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全面分析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提出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总体战略、基本原则和战略对策。西部地区应立足实际,实施差异化的主体功能区协同战略;发挥后发优势,严把西部农村地区的产业准入门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防治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进行分区考核,促进城乡的环保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美丽乡村建设中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是美丽乡村建设中面临的一大挑战,推进环境经济的协同发展,既是农村地区实现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又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客观需要。环境经济协同的关键在于构建多策并举的体系:创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培育生态文明意识;加快循环经济步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科学规划水平,优化空间功能布局;分类推进村庄整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基本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环境监管;开辟多元互补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本新著中所述关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问题,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代中国及未来的必然选择.并对发展战略的新思维、创新、科学基础、社会生态等8个问题作了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4.
环境法律制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环境法律制度完善的历史契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现行环境法律制度带来了立法理念、规制对象等方面的挑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环境法律制度应对成为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慈善基金会作为一种非正式组织,它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制度环境的支持.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对慈善基金会的发展进行有效并合理的规范和控制.因此,构建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推动我国慈善基金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中国的现实情况以及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只有完善税收制度、法律制度和社会信任制度,才能促进我国慈善基金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支持。本文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保险产业发展关系的理论分析 ,对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特殊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 ,并据此提出了西部经济与保险产业协同发展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近年来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但目前西部地区的环境仍呈总体恶化趋势。造成西部地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很多,既有自然的因素,又有人为的原因,还有历史上的因素等等。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陈旧、操作性差,相关政策还不完善,相关机制还没有完整建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应当从各方面加以考虑。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二是转变生态观念,三是建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四是建立完善相关的经济机制。  相似文献   

8.
苏海勇 《国际公关》2023,(15):191-193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本文分析了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二者协同发展的对策,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对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意见。由此可见,中央对农村、农民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一系列问题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后,京津冀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成为强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京津冀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上面临着集体行动的困境和环境治理外部性的困扰,摆脱此等困扰的有效途径是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供给。依十八届四中全会坚持立法先行精神,在破解京津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难题上,须发挥立法的引领作用。在制度设计时应建立多维长效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从补偿的多目标性、负责流域水资源统一开发管理的流域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能、与资金补偿相结合的实物、能力及政策补偿多种补偿方式这些层面改善目前京津冀流域生态补偿现状,以期实现京津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1.
乡村公路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剖析乡村公路建设对新农村建设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将交通规划及其评价的相关理论应用于二者的关系研究,并以此为主线介绍了关系研究方法,建立了测算指标体系,并运用统计分析理论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分析认为,乡村公路建设与新农村建设高度交叉相关,可以在新农村建设要求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均做出贡献,是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努力推进乡村旅游建设是促进我国农村开放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但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就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以新农村建设为推动力,科学开展乡村旅游建设,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实现城乡统筹,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城镇化,继续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或缺.通过分析城镇化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认为城乡统筹背景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应两端推进,建立产业、空间、就业、帮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的农村住宅设计应该适应新时代农民的需要,具有"新"、"农"的特点。一方面,在住宅户型设计上,应该根据农民的职业和家庭结构特点,实现房型设计多样化;另一方面,农村住宅设计应体现农村的住宅特色,方便农民的日常生活。在新农村建设中,只有把现代的科学观、生态观等先进理念与农村住宅设计结合起来,才能设计出人性的、生态的新农村住宅。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信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当代中国农村社区的信任现状和影响农村社区新型信任体系建立的因素,指出原有农村信任体系正逐渐走向衰落,新的信任体系的建立必须是立足现有资源基础上的扬弃和创新,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信任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经过10年的建设,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政府采购制度的框架已基本形成;政府采购规模与范围不断扩大;政府采购功能进一步得到拓展;采购方式多样化、集中采购和公开招标已成为政府采购的主要形式.最后,作者对我国今后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体育竞技制度与市场经济制度在基本价值、形式特征、基本原则、运行规则等方面具有同一性 ,发现这种同一性并积极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 ,不仅对拓展体育的文化功能、促进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具有积极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俄之间的经贸合作有过辉煌 ,也走入过低谷。俄罗斯经济改革之路曲曲折折 ,今天终于看到曙光 ,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均有好转 ,投资吸引力与日俱增。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 ,俄罗斯加入WTO也指日可待。新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将更加有利于中俄经贸合作的拓展。中俄双方在商品贸易、科技、能源及投资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架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演进的必要条件,探讨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架构有着重要的意义。综合分析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组织协调、运营商建设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设计了一体化的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架构。平台建设架构上分省、市、县三级部署,形成“四层级两保障”门户结构。综合平台体系结构灵活、部署方便,能有效地解决农村信息化数据采集、数据共享的困难,人机交互人性化程度不高,用户使用不便,缺乏持续发展的有效运营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