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礼春 《社科纵横》2011,26(6):146-147,153
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打破了传统德育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促进了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权威的消解,形成了开放、透明、民主、平等、宽容的教育新格局。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产生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高校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认真做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积极推进高校德育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社会晚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立场尽管是心学的,但却是更加开放的,包容的,他的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如黄宗羲所说的那样,能“范围朱、陆而进退之”(明儒学案·师说》),同时亦能将南宋以来事功学与心学融会贯通。(参见笔者《宋明事功学与心学及其合流——兼论王学的思想来源及性质》一文,载《东南文化》1986年第6期)他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对孔子以来儒家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的积极态度和创造性的理解。王阳明对儒学传统思想文化及其发展有着十分深刻的看法。在他看来,思想与文化的发展是继承与创造的统一,对孔子代表的儒家传统,一方面应着重继承其内在的活的精神,而不应执守和拘泥其外在的文字和语言,同时,对传统思想文化精神的继承又始终不离主体深造自得的原则。也正因为王阳明对传统思想文化有如此深刻的看法,他才能够在理论上超越前人,不仅集前代思想之大成,同时也对后来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启迪和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深入地探讨王阳明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观点与思想,不仅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王阳明的整个学说有帮助,同时对于我们今天批判续承传统思想文化,亦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限于篇幅,本文并不打算就王阳明的传统思想文化观作出完整、系统的论述,只是就王阳明关于六经的看法及他的文化历史观中所体现出来的简易原则和精神谈谈自己的见解,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郭全乐  李峰 《社科纵横》2009,24(10):36-37
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实践,受教育者、教育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三者的关系是完整统一、不可分割的。坚持以受教育者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实现实践价值的前提,坚持以教育者为承担者与实施者是实现实践价值的关键,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内容和方法以人为本是现实中介。只有把“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方法——受教育者”这三个要素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及全过程之中,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得到全面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难以养成主要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带来的消极因素直接相关,还与西方文化扩张与价值观渗透的消极影响、学校道德教育薄弱、家庭教育基础不牢、社区教育力量不足以及不良文化的侵蚀有关。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完善教育体系,创新教育方式,突出教育重点,充实教育内容,强化教育效果,抢占教育新阵地,支持重点教育组织,发挥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5.
刘红 《生存》2020,(11):0144-0144
班主任工作在学校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德育工作,他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班主任工作,给每个单亲学生足够的关爱,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所有教育工作中的共同目标,也是我们班主任工作最终的共同目标,特别是班里的一些一群弱势群体,例如离异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心理和行动上更需要来自老师们的关怀和呵护,以此来弥补在家庭中缺失的那份情那份爱,如何利用自己在教育上的优势,让这些缺失家庭亲情的孩子们能感受到温暖,在老师的关爱呵护中健康的长大,成了现在德育工作中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娄正明 《生存》2020,(7):0160-0160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建立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其中,初中语文教材精心编排了许多包含丰富传统文化内容的课文,如诗词、中国古典故事等,它们向学生们传达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民的智慧和美好的品德。本文首先指出了初中的语文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然后专注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育,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  相似文献   

7.
育人的核心是育德。德育工作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校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优化德育途径,提高德育实效性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何丽琼 《生存》2020,(14):0054-0055
新课程理念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重心,不管是学习哪类学科知识,都需要把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更为完整且透彻的渗入到其中,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学生们掌握更为丰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上,应当实时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道德与法治知识结合在一起,本文主要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分析当前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制定出更为完整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案,切实的提升当前我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相似文献   

9.
育人的核心是育德。德育工作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校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优化德育途径,提高德育实效性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王阳明的教育方法是我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中的珍贵遗产,对于我国当前进行的教育改革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王阳明提出并亲身实践的教育方法,主要有立志为圣,学贵自得,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着实躬行。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的心学包含着多重内容,而其主干则是良知与致良知说。从逻辑上看,王阳明的心学体系便是以良知为起点而渐次展开的。在王阳明那里,良知作为整个体系的基石,蕴含着二重规定:它既以理为内容,同时又具有“吾心”或自心的形式;理主要是普遍的道德律,吾心则构成了主体意识的个体形式。前者赋予良知以普遍性的品格,后者则赋予它以个体性的品格。按王氏之见,内在于良知的理,通过事亲敬兄的道德践履(行)而展开为具体的道德意识,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普遍的  相似文献   

12.
金伊铭  张哲 《社科纵横》2023,(6):135-14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范式,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一种不为受教育者明确感知的教育类型。高校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不高、教育内容涵盖范围小、教育方式刻板化、教育情境元素单一等困境。为提升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内容要根植文化资源、教育方法要拓展空间领域、教育情境要善用隐性元素等,现实解决当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困境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文化渗透:美国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美国 ,文化渗透作为一种对个人或群体的积极干预手段 ,不仅被用于对外交流活动 ,也被施于国内教育。美国国内文化渗透的形式多样 ,体现为综合性和体制化 ;其内容丰富 ,体现为多元化 ;其根本目标在于服务于美国政治和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邓洪香 《生存》2020,(10):0059-0060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书法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品质,而且可以使小学生在写作中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并不断丰富其个人素养。本文从小学教育者的角度,分析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书法教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5.
杨杨 《探求》2005,42(6):75-77
目前,我国高校德育教学存在着一些盲点和误区一是对德育内涵理解上有误,二是高校德育教师自身人格素质方面存在缺陷,三是缺乏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互动作用.德育工作要有新的突破,要对德育的内涵进行重新认识,切实提高德育教师自身的人格素质,同时要让互动式教学方式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新世纪"、"新机遇"、"新课改"成为德育教育中的核心词汇,如何更好的在中学美术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理念,成为中学美术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思考的重要内容。在中学美术课堂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客观分析初中美术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并结合中学德育工作的普遍性,确保整个德育环节在科学教学理念的主导下,顺利开展。此外,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分析,还需要在科学认识中学生德育工作重要性基础上,最大化的实现德育工作效率,最终,为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建刚 《浙江学刊》2002,(3):204-208
民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时空体 ,尽管历来处于边缘的地位 ,但它从来没有放弃对主流文化的渗透 ,这种渗透有其独特的方式与途径。但眼下的“民间写作”倡导者们却功利性地将它抽空为一种写作姿态或一种反抗主流写作的策略 ,民间写作因此沦落成一种在边缘上的自娱甚至取宠的“舞蹈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5,(4):168-170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诸要素: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也应当相应地做出突破和创新。如,培育新媒体型教育人才、将理论蕴于教育对象的生活、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新媒体工具的呼唤。本文试图从这四个方面来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创新与突破作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9.
余婕 《生存》2020,(15):0161-0162
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期间,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内容,更应该与传统文化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在掌握基础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明确个人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的重要影响作用。语文从某种层面上看,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感,对此笔者将结合实践,就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方法开展深入性的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的教育实践和理论,在今天仍有指导意义。当然,时代不同了。王阳明办的书院和今天的学校大不相同。然而就其精神和原则来说,仍有共同的地方。一百年来,我们对外国教育学得很多,唯独对本国教育传统了解得少,研究得少;教育失去中国的特色。因此有必要研究王阳明和其他古人的教育实践和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