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喻”和“比拟”作为两种独立的修辞手法,在古今汉语实践中,可谓历史最久,使用范围最广,出现频率最高,修辞效果最明显了。然而,至今对于“比喻”和“比拟”的关系,特别是二者之间的区别这样的问题,尚无理想的答案。本文提出种种理由,力图说明“比喻”和“比拟”本应同属一个辞格。一、“比喻”和“比拟”的混称与区分在古今文谈和诗论中,常常将比喻和比拟混称。关于这一点,郑远汉先生在《辞格辨  相似文献   

2.
比喻和比拟常常连用,通常是比喻在前,比拟在后,如:“我的意识忽然化作一缕轻云,飞出窗外;飘得老远老远……”(蒋子龙《收审记》,《花城》1986年5期)“意识化作轻云”是暗喻,而后面的“飞”“飘”则是把抽象的“意识”当作能飞能飘的具体事物来写,运用的是比拟中的拟物手法。例中比喻的管界只到“轻云”处为止,这一部分完全可以独立出来;自“飞出”以后当属比拟的范围,因此这类修辞现象是比喻和比拟两类辞格的连用。为了讨论的方便,下面我们将这类修辞现象简称为喻拟连用,并将其中比喻本体记为A,喻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修辞学中,比喻和比拟是两种相近而又不相同的辞格。唯其相近,便易混淆,唯其不同,便必分别。长期以来,在报刊上和课堂上,比喻经常被说戊比拟,比拟也时而被当成比喻,便是讨论修辞的文章、专著,将两者混淆的也不少见。请看下面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心理角度出发划分了比拟的五种类型。文章认为比拟心理类型的划分,有助于全面认识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以及准确说明比拟的修辞功能.本文最后部分总结了这一划分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比拟或比较是俄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它在俄罗斯文学和科技作品中被广泛地运用着,掌握了它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句式结构的规则以及操练方法。有助于提高翻译能力和写作水平.在俄语中要表达人或物的形象性比喻,进行完美的刻画,可通过比拟句中某一个形象化的事物来比喻说明另一个事物,在两个相比的共同性事物中点拨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行为状态现象。实现表达这种形象化事物的语言手段,构成的比拟句,通常借助于比拟词、形象性词组和比较短语。在句中相比词之间的语法联系则按句法要求进行词形变化。  相似文献   

6.
比拟辨析     
比拟是汉语中重要的修辞格,这里从比拟的定义及特征、比拟的分类(拟人和拟物)、运用比拟的效果、比拟的运用、比拟和比喻的区别五个方面对比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辨析,让读者对比拟有较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正确地运用这一辞格.  相似文献   

7.
比拟辨析     
比拟是汉语中重要的修辞格,这里从比拟的定义及特征、比拟的分类(拟人和拟物)、运用比拟的效果、比拟的运用、比拟和比喻的区别五个方面对比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辨析,让读者对比拟有较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正确地运用这一辞格。  相似文献   

8.
修辞方式又叫修辞格或简称为辞式、辞格。它是人们长期运用语言技巧所形成的凝固的形式,是修辞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彝族人民经过长期语言实践,所形成的辞式是丰富多采的。本文拟对其中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照、衬托等六种辞式进行初探。谬误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一、比喻 (一)比喻的作用和分类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相似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方式叫做比喻。 比喻里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  相似文献   

9.
一 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古往今来,人们在说话、创作、写文章时经常运用。然而,什么叫比喻,至今还不能说已有一致的看法。 陈望道先生所著的《修辞学发凡》中说,“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现在一般称为比喻。”《辞海》(修订稿)沿用了陈的定义。 我认为,鉴于“比拟”一词已专用作另一辞格的名称,如再用来解释比喻,不免混淆不清。可能正由于此,现在很多论著已不再用。 建国以来不少论著则因袭张瑰一先生在《修辞概要》中的提法,认为比喻就是打比方。倪宝元先生在《修辞》中还补充说是  相似文献   

10.
比拟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比拟能够寓情于物,寓情于景,启发人们联想;运用得好,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很好地抒发感情,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汉语里面有一种修辞格,称为“移就”,即是把描绘一种观念的性状的词语移用来描绘与之有关联的另一种观念.例如:“愁眉苦脸”,“怒发冲冠”,“情书”,“喜酒”,快乐的节日”,“幸福的晚年,等就是.英语里面也存在这种类似的修辞现象,称为TransferenceofEpithet(描绘性的修饰语的移用),被这样移用的词语则称为TransferredEpithet.这种修辞格里,常见的是把人的思想观念移植在附属于人或  相似文献   

