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57年<事情正在起变化>这个内部文件的发表,宣告了1956年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报告中提出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失效和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突然逆转.促使毛泽东1957年改变原来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和尊重的原因很复杂,除毛泽东本人的主观原因以外,主要有以下几点客观原因:远因是国际共运新形势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潜因是党内外各界对"鸣"、"放"理解的偏差:近因是"鸣"、"放"过程中部分知识分子的过激言论的刺激.加上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整体思想状况估计失误和他本人在知识分子问题理论上的一系列矛盾与困惑,导致了毛泽东随后知识分子观的改变和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判断的失误.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党从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了对知识分子定位依据的新飞跃;从明确"依靠力量"到"承担重任",实现了对知识分子社会价值认识的新强化:从制定"两个尊重"到"四个尊重", 实现了知识分子政策核心内容的新拓展;从倡导"两个结合"到树立"科学人才观",实现了知识分子成长成才理论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3.
介入的旁观者--试论雷蒙·阿隆的知识分子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小双 《人文杂志》2004,(5):176-183
在<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中,阿隆提出知识分子就是"在职业活动之外,以‘知识分子的方式'生活和思想的人",知识分子在政治参与上应担当"介入的旁观者"的责任.在德国学习期间的经历以及对马克思·韦伯著作的研读奠定了阿隆的历史哲学基础,由此影响了阿隆在政治参与上的观念.但由于与"小同学"萨特在诸多立场上的分歧,阿隆的知识分子观在当时并不受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他的"介入的旁观者"的身份才得到应有的承认.  相似文献   

4.
于文秀 《学术界》2005,(3):57-68
"文化研究"学派的知识分子理论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为两个思想来源,对其精华进行了继承和整合,对其缺陷与局限有所超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今时代学院内外知识分子的角色与功能的重构理论.这对处于文化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角色的正确定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政策问题是党多年来一直关注的主题.以各时期提出的知识分子政策及当时"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为线索,从正确的开端、曲折的迷途、转折与发展三个阶段对建国以来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曲折历程加以历史的审视,并从中得出对当代的某些启示,以期有助于新时期党更好地对待和处理自身与知识分子的关系,使知识分子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论断的首次进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为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积极性,从阶级、政治的角度对知识分子作出的阶级定性,它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给知识分子以极大的宽慰和激励。"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论断的再度提出,是在1978年,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发挥了重大作用。"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这一科学论断的两度提出,反映了党对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两次提出,其得出结论的方法和指导思想也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前后,社会改造运动波诡云谲,知识分子被有所期待地推向社会的中心.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他们提出"文化"改良方案,然而焦灼的心态、士大夫的依附心理以及自我解构的启蒙悖论最终导致知识分子不得不放弃"文化"救国的美好愿望,短暂的文化联盟风流云散.  相似文献   

8.
"文革"结束之后,随着权威意识形态经历了重建与逐步松解的动荡性变化,知识分子也同步经历了从"身份确认"到"身份超越"的艰难嬗变.作为知识分子灵魂的载体--当代知识分子形象由此也显得扑朔迷离,50年代到70年代无奈的"改造者"的身影开始被痛苦的"自省者"和迷乱的"萎顿者"所替代,表征出知识分子复杂而微妙的心路历程.异质性的复合形态是文革后知识分子形象生成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价值中立原则认为社会科学的领域是"实然",而不是"应然",社会科学不能解决人类的目标问题.这项原则的确立并非源于人类认识的局限,而是由于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进入大调整时期,国家与商业把知识生产置于工具地位,形成了国家和企业提出问题,学者提供研究成果的"采购式"社会科学研究模式,而知识分子的主流也从传统知识分子向科技型知识分子转化.价值中立原则在一定意义上是西方社会科学工具职能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朋友要我就"学者的使命"或者"知识分子的使命"写点什么.我体会,这个题目说的学者或知识分子主要指人文学者或人文知识分子,我也就限制在这个范围内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土地改革中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成效显著.这一运动的效果,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有所反映,作家通过对知识分子形象的贬低批判和他者化,完成了将意识形态所定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内化的思想改造,"成功"地将自己身上的"知识分子气"剥离出去.而恰是因为这种知识分子叙事的"去知识化"的追求过甚,限制了土改叙事的高度与成就.  相似文献   

