、录入,由电子计算机处理出大量数据。在每道工序中,都实行质量控制,所得到的数据准确程度是比较高的。这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国情普查就是由政府授权的机构按照预定的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一国的情况进行普遍的调查与统计,为国家提供全面系统的国情资料。一个国家的国情如何,除了依靠经常性的统计资料来说明以外,还须借助国情普查资料。统计资料需要普查资料来校正自己的准确性;普查资料要依靠统计资料来保持自己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二者互相依赖,互为补充,共同说明一个国家的国情。国情普查与国情统计是同样重要的,不可忽视、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现代条件下,尽可能准确地掌握和认识国情及其变化,是一个国家管理好自己的社会经济,并使其顺利发展的先决条件。当今全世界已有20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以人口普查为中心的全面的或部分项目的国情普查,都是为了更确切更全面系统地认识自己的国情。其中美国在190年内已进行了20次以人口普查为中心的定期的国情普查,它的普查制度逐步发展完善,提供越来越丰富广泛的国情资料,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从中学到某些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经济和社会发展较有基础与现时中国“改革开放试验区”广东省的一个中心区域,其人口城镇化现象,也在当全国仅可说是从初期阶段开始向中斯阶段前进时,她已经真正进入了中期阶段的发展。因此.对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人口城镇化的研究和总结,也应是研究、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验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本文以1990年普查手工汇总资料为基础,在纵的方面与改革开放之初1982年普查时的情况相比较,在横的方面既与全省其他地区比较、也作本区内地域差异的比较,简要地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珠江三角洲人口城镇化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1数据来源与评价80年代,中国分别于1982和1990年进行了全国第三次和第四次人口普查,同时在1987年进行了1%人口抽样调查。这些普查提供了详细的死亡数据,使我们能够对80年代中国人口死亡水平和模式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因此本文的分析将主要使用从这三次普查得到的数据。但在应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前,我们必须对从这些普查得到的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评价。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死亡数据质量是比较高的,基本上不经调整可以直接应用于分析研究(游允中,1984;蒋正华等,1984)。而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