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一 我国现阶段的国债内容比较单纯,就是发行国库券,所以国债制度也就是国库券制度。现行国库券制度从1981年开始,迄今已有7年了。发行国库券对于平衡国家财政收支、保证重点建设、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不论就制度本身,还是就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上;也不论用目前观点,还是以长远观点,现行国债制度都还存在着一定问题,需要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国债是各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虽然其在经济运行中有着诸多负面效应,但是在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定性分析了影响国债发行的多种因素,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定量分析了国债发行规模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认为居民储蓄和国民生产总值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新的财政体制下,弥补财政赤字的唯一途径是发行国债,那么是否可以由此下定论: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从此再无关系?本文从弥补财政赤字三种方式的比较入手,首先肯定了以发行国债方式弥补财政赤字比之其它方式具有更大优越性,但此方式也仍然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笔者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等方面分析论证了这一观点,并明确指出: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要从增加财政收入、控制财政支出和完善国债市场三个方面加强对财政赤字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回顾我国利用国债的历史并与发达国家作比较入手,说明了利用国债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分析了国债筹集建设资金、弥补财政赤字、调控经济运行、刺激经济增长、促进资金融通的职能。最后,文章分析了用好国债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主要是逐步使国债发行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安排国债的发行数量;完善国债发行方式,发展国债流通市场;切实用好国债。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国债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和调节经济运行.国债作用的增强也带来国债在发行、使用和偿还方面风险因素的加大.因此,对我国国债风险的全面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发挥国债的功效,提高国债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经验表明,大量财政赤字,特别是地方一级的大量财政赤字的存在,对宏观经济稳定和政府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将造成不利的影响,并且最终阻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研究东西部财政收支平衡,得出影响财政收支平衡的因素,继而对中部财政收支平衡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国债为平衡财政收支、支持国家重点建设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发挥了很大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国国债规模的回顾、国际通用衡量指标的介绍以及对中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国的具体情况降低了国债的应债能力,加重了国债的偿债负担,应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遵循谨慎、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保持国债的适度增长,以防债务危机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国债运行现状国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突破传统体制.培育和发展商品经济的产物。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使国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改革开放后.我们冲破了僵硬的经济体制,走上了发展商品经济的道路。从此,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了平衡宏观经济,有效分配国内资源,促进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我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以后又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债发行的数量也逐年增加。从1981年到1996年我国累计发行…  相似文献   

9.
自 1979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 ,我国的国债规模呈不断上升之势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国债规模更是迅速扩张。究其原因 ,主要有 :财政赤字剧增、赤字弥补方式的改变、政府职能的强化、居民储蓄的增加等。对此 ,本文提出了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振兴财政 ,控制赤字 ;建立合理的本息偿付机制 ;改革国债规模控制方式 ;尝试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发行国债来为政府筹集建设资金和弥补财政赤字是当今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做法。我国于1981年开始重新起用国债,国债的使用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但近年来国债规模的急剧扩张相伴随的潜在财政风险问题今人担忧。本文从国债规模的主要衡量指标以及我国国债规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适度控制我国国债规模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必然选择,并提出适度拨制我国国债规模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国债的不同发行方式与偿还条件下,建立了国债若干负担指标与国债要素(发行规模、利率与期限结构)之间的准确的数量关系。由此给出了上述各种情况下国债规模与利率的合理数量界限,这是一个相对于国民收入的数量界限。利用模型并结合国民收入、税收与财政收支总额的历史数据给出了国债若干负担指标1998—2010年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和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深人,这几年作为财政工具的一部分──国债,其发行的方式和规模虽说仍带有原先计划体制下固有的烙印,但也可以清楚看出整个国债市场的形成趋势和国债运用的政策化倾向。1981年,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次国债发行的初衷仅是把国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手段,但随著经济体制的转轨,国债作为财政和货币工具的政策倾向越来越明显。尽管现在实施公开市场业务的时机还没到,不过银行间国债市场的形成和规模的不断膨胀,国债发挥货币政策的日子应该不会太遥远;而1997年经济“软着陆”之后的通货紧…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国债,是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吸收社会购买力,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加强对宏观经济进行财政金融调控的政策工具。本文在阐明新中国国债沿革的同时,重点论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债发行的规模与特征,分析论述了新时期的国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与局限性,并对影响国债发行规模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底中国实施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导致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持续攀升,财政风险开始显现。今后我国国债政策的取向应是:继续确保国债为保增长、调结构等发挥重要作用,坚持国债市场化发展大方向不动摇。同时,要吸取欧债危机的教训,把控制赤字和国债规模目标纳入中长期财政发展规划;优化国债结构,减轻债务负担;有效管理和控制隐性债务及或有债务;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实现国债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探讨国债与财政赤字的关系 ,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 ,针对检验结果提出保持我国适度国债与财政赤字规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通货膨胀逐渐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压力时,积极的财政政策既不利于控制过快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也不利于减缓通货膨胀的趋势。财政政策必须调整取向,由积极转为稳健。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内涵:一是控制赤字,但继续保持一定财政赤字规模和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二是调整结构,把更多的钱用到需要加强的农业、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薄弱环节;三是推进改革,不再主要依靠国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腾出财力用于体制和制度创新;四是增收节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7.
自1981年以来,我国每年都发行国债①。那么,持续发行国债会不会使经济运行不太好的状况更雪上加霜呢?或者说会不会加剧现在的通货膨胀呢?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分析一下国债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以及分析国债的反通货膨胀作用。一、国债发行有可能而非必然引发通货膨胀仅就今年发行的两种国库券来说,其规模是比较庞大的,那么会不会加剧现在的通货膨胀呢?笔者认为,国债与通货膨胀有联系,但是只要用好国债资金,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政策措施洽当、得力,国债还具有反通货膨胀的作用。那么,国债究竟与通货膨胀有些甚么联系?它们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铸币税即政府发行货币所取得的收入 ,一般可理解为货币发行成本和货币面值间的差额。在通货膨胀情况下 ,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政府的实际铸币税收入小于其名义铸币税收入。铸币税问题的讨论一般是同财政赤字货币化问题相联系的。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以增发国债为核心 ,财政赤字经常化。政府可以从财政赤字货币化中得到多少铸币税收入受制于三个因素 :经济增长对基础货币的需求 ,经济的实际增长率 ,以及货币需求对通货膨胀和收入的弹性  相似文献   

19.
近十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出消灭财政赤字,实行“量入为出”的财政平衡政策,但事实上,在这十多年中,除1985年把债务收入计算在内略有节余外,每年都是出现财政赤字。这一事实表明,我们并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必要性和实行赤字财政的危害性。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受到批判以后,虽然社会上宣扬赤字财政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财政收支分权是不对称的,地方财政收支呈现出不平衡状态,经济开放也影响着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实证研究表明:就全国来看,经济开放的财政收入效应大于支出效应,有助于中国地方财政自身收支平衡;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差异,在东部地区,贸易和投资开放都对地方财政自身收支平衡有促进作用;在中部地区,FDI及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增加和投资开放度提高有助于地方财政自身平衡的改善,而外贸发展却不利于地方财政自身平衡的改善;在西部地区,经济开放对地方财政自身平衡影响并不显著。为促进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应发挥经济开放对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积极效应、规避其不利效应,优化纵向政府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