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辉 《生存》2020,(1):0038-0038
为了避免学生在面对高考材料作文时采取套作行为,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真实写作能力的提升,近年来高考材料作文新增了任务指令。由于此类作文题目具有立意要求高、可发挥面窄的特点,面对任务型驱动作文,学生最烦恼的事情就是写跑题或者写不出高度。本文基于学生的写作现状,从选题、选观点、选材、选语言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策略,以求学生能从中得到启发、提高综合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开放经济倒退对解决反全球化倡导者所期望解决的问题只有反作用,走出当前的困境需要依靠深化全球化来为解决问题创造更好条件,需要通过强有力的制度改革来为全球化兴利除弊。世界经济重现繁荣的前提是开放冷战后以资本、技术和市场要素自由流动为基本特征的全球化席卷世界各个角落。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人类财富的增加,它的积极效应让所有国家都从中获益,比如上亿人摆脱贫困,发达国家的很多商品变得更物美价廉。但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也日益暴露,例如导致分配不公、贫富分化、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是人之成长的必要途径,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是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存在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与不会劳动的现象集中反映出劳动教育的弱化与困境。其中的根本症结在于当前劳动教育中对劳动教育感性维度的遗忘,即忽视了劳动作为一种感性活动,它是人与世界打交道的原初方式、是人的生命自我实现的基本方式、是人追求自由的根本途径。因此,摆脱劳动教育困境的出路就在于唤醒感性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新时代劳动教育立足于感性维度,将劳动教育的开展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坚持劳动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从而全面提升人的劳动价值意识、劳动精神面貌及劳动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4.
5.
胡忠俊 《创新》2021,15(2):29-38
当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劳动形态、劳动客体和社会关系的虚拟化进程,劳动从现实的劳动转变为虚拟的劳动.劳动虚拟性主要体现为劳动手段的数字化、劳动场景的网络化、劳动工具的智能化和劳动指向的创造化.虚拟劳动产生的内在动因在于劳动主体自身特定的需求满足,虚拟劳动产生的外在条件是科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信息时代虚拟劳动的具体形式包括科技研发劳动、信息化管理劳动和虚拟资本的投资劳动.虚拟劳动的特征表现为生产性、交互性、价值性和创造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在劳动虚拟化过程中要防范劳动关系的矛盾与对立冲突;防止虚拟资本通过投资活动控制实体产业进而剥削剩余价值;预防劳动者的身心发展片面化、畸形化,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ON THE GO迎奥运多国语言呼叫中心培训启动暨动员大会的现场,我见到了孙妍莉,她很柔和地笑着,招呼着各路媒体和志愿者们。孙妍莉介绍说,目前青岛市整体双语环境还不能满足接待需要,很多服务窗口的英文会话水平都亟待提高,尤其在奥运会期间,外国人的生活、旅游或者紧急医疗问题都有不方便之处,如果是这样,势必会影响青岛的整体形象,建立多国语言呼叫中心就显得非常的必要。"中心的整个团队是以大学生为主的志愿者组成的,得到了团市委的很大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让残疾职工在公司更好地生活,江苏省徐州世通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设置了残疾人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残疾人的权益;设立了活动室,订阅了报纸、杂志,购置象棋、扑克、羽毛球、篮球等活动器材,丰富残疾职工业余生活;专门配置一辆通勤车沿固定路线接送残疾职工上下班,解决他们的出行难题;在各项福利待遇方面保持残疾职工和健全职工一致,如生病探访慰问、生日送蛋糕鲜花、提供免费午餐、逢年  相似文献   

8.
渠传霞 《生存》2020,(4):0053-0053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劳”成为了素质教育的短板背离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我国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劳动课程体系,并提出将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从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可以看出劳动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空前提高。  相似文献   

