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好习惯的养成是从小慢慢日积月累的,小学阶段是形成关键期。现广大农村的孩子由于留守儿童比较多,负责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重担就落在了教师身上。  相似文献   

2.
社工介入困境服务对象自我封闭,获取服务对象信任难。患有智力障碍的儿童通常有较强的自我封闭和羞怯感,这可能源于其内心的不自信,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的交往,对外界有本能的抵触情绪。与服务对象沟通困难,难以评估真正需求。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服务对象受智力所限,无法表达出个人需求,社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来揣测服务对象的需求,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导致服务对象真  相似文献   

3.
叶兰 《生存》2020,(3):0219-0219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可塑性极强,是最适当的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是培养幼儿种种健全心理的时期,抓住幼儿期这个黄金季节,帮助幼儿从小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这对提高人的素质乃至整个国民的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同波 《生存》2020,(3):0171-0172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让一个人终生受益,而小班正是行为习惯培养的最初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文章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四点在幼儿教育中全方位穿插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反映,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进行思想交流、表达感情的工具。因此,语言对提高智力落后儿童的智能并使其全面发展是极为关键的。在智力落后儿童有限地接受特殊学校教育的期限里,其教育的重点之一应该放在语言的训练上。 一、训练智力落后儿童语言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更重要,会让他们受益终生,而学生不良的习惯,会使一个孩子一直都碌碌无为,加强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应成为小学阶段教育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7.
胡静波 《生存》2020,(7):0197-0197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准备阶段,是幼儿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是必不可少的。当前我国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着教育主题不明确、教育方法不当、教育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因此加强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对于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探析幼儿学前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幼儿学前教育的基础、探析幼儿的基本心理特征、加强幼儿的智力相关教育、加强幼儿的艺术相关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等。  相似文献   

8.
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为新时期福利机构特殊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陈晓丽 《社会工作》2011,(15):27-29
环境与教育是影响人的思想的两大外部条件。环境提供教育信息,影响人的思想道德认知,形成一定的行为导向,制约人们的思想道德实践。同时环境也形成一定的价值导向,增强人们的精神动力。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相对人的主观世界和教育系统而言,它是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0.
脑瘫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表现为永久性的、可变化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其症状在2岁前出现,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癫痫以及视听觉、言语、行为等障碍。  相似文献   

11.
黄春琼 《生存》2020,(7):0199-0199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不仅会对他们的学习成绩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培养初中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如何对初中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智力是什么?--智力观的回溯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对智力的探究走过了漫长的历史,沿着哲学层面、心理层面、生理层面的路径,逐步从宏观思考走向微观探察,取得了对智力本质日益科学和深入的理解.本文以回顾西方历史上哲学家的智慧观为起点,重点分析当代心理学中智力观的演变与发展,指出拓展智力概念的内涵,对智力从静态描绘到动态评估,从"纯智力"研究转变为文化生态智力研究,以及开展系统化、多元化和跨学科的智力研究,是智力研究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叶旭红 《生存》2020,(5):0201-0202
随着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被纳入到了教育改革中,真正得以落到实处。同时,新课改中提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建设应当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而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建设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就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人类交往,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学前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我们要重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知道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为儿童的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15.
儿童友好型教育环境特征 教育环境包括与儿童成长相关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及其结构程度,还有成人的教育方法,所有这些构成了儿童教育的生态环境。如何理解儿童友好型的家庭生态环境呢?生态环境的分析通常需要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融合教育思想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民权运动,其基本理念是满足所有学生的多样需要,在具有接纳和归属感的文化氛围中,为特殊儿童提供接受高质量教育与相关服务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发育期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临床常伴有智力低下、视力障碍、感知觉异常、语言障碍、癫痫、  相似文献   

18.
皮特艾兹等研究者对传统的情绪智力模型进行整合,提出情绪智力包括能力情绪智力和特质情绪智力的观点,认为特质情绪智力是指一系列与情绪相关的行为特质和个体识别,加工及利用情绪信息的自我觉知能力,其结构由一个整体特质情绪智力和四大因素及其15个因子构成。研究者根据特质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结构,编制了测量工具,并采用所开发的测量工具在多领域进行了情绪智力的应用性研究,丰富了情绪智力的研究内容,扩展了情绪智力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张天祥 《社科纵横》2005,20(3):209-210
本文从年龄关键期,情感因素、外语学习环境、教师素质、幼力教材、教学方法方面,提出儿童早期外语教育中的六大悖论。本文认为无须强调外语学习的年龄关键期,而要关注儿童的情感和心理因素,更要重视教师素质、教材和教学方法、语言环境等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20.
要解决听障儿童的构音障碍,首先要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因此要对听障儿童的构音功能进行评估,需要从构音障碍形成结果和原因两方面来评,共有三项评估内容:构音语音功能评估,主要是检查听障儿童声母、韵母、声调等构音音位习得的情况。找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