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综合考察晋宋宗室任官类型、转迁特点及王朝所制定用以保证宗室任官特权的具体制度,从政体角度指出:西晋八王之乱与刘宋诸王内乱,其体制性症结在于地方行政制度建构不当,造成宗室诸王的实质性封建,由此兵戈屡起,内难频仍;东晋太元、隆安时期政刑谬乱、兵乱荐臻,刘宋元嘉前期出现君、相之争,这是与决策权、行政权、军权相对集于宗室重臣一身的制度性缺陷造成;晋宋禅代及萧道成篡宋成齐的历史证明,在皇权世袭制的朝代国家,宗室阶层必须在适应皇帝独制的官僚政治体系的理性原则下参与国家政权统治,这对于家天下的政治统治的延续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唐代文学家孙逖的籍居之地,学术界有两种比较通行的看法:其一,认为孙氏为"潞州涉县人"即今河北涉县人;其二,认为他是"博州武水人"即今山东聊城人.以上两种说法其实只是祖述成说,并不是太准确.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唐代名臣颜真卿所指出的,孙逖祖籍博州武水、中迁潞州涉县、最终实际上是以河南巩县(洛阳)地区为主要活动区域的说法,更加符合孙逖的实际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3.
在蛮族征服西晋王朝的过程中,两位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成功地运用了正统的象征,来证明他们的政权和统治是合法的。关于刘渊的家世渊源有三种说法,其中刘渊选择了自己是汉王室与匈奴贵族后裔的特殊血统。而石勒则为了利用当时的预言传说而以“石”为姓,以“勒”(铭文、碑文之义)为名。无论是刘渊,还是石勒,他们的姓名背后都隐含着标志自己政权合法、正统的含义。在中国历史上,刘渊(250—310)被称为公元四世纪“五胡乱华”的首领,而石勒  相似文献   

4.
庞骏 《阅江学刊》2014,(4):68-73
储君的名号称谓自秦汉以来通称皇太子。西晋武帝在立储问题上的三个失误:立愚子、立悍妇、立庶孙导致太子司马衷即位后严重失权,由此引发八王之乱。在八王之乱中出现了两个新的储君名号:皇太弟与皇太孙,它们皆是宗室诸王争夺最高皇权的重要政治手段之一。西晋出现的皇太弟制、皇太孙制是嫡长子继承制度的补充,也是统治集团对最高权力转移机制的适度调整,从客观上而言,对于丰富和调整秦汉以来的皇位继承制度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在我国历史上,继东汉末年流民浪潮之后,魏晋北朝时期又发生两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徙:一次是西晋永嘉之乱前后,以北方世家大族为首的今山东、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南部地区的居民大规模向今江南、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和四川地区迁徙;一次是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失败以后,六镇鲜卑降户大量涌入今河北地区,河北地区居民复大规模流亡至今山东中部地区。此外,十六国时期,统治者出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需要,也屡有徙民之举。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无论是汉族居民流往边地、甚至塞外,还是塞外少数民族徙往内地--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很大影响。幽州处于当时北边,与乌丸、鲜卑、库莫奚、契丹等北方民族相接,这种人口流徙现象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就更具有明显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初统治者,曾把许多反抗其统治或触犯刑律的人,流放到东北地区。其中桐城望族方拱乾一家,五代之中有三次被遣戍到今黑龙江省。他们对当地经济的开发、文化的进步和民族的团结。都作出了许多贡献>过去,学术界对方氏一家的遣戍事迹,不是语焉不详,就是讹误甚多。因此,我们不揣固陋,仅就其每次造戍的时间、原因、成员、结果及每一成员的主要事迹,作一考证与介绍,以就正于有关学者与广大读者。一清军入关后,清初统治者采取科举考试等手段,拉拢汉族地主分子;后来随着南明政权的日趋衰弱与清廷统治的逐渐加强,又借科场通关节案,残酷打击汉族地主分…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地区近代社会的基础是有清一代所奠定的。黑龙江是我国东北边疆各族人民世代劳动、生息的地方,自古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就和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历史上,先后有 、契丹、女真、蒙古等族在此建立过封建政权,但是都没有不间断地延续下来。清代流人开发黑龙江,特别是流民反封禁斗争,使这一地区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阶段。 清初,统治者为了巩固后方,独占东北特产资源,防止满族汉化以维持其军事统治力量,曾一度对包括黑龙江在内的东北地区实行封禁,不准汉族人民移居开发。康熙七年(1668)停止施行辽东招民例。二十年(1681)又将…  相似文献   

