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文化体系中的文学,既是人的生命过程的特殊解释系统,也是帮助人们对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这是文学人文关怀的特殊体现,也是文学的文化特质和价值意义之所在.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等人的创作,其深刻性和超越性正在于此,由对人的生命过程的细微体察、哲理概括和艺术表现,而通达对于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人生社会的理性批判,将人的生命过程的艺术解释与帮助人们对付生存困境的努力统一起来.但现代文学在后来发生了从侧重人的生命过程的解释到侧重社会历史过程的解释的嬗变,并一直延续到当代,至新时期才有"回归"和新的变异.嬗变的实质涉及文学的特性、文化特质和价值功能问题;这种嬗变具有不可逆转性和一定合理性,但却潜藏着深层文学难题.  相似文献   

2.
高宏生 《社会科学家》2004,5(4):139-141
本文从生命论的视角看待文学不同于社会文化论文学观的地方,在于社会文化论文学观强调对文学进行外部研究,强调从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去把握文学的意义,认识文学的价值,属于文学的外部视角,而生命论文学观侧重的是对文学进行内部观照,透过文学的现实功利价值去发掘文学深层的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当代题材的苦难文学,是指新时期以中国当代社会性苦难为审美对象的创作.它们对苦难的描述,揭示了中国当代社会某些根本矛盾与普遍问题,体现出对人的基本权利及生命价值的尊重,显示着文学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它们破除了"社会主义没有悲剧"的神话,证明中国当代文学存在严重的伪现实主义现象.它们也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态度,总体上具有文学史意义、严肃文学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等多种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有机统一体.其中人的自然生命是人的生命存在的物质载体和存在方式,它不仅包括被简单看作肉体存在物的低级内涵,还包括被视为富有能动创新性存在物的高级内涵.生命教育以人的自然生命为始点,从自然生命之低级内涵和高级内涵两个维度,建构尊重和捍卫生命、完善和发展生命的宏大体系,为生命教育奠定理论基础.生命教育在与人的自然生命两重内涵的逻辑演进中,确立其理论始点、理论本质和价值目标,促进生命唯物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 在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和文学观念的变革中,可以说内在地包含着文学价值观念的变化。从这种变化的总的趋向看,是由过去的单纯强调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特性和对于社会政治的功用价值扩展到肯定文学的审美创造特性和对于主体精神自由解放的价值,即由传统的文学价值论推进到主体精神价值论。 文学观念的这种变革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和社会变革、思想解放所带来的对人自身的重新发现与肯定相联系的。在文学上,一方面由于作家个性的解放和文学主体性的强化,带来了文学的创新发展与繁荣;另一方面,和整个社会对个体、个性、个人价值的日益重视与肯定相联系,文学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6.
敬畏生命观与生态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敬畏生命观是指人们对生命尊重、关爱、敬仰、维护的系统认识和价值判断,是指人们在处理一切与生命相关联的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持有的以敬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为价值评判原则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当代,生态环境被破坏导致的生态危机对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应对当今生态危机中,人们应确立敬畏生命观.遵循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生态支持的伦理原则,正确处理自然规律与人的认知水平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人的主体性力量理性张扬与过度张扬的矛盾,通过伸张生态正义,明晰生态责任,加强生态支持,优化生态管理,维系生态平衡,实现敬重、珍惜、关爱生命的崇高目的,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唐代禅宗哲学富含鲜活睿智的生命哲理,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超然顿悟等,使生命回归自然本真.唐代禅宗重视人的完整性,凸显了人的终极价值,使人真正体验到了生命精神的高度自由和一种人文精神的温暖.唐代禅宗的生命美学特质对于唐代文学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卜凌云 《学术探索》2012,(11):122-127
文章阐述了新时期文学中人学思潮的演进历程及其各个阶段的不同诉求。新时期之初的人学思潮对过去失去理性的盲从进行了反思,呼唤整个民族的觉醒,带有全民族的整体性。之后从政治的反思转向文化的反思,主张探寻人的主体世界,发挥个体的创造性。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文学由对主体意识的重视逐渐深化为对个体自我生存处境和生命意识的关注。而新的人文价值观在当下文化语境中萌发出新启蒙的使命感,以期从生存困惑和价值失落中探寻人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中国散文的流变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6年以后,中国进人了“新时期”。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文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其一,开始了以文学的独立性为前题的对文学价值和规律性的新探索;其二,开始了对国外文学思潮和文学形态的积极引进。中国的文学家们以文学的世界化与民族化为课题,曾经进行过各种各样的努力和尝试,现在正在重新探索着崭新而独特的道路.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文学家们的这种探索是如何具体体现在散文领域的。为达此目的,笔者试对新时期中国散文呈现了何种流程及特征进行考察。其意图是为了有效地把握新时期中国散文所体现的对世界化…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生命意识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历史小说在生命意识的表现上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自发走向自觉的发展历程。作家们从“人的文学”出发,深入探究历史生命扭曲的内外根源,并在唯物史观和先进文化思想的指导下较好地揭示了人生与命运的荒诞本质。然而在生命“内宇宙”的深度发掘方面仍存在着明显不足,历史小说要想在新世纪取得更大突破,首先必须强化作家的生命体验,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首先是一部现代女性精神成长史。借助“生命意识”诠释女性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价值现象学的意义。生命意识是探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和现代女性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交汇点。生命哲学作为女性文学生命意识表现的思想基础,为女性自我实现的主体意识赋予了现代内容。生命哲学和女性生命意识交汇在生命价值的基点上,强调了女性文学关于现代女性主体性的构想。生命意识作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生长点,印证出女性文学发展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12.