12.
修辞构造法是以语法构造法为基础构造成语的重要辅助方式。基于心理学的修辞构造法使成语获得了超出一般词语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常言与句法化用、移用与代替变异、强调与语气直婉、音节与声韵调配等修辞构造法及其独特的构造心理是汉语词语构造法的缩影,也是汉语民族审美心理的典型反映。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拟词的功能差异从比拟辞格中分化出量词性比拟,并借引搭配意义、可能世界理论从语义、逻辑两方面解释了其构成基础,最后对先贤们提出的拟形说等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拟形说从逻辑上讲缺少与拟人拟物形成对立的基础,也不利于体现比拟修辞的真正修辞价值,如果从拟词的功能角度对此类辞格进行重新定位,则有利于我们较为系统全面地对比拟进行描写分析。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汉语还是日语,比喻都是语言修辞中一类最常用的辞格。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中日两大民族的文化交往有几千年的历史,日语又使用汉字,因此,两种语言中多种修辞手段是相互渗透的过程。在汉语中比喻的基本定义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而在日语中“比喻”又是如何定义的呢?他似通修辞法(譬喻)规范地讲,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近性,正是这一相近性为拙文提供了言论的基础。所以,认定义角度讲,汉语与日语比喻辞格是相近的。在汉语中,比喻的主要类型有:直喻、隐喻、借喻、提喻等;在日语中,主要有:直…  相似文献   

15.
数字在计数时表示精确数目,但是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数字往往不被用来表示精确的数量,而是表达一种模糊的概念,从而具有了模糊修辞的功能。数字通过虚化,使其内涵模糊,形成积极的模糊修辞;数字通过连用或者与模糊词语组合,使其外延虚化,形成消极的模糊修辞。  相似文献   

16.
列夫·托尔斯泰这位无与伦比的心理分析大师,在其艺术形象体系中往往把比拟作为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手段,并给予十分重要的地位。托尔斯泰善于将“感知”融合进比拟,并使之演化为完整的情景。他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发展的”比喻,非常耐人寻味。我们不妨取长篇史诗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的一个情节为例。彼挨尔·别素号夫被俘并历尽磨难之后,在玛丽亚公爵小姐房中遇见了娜塔莎·罗斯托娃,当时娜塔莎因安德来公爵之死而备受折磨,显得消瘦、苍老,外形  相似文献   

17.
比拟中的拟词是对常规表述中本词的替换,一个词语要能替换本词而成为拟词,它必须具备两个特点:语义属性的非本体词化,并有与本词相同的语义因素。除此之外,拟词的感情色彩义还应与说话人对本体事物的情感评价一致。  相似文献   

18.
究其本质而言,比拟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认知机制.由莱考夫和约翰逊引领的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即源域)到一个抽象的概念域(即靶域)的系统映射.因此从认知隐喻观的角度审视,比拟是一种最基础的本体性隐喻,是由人或物的源域向其他实体靶域投射的结果,将人或物的各种属性如特征、动机、活动等映射到客体上,并使之拥有人或物的言行或品质.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中比拟的运用进行微观考察分析,以期揭示拟人化和拟物化背后的隐喻思维动因、丰富隽永的认知效果及其深刻悠远的中西方涉身哲学理据.  相似文献   

19.
在诗文中被称为“诗眼”和“文眼”的那些词语,许多是动态动词(语)。这些词语在状物抒情或塑造意境上,都是很有艺术表现力的。若从修辞角度对它们的性质和功能作一番深入、细致的分析,会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拟谈谈其中一种暂且称为“强连”的修辞现象。我们从诗文中巧用动词的许多实例上发现,有些动态动词本来是适用于陈述甲事物的,但却破格被移过来强连在乙事物上,用来陈述乙事物了。经过这样一番破格的移用强连,原本是朴朴实实的词语,却顿生光采,使形象跃动,激情横溢,神思蕴籍,趣味翩翩了。请看  相似文献   

20.
科技词语和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词语的化入、引申或直接切入当代文坛,丰富了文学评论语言和文学作品语言。这种语言现象表现出来的特点、规律及产生的效果是:不少科技词语的使用意义宽泛化;某些科技词语可能具有比喻、夸张、借代、大词小用等修辞效果;具有时代气息;呈现出既变异又必须接受规范,同时又催生新的规范的辩证过程;有利于增添原本所没有的感情色彩和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