8.
渤海王国(公元698—926年),是以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隶属于唐朝的地方政权。渤海王国建立以前,中原的佛教已在部分靺鞨人中传播。建国后,由于唐朝的影响,渤海统治集团重学崇儒,提倡佛教,把佛教做为维护和加强其统治的工具,不惜人力、物力,大力兴建佛寺、佛塔、佛象,佛教很快发展起来,逐渐成为一种主要宗教。随着佛教的兴盛发达,唐代佛教艺术也源源不断传入渤海。文献记载,渤海统治者曾塑造精美的金佛、银佛去长安朝觐、进贡。又据不完全统计,仅渤海王都上京龙泉府遗址(今宁安县东京城附近)  相似文献   

9.
入关前的后金(清)政权,对征服或来附的女真、汉人军民、蒙古各部、朝鲜,都以分封来确定他们与本政权的统属关系。因此形成:满族政权内部汗家宗王贝勒对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共24个旗的集中统领,异姓功臣对所赐牛录的世袭专管,率众来归之蒙古部长对八旗之外蒙古族的领辖,汉藩王对原所部军队之私统,以及蒙古各部贵族对编为扎萨克下的原牧民的统领,朝鲜李氏也经清廷以册封的形式而成该国之王。这种分封的实行,确定了各受封者与属人或属民不同的领属关系,以及他们对满族政权不同的统辖关系,形成当时满族政权复杂而又远近分明的统治体制,这种旧制在入关后的延续,也给清王朝的统治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洪武元年(1368)八月,明军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次年六月,元顺帝妥懽帖木儿由上都开平(内蒙古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逃至应昌(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达里诺尔北),临时建都于此。洪武三年四月,元顺帝死于应昌,其子爱猷识里达腊退据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后杭爱省厄尔得尼召北)仍用元国号,建立“北元”政权,以与明朝相抗庭。在西北甘肃一带有扩廊帖木儿,在东北有几支元朝残余势力:辽阳行省平章刘  相似文献   

11.
辽阔富饶的黑龙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的祖先,世世代代用血汗浇灌了这片肥沃的土地。至迟从唐代开始,中央政权就在这里设置完整的行政机构,进行着有效的管辖。之后,历朝政府继续在此设官治民,进一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 十二世纪初,满族的先世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对黑龙江流域进行着统治。金的前朝都城称上京,即今阿城县城南白城。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属金代上京路所辖的蒲峪、胡里改和恤品(速频)路管辖。在今克东县二克山下,乌裕尔河畔,有座金代的北方重镇,即蒲峪路故城。“路”是金朝行政区划名称,相…  相似文献   

12.
韩愈其人     
韩愈(公元765—824年),字退之,是中唐时期依附于豪族地主的无耻文人,他在儒家顽固派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北宋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苏东坡曾大吹特吹过韩愈,说什么“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到唐代出了个韩愈,才“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①。明代有个儒家大官僚薛也极力吹捧韩愈,他说,假如没有韩愈,谁能为我们指出儒家的“道统”呢?谁能如此明确地推尊孟子作为孔子的“嫡传”呢?这些人对韩愈的评价,从反面说明:在我国封建制社会衰落时期,没落的地主阶级越来越需要儒家思想作为救命稻草。韩愈为尊孔尊儒而大喊大叫,正反映了没落的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13.
十六国时期,河西是五凉政权的主要所在地(南凉还包括今永登和青海湟水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相对较为安定。这种安定的环境,吸引了大批战乱之地的人民前来避难。在这些避难者之中,包括着大量的文人墨客和硕儒大家,他们把中原发达的儒学文化带到了河西,在在凉统治者的提倡之下,河西地区在100多年里,成为北中国名副其实的儒学文化中心。具体说来,五个凉国中,有两个汉族政权和三个少数民族政权。考之实际,按历史顺序来分,先  相似文献   

