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呼啸山庄》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就是艾米莉·勃朗特对时间的复杂设置和精妙运用。小说浓缩了丰富且严谨之场景所有的要素,以巧妙的手法,展现了精密细致的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之来龙去脉,在时间的交错颠倒中展开情节,在时序的复杂交织中突出主题。对天气和季节的描述,更使得小说人物角色的情感和举动跃然纸上,使得故事场景生动逼真、富于戏剧效果,揭示了这部惊心动魄的原创小说的活泼本质与奥秘。在有限的时空里,使过去和现在于恍惚中得到了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现代小说语境下的"故事",是指被一定的时间延续着的、其间人物具有各种因果关系的、被叙述人有意进行强调或弱化处理过的事件."时间"使故事有了容量,"因果关系"使这些容量蕴涵了张力,而"强调或弱化处理"则是让这些容量和张力以一种技巧性的形式展开.  相似文献   

3.
小说叙事学认为小说存在“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从背景的角度看 ,传统或常规的小说设置时间的方式主要是明指和暗示。非常规的时间设置则表现出复杂性 :作者往往突破物理时间定向、稳速流逝的规则 ,运用心理时间将故事时序弄乱 ,或者制造狭义和广义的故事时间的“暂停”或“流驶”。将心理时间引入叙事 ,显示了时间在人的生命中的意义 ,为扩展小说背景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只有把握准心理时间种种复杂的变化 ,才能了解小说提供的真正具有背景意义的时间及其所负载的历史与时代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在小说的创作中,叙述视角的交错使用可以很好地实现叙述距离的掌控;叙述时间的巧妙安排可以增加作品的张力与厚度;情节结构的独特设计可以使作品产生更深层的内蕴。本文运用现代叙事学理论,从不同叙述视角交错使用、叙述时间安排的技巧以及情节结构设置的独特性三方面对林徽因小说《九十九度中》叙述技巧展开解读,试对小说艺术魅力产生的内在原因做出探析。  相似文献   

5.
在小说《色·戒》中,张爱玲运用现代叙事方式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这里运用叙述学理论,从形式角度详尽剖析张爱玲小说现代叙事艺术,指出个人叙事对宏大叙事的消解、限知视角对全知视角的侵入、叙事时间对故事时间的超越是小说《色·戒》叙事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6.
在小说<色·戒>中,张爱玲运用现代叙事方式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这里运用叙述学理论,从形式角度详尽剖析张爱玲小说现代叙事艺术,指出个人叙事对宏大叙事的消解、限知视角对全知视角的侵入、叙事时间对故事时间的超越是小说<色·戒>叙事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7.
小说时间因研究的内化和解构的渗透而呈现一种细分的态势。小说时间由生活时间、叙事时间、故事时间和阅读时间四元素构成。小说时间的四元素是一个各自独立又相互统一的小说要素体系。真正属于文本的只有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网络游戏具有明显的情节性,其主要表现为超文本场景性的情节空间、开放的复制性故事、交互非线性的情节线索、游戏情节的传奇性。网络角色扮演游戏颠覆了传统小说与影视中的情节发展方式,在视像化故事中带来了人们对世界、对人类行为全新的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9.
安妮·泰勒的作品《思家饭店的晚餐》在叙事结构上摆脱了传统的历时叙述模式,巧妙地采用了并置、陌生化和弱化情节等隐喻性的空间手法,打断故事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使文本产生空间共时性的效果,体现了空间形式在叙事功能方面的建构作用:并置和弱化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创作主题的表达和深化起到重要的作用;陌生化增加了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审美快感和艺术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
叙事时间按照"内外两面"可以分为外在情节时间(小说时间的外面)和内在主体时间(小说时间的内面),而内在主体时间获得之时,才是现代小说兴起之时。并且,从古典小说"缀段"式的空间叙事到现代小说的时间叙事有一个大致的发展脉络:"缀段"叙事→外在情节时间叙事→内在主体时间叙事。具体地说,清末民初小说主要是"缀段"叙事向外在情节时间叙事转变,五四小说主要是内在主体时间叙事。不可否认的是,清末民初小说中也有少量的内在主体时间叙事。  相似文献   

