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乡土小说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产生过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2 0世纪 30年代出现在文坛后尤以其浓郁的地方色彩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五四乡土小说的历史风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乡土小说的勃兴与繁荣源于城乡文化的冲突和现代作家的两种文化觉醒 ,以及文学的自觉选择。鲁迅文学风范的引导 ,周作人等人的乡土小说理论的催生 ,也是其重要的原因。由此形成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凝重沉实和受周作人影响的浪漫飘逸的乡土写实与乡土写意两种风貌的乡土小说  相似文献   

3.
五四乡土小说的勃兴,与社会文化转型有关,也是新文学自身的期待与选择.五四乡土小说起势不凡,所表现的地域文化色彩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艺术上则以三种范式互补共荣.而爱恨交织的故乡情结,大大丰富了五四乡土小说的文化意义,有效深化了作者思考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论五四乡土小说的性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中 ,论者早已经注意到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存在和影响。但是对于乡土小说的性质问题 ,或者就乡土小说研究乡土小说 ,或者还缺乏文学史意识。这表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尚未实现从现实性批评完全转化到历史性研究这样一个必须转化的过程。本论题讨论的要点是 :思考五四时期中国乡土小说与五四精神的相一致性 ,以便回答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乡土小说的一个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5.
看客形象已经成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之后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鲁迅影响、指导和帮助下成长起来的左翼乡土小说作家在延续鲁迅看客形象的基础上又有所拓展和推进,从而展现出别样的风貌。左翼乡土小说作家在塑造看客形象时,既有意识地从鲁迅为代表的五四乡土小说作家身上汲取养分,同时也依据自己的阶级立场和时代语境变换而有所调整,从而使得看客形象更趋繁复和深化,在给读者带来新鲜体验和感受的同时,也使看客形象得以传达出阶级斗争和时代变幻的讯息。  相似文献   

6.
乡土小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这百年的乡土小说可以说是这百年中国政治文化的生动纪录。从“五四”时期的批判启蒙、三四十年代的抗战救亡,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的歌颂新时代,再到新时期以来诗意的回归,随着时代中心话题的变化,乡土小说也经历了多个主题的变更。  相似文献   

7.
二十年代乡土作家的创作尽管具有在鲁迅示范和影响下写作的特点,但仍然富有不可忽视的原创精神和开拓意识。作为二十年代乡土文学的重镇———浙东乡土作家群在乡土根性形态、乡土风景潜质以及乡土伦理主体这三方面的探索典型地体现了乡土小说叙事的先锋意味。  相似文献   

8.
田丰 《东方论坛》2021,(2):150-157
左翼乡土小说家在小说文本中,对中国农村女性的苦难命运和血泪痛史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揭露,试图以此唤起人们对于中国乡村女性的同情与关注。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其中揭示了女性在时代革命语境下所发生的一些新变,昭示出女性的解放之路,表现了她们在革命潮流推动下,自身身体意识的觉醒和为了求得自身解放所作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抗争。然而,女性的解放之路是坎坷曲折的,对于那些积极投身于革命阵营的女性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五四乡土小说的勃兴,与社会文化转型有关,也是新文学自身的期待与选择.五四乡土小说起势不凡,所表现的地域文化色彩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艺术上则以三种范式互补共荣.而爱恨交织的故乡情结,大大丰富了五四乡土小说的文化意义,有效深化了作者思考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五四”乡土小说自诞生以来,国民性批判就是其最基本的主题。从鲁迅以冷峻犀利的笔锋批判国民劣根性开始,“五四”乡土小说作家就汇聚起全部心智,展开了对乡土大地上老中国儿女们国民性的思考。他们既怀着对乡土深深的眷恋之情抒写国民性中值得肯定的正面成分,又怀着清醒的启蒙意识批判国民的劣根性,从而形成了乡情与理性冲突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1.
“五四”乡土小说作为“五四”新文化、新文学的重要载体 ,表现出鲜明的理性批判的文化精神。其对古老乡村群体存在方式的批判 ,关于反封建文学主题的探寻 ,关于女性命运的文化启蒙 ,以及对现代乡土文学作家在都市与乡间灵魂漂泊的精神存在 ,都有独到的发现与艺术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创作与“五四”时期乡土作家们“感时忧国”、“隐现着乡愁”的写实方式不同,对故乡表现出“拒绝”、“仇恨”的情感倾向,营造出了一系列关于故乡的历史神话和反神话,标志着乡土小说创作情感和写作方式的流变。故乡不再是精神的家园和灵魂的寄托,而变成了一种文学性的资源,一种可以诗性抒发和艺术虚构的空间。作家们关注的已不再是故乡的具体内涵,而是对故乡的言说方式。乡土小说创作也从原来的拯民救世的实用性中偏离了出来,走向了主观和抒情性。  相似文献   