14.
西晋末年,中原地区内乱外祸迭至,司马氏被迫南迁,在江南建立了东晋政权。而在北中国,匈奴、氏、羯、羌、鲜卑等五个少数族贵族和汉族人士乘机纷纷立国,先后出现了十六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六国。十六国中有五个凉国政权主要在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前后立国称雄。这五个凉国是:汉族张氏建立的前凉(公元301—376年),氏族吕氏建立的后凉(公元386—401年),鲜卑族秃发氏建立的南凉(公元397—414年),汉族李氏建立的西凉(公元400—421年),匈奴族卢水胡沮渠氏建立的北凉(公元397—439年)。我们把这五个凉国统称为“五凉”,把这个时期简称为五凉时期。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是伟大小说《红楼梦》的作者,他的名字,已并列于世界伟大作家之林。曹雪芹,名露,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今辽宁省辽阳市。①曹雪芹的上世有可靠史料证明的是六世祖曹世选和五世祖曹振彦。世选又名锡远,单名“宝”。汉族。他们原是明朝驻防辽东的军官,...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必须坚持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认识: (一) 从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来看,必须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恩格斯:《法兰西内战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36页)。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工具。而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统治被推翻的剥削阶级的工具。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单行本第26页)。列宁也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阶级的政权,这个阶级要掌握全部新的国家机器”(《列宁全集》第29卷,第467页)。  相似文献   

17.
赵东 《唐都学刊》2010,26(5):45-48
唐代频繁的祭天之礼能够申明其政权的合法性与神圣性,可以强化皇帝专制的至高无上,能够表明其统治的存在与粉饰太平,从而在文化上维护了李唐王朝的统治。唐代,包括皇帝在内的统治者中大部分人还处在相信神灵的阶段,祭天之礼可以约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专谨行为,关心民生。唐代祭天之礼从社会心理的角度促进了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认同,使唐代成为中国文化大一统局面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8.
《庆阳人民》与《百姓的话》 1936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中央教导师(原红军大学第三科)进驻庆阳城,于此同时,陕甘宁省委工作团也来这里开展工作。他们一面宣传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救亡活动;一面吸收积极分子入党,着手建立党组织。在他们的宣传、发动和组织领导下,庆阳人民迅速觉悟,先后成立了“庆阳县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由陕甘省委工作团组成,即后的庆阳县委),“庆阳市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抗战救亡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对此,当地的地主豪绅却极端仇视,处心积虑地进行反对,其中以庆城地主“八大家”之首的冯翊清最为反动。他到处散布谣言,诬蔑我党我军,恐吓贫民百姓,群众  相似文献   

19.
《学问》2015,(1)
东明圣王、琉璃明王时期高句丽政治体初兴,内以桂娄部为核心,外则依靠联姻与沸流等部结成同盟;大武神王时期,随着代表夫余势力的掾那部的加入并与桂娄部结成联姻关系,为高句丽王权强化提供了契机;从大祖大王时期开始,伴随着桂娄部与夫余势力间联系的紧密,高句丽王权获得了更多提振,通过授予诸部酋长层级化的政治名号强化了对诸部的统治,同时统治地域也有所扩大,并在部落体制之外,出现殖民城邑这一新的地方统治形式;到新大王、美川王时期,沸流部、掾那部等传统势力先后衰落,王权乘势而兴,高句丽早期地方统治体制得以抵定,即以桂娄部(内部)为核心,划分国家其他部分为东、南、西、北四部,四部由国王任命的大使者行使监管之权,同时,由王权直辖的打破部落血缘组织的城邑管理机构也得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正李少武,字杬城。祖籍河北高阳。1956年生于北京。明清以来望族之后,其九世祖李国普为明天启年间丞相,拜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十世祖李蔚为清顺治年间宰辅,拜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十七世族祖李鸿藻为清同治皇帝之老师,军机首辅大臣,是同治、光绪年间清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秉承家学,不惑之年,拜独创"楷书"和"一笔飞白"书法的叔父、著名书法家"飞白大师"李树琪先生及"祥隶"创始人、著名书法家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