11.
小说情节的时间包括外在时间与内在时间两方面。而内在时间又由情节叙述过程的分与合、浓缩与扩展、暂断、回叙、跳跃与续延等体现出来,它们之间在对立统一与相辅相依中构成小说的内在实质时间。  相似文献   

12.
对小说《飘》进行分析,指出作者在设计小说情节时,巧妙地在人物性格、故事背景、情节过程中安排矛盾冲突,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度;认为这些冲突的双方在尖锐对立的同时又相互依存,互相妥协,成为《飘》在情节上独特的艺术设计,增添了其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说这一叙事艺术要将多维时间中发生的事件纳入线性语言结构 ,由此引出叙述时间问题。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差异造成了小说艺术表达的张力。博尔赫斯在 2 0世纪以来对小说时间的多样处理中 ,更注重对时间形而上的探索。他的文本成为时间多极多元的文本和思考人生的切入点 ,并充分展示了他对时间的独特理解。其文本的主要时间形态有循环时间、时间双向并行、交叉多维时间、非时间等。博尔赫斯对时间的探索体现了小说家力图冲破叙事时间限制的努力 ,同时其文本的实验性也由此衍生  相似文献   

14.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由中心意识、场景系统、时间结构3个板块组成,时间结构又分为日历时间、叙述时间、阅读时间3个部分。就叙述时间而言,詹姆斯认为从叙述层面对故事时间进行调整,并使之符合小说整体结构,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技巧方案。  相似文献   

15.
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讲述的是古老的鄂温克族的生存现状与文化变迁的故事。这部小说不仅延续了迟子建温情叙事、民间立场、泛神思想等写作特点,在叙事时间模式的运用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概言之,迟子建以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为基础,通过对时序、时距、频率等叙事节奏的调整,将鄂温克族漫长的百年历史与短暂的部落搬迁时间呈现在同一层面。同时,作者对长、短两条时间线进行比较,从而增强了叙事张力,营造出阅读的陌生化体验。  相似文献   

16.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可谓天衣无缝,但在这种无缝衔接的下面却是事件的错乱安排。情节是读者获取小说连贯或主题的重要依据。可以说,衔接把错乱的情节缝合在了一起,但并没有促成小说的连贯。要获取小说的连贯,了解故事的真相,读者需要重新审视错乱的情节,按照时间先后重新排序。《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衔接和连贯的反常规关系体现了现代小说的构篇特点。  相似文献   

17.
托尼·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以"蓝眼睛"(白人文化)作为小说的主题,揭示了黑人女孩佩科拉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小说中的象征意象不仅深刻地展现了作者创作的主题,并且成为贯穿整部小说情节以及故事变幻发展的重要线索,也使小说蕴含了更加深刻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8.
《云街》是当代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蒂姆·温顿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两个普通澳大利亚家庭经历无数风雨磨难后重构生活,最终完美和解的故事。象征主义手法在《云街》中的物品、人物及情节三方面的运用使其人物塑造和主题表现更加完美,对《云街》的分析也为解读蒂姆·温顿的小说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采用了时序穿插的叙事和全知全能的外部聚焦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大体呈线性发展,对叙述时限的控制造成情节发展的跌宕交错;故事在非聚焦型的叙述中展开,叙述者无所不晓、无处不在,能够洞察作品中任何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托尼.莫里森善于处理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小说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深度和现实广度。  相似文献   

20.
《逝水年华》是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晚年创作的一篇小说。该小说在叙述技巧方面进行大胆尝试、革新,独具匠心地运用人物视角转换、时间倒错和对比象征等技巧来刻画人物,展现情节,突现了抚今追昔、怀念美好生活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