杨雄英 《学术探索》2016,(4):151-156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生命活动充满自由和创造,不仅能适应和改造自然、能创造和利用历史、建构和超越自我,还能创造生命价值。然而,许多人却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懂得珍惜和爱护生命,甚至轻视或伤害生命,导致生命质量下降、生命价值贬损。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理所当然要关爱生命,并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全面关照生命关系、增强生命力量,从而不断提高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人学”这一由高尔基所开创的学术命题,不仅在前苏联的文论界遭到了践踏和歪曲,而且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也成为中国文论界讳莫如深的话题。为此,钱谷融等人在逆境中所进行的理论探索,至今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新时期以来,此一命题从作为一个颇富政治色彩的文学观念被重新提出,到对文学的“人学”内涵的反封建意义的强调,再到文学的人类本体论哲理内涵的揭示,充分显示了其不断扩大的理论空间和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文学研究的发展态势与文学实践的生命之旅遥相呼应 ,在文学研究中人们也强调引进生命意识和生命活动视角 ,将文学置于生命美学的图景中进行审视和阐释 ,将对生命意识的考察上升到美学的层次 ,建构文学的生命观或生命文学观。理论和实践的共振共鸣 ,将文学活动引向深入 ,使文学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美学观念犹如一道行走的风景 ,在开放、多元的发展变化中昭示着文学的行进和存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生命观是立足于现实的人的需求和发展,以其独特的方式一以贯之地关注和回答着人的生命的本质、价值及意义实现过程,且内在于马克思的整体思想体系之中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以自身内在逻辑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一览无余地揭开了西方非理性生命哲学的家族漫画,在生命本质论、生命过程论以及生命价值论这三重维度上均实现了对西方生命哲学的实质性超越,充分彰显了马克思生命观的理论活力、实践意蕴和时代价值,进而指导人们在具体的社会历史之维中现实地安身立命于世。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门槛时,风险社会降临了。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动,要求我们重估价值和变革行动模式。从价值的视角看,工业社会颠倒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把有用价值放置在了人的生命价值之上,一切行动都围绕是否有用的判断和评估而展开。这样做的缺陷在风险社会中已充分暴露出来,并以一些极其荒唐的行为表现了出来。就风险社会的形成来看,也许正是有用价值当令而把人类带入了风险社会。在风险社会中,这种有用价值所形塑出来的思维方式是非常有害的,它会把人类推向风险社会的更深处。所以,当我们置身于风险社会中的时候,必须坚持人的生命价值的优先性。风险社会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凸显了出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包含在人的生命之中的,而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则是以人的共生共在为标志的。风险社会中人的行动模式应当是合作行动,也唯有合作行动反映了人的共生共在的要求和特征,使人的共生共在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在媒介社会下,人的生命活动区域在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个体片面化存在的尴尬状态、本能主义奉行下的理性失范以及网络化的精神犬儒主义等。这种精神症候严重影响了现代人对生命的体认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而王船山生命哲学对生命认识的洞见、对生命存在的思考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开掘,都对现代人自身价值的重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王船山"形色之实""天命之性""心性之志"的生命哲学不仅包含着生命存在、肉体与精神三者之间的关系,也以此澄明生命的意义,引导现代人精神的重建与信仰的复归。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狂飙突进的年代。重读这个时期的文学,我们看到的是一代觉醒者的理想主义激情和他们的无畏精神和忧患意识。80年代文学重新确立人的价值,通过对权力的批判与反思、对人的价值与人性的高扬、对生命意识的激情呼唤,将人的解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80年代作家都拥有干预生活的激情,他们重估历史,思索现实,拷问人性,省察道德,那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敢于承担社会历史使命的高度责任感,必将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重要遗产和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文艺启蒙可以上溯到晚清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发展到“五四”、则成为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时期”以来,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从“反思文学”到“文学的反思“再到“人的反思”,“十年动乱”中被摧残的人的尊严和价值逐步得到关注和重视,文艺重新承担起启蒙任务,并成为整个文化思想界“拨乱反正”的先声。  相似文献   

20.
文学发展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是“人”的观念演变的历史。“文学是人学”,文学要表现人、关心人 ,这些观点已得到人们的共识。然而 ,在建国后长达 2 0多年的时间里 ,“人”却一步步从文学中迷失 ,“人”成为政治化的人 ,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成为少情寡欲的“英雄”或“敌人”。对“人”的漠视直接导致了文学的空泛和虚假。新时期文学的觉醒首先是“人”的觉醒 ,作家对“大写的人”的关注 ,社会对“大写的人”的呼吁 ,“人”重新被赋予丰富的人情、人性内涵和高扬的“主体性”,具有丰富内涵的“人”从重重迷雾中现身 ,飞翔于广阔自由的天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