12.
宣炳善 《学术界》2007,(4):121-126
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的电视口头表演不是民间传统意义上的"说书",而是当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新口头表演形态,即"说史".易中天"说史"重在"品",而不在叙事,具有知识分子特有的言说风格.民间说书艺人"说书"与电视知识分子"说史"口头表演风格不同,思想深度不同,历史观也不同,因此"说史"的知识分子风格的口头表演新传统与民间传统"说书"艺术不可混为一谈.易中天"说史"远远没有达到"说书"所要求的艺术境界,易中天"说史"象征着电视知识分子群体在媒体语境中公共口头表演新传统的形成,但也面临知识分子公共口头表演的接受困境.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侧重探讨世纪之交以来小说与1980年代小说在"1980年代知识分子"形象塑造上的差异,揭示这一叙述嬗变的历史、社会、文化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对世纪之交以来小说中的"1980年代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意义及其缺失作出反思.论文指出,世纪之交以来小说在以下三个方面赋予"1980年代知识分子"形象以不同内涵:一是开掘"1980年代知识分子"现代性的另一副面孔,二是对"1980年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激情作出反省;三是指认"1980年代知识分子"的世俗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在传媒商业主义导向下,媒体在报道知识分子新闻时,遵循商业主义导向下的新闻价值框架和叙事框架,追求报道内容的"可售性",将知识分子作为"名人"报道是对知识分子的轻慢,知识分子新闻被当作"媒介事件"来炒作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媒体对知识分子群体报道的偏差,从而遮蔽了知识分子的真实形象.  相似文献   

15.
李维汉和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利红 《学术研究》2001,(6):141-144
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分析,是党制订知识分子政策的理论基础.李维汉同志以"为谁服务"为标准,坚持认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求各级部门采取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知识分子政策,为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工作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王明强 《理论界》2009,(5):149-151
"知识分子"作为社会一个独特的群体,有着自己独立的特性和品格.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正是知识分子的第一品性.而直面现实,高扬批判精神,以审视的眼光和批判的视角致力于美和善的社会的构建,则是知识分子的使命和责任.长期以来,知识分子的这一特性遭到了遮蔽,使得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日渐模糊和迷茫.面对社会现实,中国亟需凸现知识分子的独特性,并亟需形成一批真正的知识分子群体.  相似文献   

17.
王玉春  涂鸿 《天府新论》2009,(2):117-120
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包含着两层不同的含义,即边缘化"危机"与边缘化"意识",这是当代知识分子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基于两种不同语境的思考,看似自相矛盾,实则殊途同归.对"边缘化"的探讨意味着知识分子对自身角色的重新审视,以及对自己社会、历史位置的重新确定.而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精神源头的"五四",无疑为当代知识分子自身合法性的建立提供了历史的精神资源与价值参照系.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是俄罗斯文化背景下的特殊文化现象,也是俄国思想史的一个核心问题.19世纪30-40年代,俄国知识分子群体形成,俄国化的"知识分子"概念也随之被大大地强化了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思维层面、心理层面和意识层面的原生意义,并且被赋予了独特的俄国文化背景下的哲学、道德和社会层面的扩展意义.东正教文化土壤为俄国"知识分子"概念增加了浓厚的"弥赛亚意识"和"普世主义"含意,使俄国知识分子自觉承担起社会现实的审视者和"社会良心"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论语》理想人格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研究<论语>文本可以发现,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其实并不是后世儒者所称道的"圣人"而是"君子"."君子",既是孔子<论语>言说的主体,也是孔子<论语>的理想人格追求.而"君子"作为一种区别于"圣人"人格的理想人格类型,主要相对于知识分子而言.知识分子人格问题的提出,既与知识分子阶层在这一时期的迅速崛起有关,又与对其作为社会和谐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的充分显现有关.君子人格的理想构建,既基于对"礼"的合理性与"仁"的主体性的价值认同,又是对通过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使知识分子在思想和行动上达到对"礼"的自觉维护的一种预期.立足于现实性生活实践,完成对君子人格的模式设计和对知识分子的现实人格的价值提升,既是孔子<论语>思想的基本点和着力点,也是其所以能够引领儒家乃至中国思想文化和民族精神前进方向的深层原因.科学地继承孔子人格理论的合理内核,发扬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崇高追求,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反右"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大浩劫,知识分子当时经历了惨痛的肉体和精神折磨.尤凤伟的小说<中国一九五七>写出了知识分子灵魂的丢失与坚守的痛楚,给今天的知识分子留下了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