9.
陆自荣 《求是学刊》2020,47(2):23-32
阿伦特把劳动划归为私人领域并批判马克思劳动观自相矛盾。但是,劳动领域独立是启蒙理性的重大成果,对人的解放具有本体论意义,因此不可能把其完全归结为私人领域。通过批判黑格尔国家公共利益和斯密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建构了劳动公共性",本源劳动"取代"中介劳动"实现了马克思劳动公共性的政治哲学建构",共同劳动"取代"交换劳动"实现了劳动公共性的生产方式建构。未来人类社会的劳动生产方式是政治和经济统一的整体性公共领域,也将在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劳动生产力发展中构建人类社会的自由、超越和复数存在;并且,不同于阿伦特的"政治英雄",这种自由、超越和复数存在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类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反思与重构——对中国劳动性别分工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佟新  龙彦 《浙江学刊》2002,(4):211-216
本文从国家性质对于劳动性别分工的意义、具有符号象征意义的家庭劳动分工与社会劳动分工的互动以及工业化过程中劳动性别分工变化的多种形态三个方面入手,对中国近20年来的妇女劳动或劳动性别分工研究进行了反思性的考察。在强调用劳动的性别分工代替原有的单纯对妇女劳动的研究,以及发展本土化的劳动性别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在中国特定的文化、经济和政治背景下找出一种适合自身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成立于1991年3月5日,作为青岛的驻地航空公司之一,公司始终致力于为青岛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空中服务.近年来,东航山东分公司的安全、服务、效益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于2009年10月26日实现了安全飞行16周年的管理目标,并相继于2009年底实现了第16个安全飞行年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2005,(5):15-16
全国“明天计划”启动工作会议后,辽宁省成立了由省民政厅主管厅长任组长的辽宁省“明天计划”领导机构,并及时制定下发了《辽宁省“明天计划”实施办法》,确定了《实施“明天计划”工作程序》,制定了《残疾孤儿手术康复协议》文本。同时,积极协调省财政,从省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划拨400万元,为作好手术康复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3.
郭秀绿 《生存》2020,(8):0148-0148
写作,是语言文字运用中重要的一环,是人类进行社交的有效载体。人们运用写作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进行思想交流。在初中阶段,学生能否写出“像样”的作文,更关系着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因此,上好作文课,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是初中语文教师必做的教学工作,也是永远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梁高峰 《社科纵横》2005,20(5):117-118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及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原有的“一裁两审”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已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本文基于个体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的不同,初步设想了中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新模式,该模式在减少争议处理环节,防止行政干预,增强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权威性等方面均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东西南北》2012,(14):80-80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群人?早上上班见面问好,他在低头玩手机;中午同事吃饭闲聊,他在低头玩手机;晚上朋友聚会叙旧,他还在低头玩手机。  相似文献   

16.
黄云明 《学术交流》2020,(4):118-124
劳动不仅是物质生产、财富创造的活动,而且是人自由自觉地为自身生存和完善而进行的一切文化创造活动。体面劳动既是劳动者在劳动中自尊的感受,也是社会成员对其尊严的肯定。"体面劳动"强调劳动者在劳动中的自我尊严感甚至神圣感,劳动者要获得这种感觉,不仅需要外在环境前提,还需要内在伦理前提。民营企业家要体面劳动,至少要有崇高的敬业境界,以及人本管理、诚信经营的伦理理念和生态环保理念。强化民营企业家的体面劳动意识,促使民营企业家体面劳动,可以促进劳资关系的融洽,增强企业家以及全体员工劳动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还可以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良序的形成以及经济社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明外化劳动是人以维持自身肉体组织的存在为目的而从事的谋生劳动,显现了人的活动受制于自然给定性的方面.外化劳动历史性展开,交换、私有制等,是外化劳动的表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一切社会关系都成为金钱关系,人处于物化的生存方式中,谋生成为个人劳动的唯一目的,外化劳动采取了异化劳动这种典型的表现形式.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也就消除了异化劳动,外化劳动随着人们以全面发展自身的能力为目的的自由劳动的不断形成而逐渐消亡,自由王国的地平渐次显露.  相似文献   

18.
梁高峰 《社科纵横》2007,22(5):31-32
雇佣劳动是区别于小农性自我劳动的一种劳动生产方式,雇佣劳动实现了劳动和生产资料的充分结合,催生了商品经济的产生,逐步地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农业到工业的巨大变化,实现了全社会的集约化生产。在现代科技革命和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然而对于雇佣劳动的认识,我们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劳动力产权与资本产权的平等性认识,有助于我们对雇佣劳动的正确理解,从而有利于社会劳动生产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
洪芳 《社科纵横》2011,26(7):41-44
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因此劳动用工是劳动关系建立的起算点,但劳动用工并非劳动关系建立的依据。劳动合同不仅是劳动用工发生的依据,而且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唯一依据。劳动合同为实践合同,劳动用工是劳动合同生效的要件。劳动合同应采用多样化的订约方式,应重新界定事实劳动关系的范围,仅限于无劳动合同或者履行无效劳动合同而存在的劳动关系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现实需要,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时代新人整体素质的客观要求.高校应紧密结合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和角色期待开展劳动教育,通过提升大学生对劳动教育时代性的认识,引导大学生体验积极的劳动情感,激励大学生磨炼坚强的劳动意志,帮助大学生掌握良好的劳动本领以及构建"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共同体等途径着力开展劳动教育,确保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