13.
葛水平的乡土小说创作恪守在生活的最直接处,回归到人性的最本真处,在边缘处忖度着人生的深意。她对现实的人性思量则恰如其分地体现在其民间意识的历史叙事中,从而使她的乡土小说给了人生一种绚烂的注解。  相似文献   

14.
域外文学对于中国左翼乡土小说家而言并非单纯的阅读经历,而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透过日积月累的域外文学“体验”,逐渐形成“俄苏体验”“美国体验”和“日本体验”三大谱系,其中又以“俄苏体验”最为显著。俄苏文学激活了中国左翼乡土小说家的革命想象,不仅茅盾、蒋光慈、王统照、丁玲等既成作家深受俄苏文学的影响,而且萧红、萧军、端木蕻良、叶紫、艾芜等新进作家也明显受到俄苏文学的熏染,从而充分显露出“俄苏体验”所引发的创作效应。在为数众多的美国左翼文学家中,单纯从对中国左翼乡土小说创作所形成的影响力而言,无人能出辛克莱之右,茅盾、萧红等左翼作家都受到辛克莱的影响,在他们创作的左翼乡土小说中留下了印迹。在中国左翼乡土小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留日学生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相较于留学其他国家者而言成为左翼作家的数量最多,由此也使得“日本体验”成为不可小觑的影响因素。中国左翼乡土小说家在域外文学“体验”的基础上获得启示以完成中国左翼乡土小说的创建,由此也使得中国左翼乡土小说与世界文学尤其是左翼文学之间形成紧密联系,从而成为国际左翼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高晓声的乡土小说切入民族的文化、人性的核心,对建国后党的农村政策、农民的生活道路重新审视,阐释了农民曲折命运的根源,具有强烈的辩证力量、哲理意蕴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当时的先进分子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不断追求真理,敢于否定自我,把思想解放和改造中国社会紧密相联,把思想解放和革命实践紧密结合,终于找到了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胜利的新航道  相似文献   

17.
从市镇表象到精神传达--鲁迅乡土小说创作形象中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乡土小说的审美基调和内在的精神传达紧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异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模式.其中,以鲁镇为主要叙事场所的"市镇"表象构成了鲁迅小说的叙事中介.深入分析鲁镇的美学特征、鲁镇人物的内涵和鲁迅小说的审美风格,能够对鲁迅乡土小说的内涵和艺术成就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代“左联”主张文学为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的解放斗争服务,要求作家深入革命的实际,与战斗的实际生活接触,到工厂到农村到战线到社会的底下层中去关心工农大众的生活,去描写他们的生活。因此,左翼作家小说创作描写工农大众生活的题材从数量上来说是最多的,而各种工人、农民的形象则成为作品中人物的主体,显现出一种与五四小说创作不同的主题与题材取向。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主要探讨了左翼青年作家们的文学创作在题材选择、主题开掘、人物塑造、艺术特征等方面的审美追求、独特贡献及某些局限性 ,进而指出 :左翼青年作家群以其别具一格的文学创作 ,结束了新文学史上“革命文学”的时代 ,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文学时期 ,完成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