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台湾青年在政治态度上呈现出对政治问题冷漠的倾向;在政治行为上,表现为对政治生活的疏离与逃避。台湾青年之所以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冷漠倾向,有着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台湾当局政治统治合法性相对不足,台湾青年政治效能感及政治信任感低下,个体生存压力影响及群体利益诉求的边缘化,"非权威化"的价值取向及主体意识的凸显,以及台湾政党组织力量衰落及主要政党竞选政纲趋同化等。只要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台湾青年族群的政治冷漠倾向还将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2.
台湾特殊的历史际遇、政治体制的本土化流变以及解严后的"去中国化"教育形塑了台湾青年世代的"台湾人"情感和"台湾意识",这种强调台湾并区隔大陆的身份认同不仅影响了台湾的政局走向和社会变迁,也成为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中的绊脚石,"太阳花学运"以及时代力量的崛起都警示我们,应该在不断完善自身、把握两岸关系主动权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两岸的青年交流问题,并不断探索两岸的文教交流与合作,力求建构台湾青年的正确身份认同,进而减少两岸和平统一的阻碍。  相似文献   

3.
2014年发生在台湾地区的太阳花学运中,台湾青年由政治冷漠群体走上台湾政治舞台,他们的运动诉求具有明显的"反中"倾向,出现"中国认同"危机。从世代政治视角分析发现,"趋左"的青年政治生命阶段、历史上特殊的群体成长经历和经验以及现实中两岸和平发展的利益分配问题等三方面导致了学运中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的异化。后太阳花时代,应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台湾青年、务实的方式与他们分享发展利益、用中华文化软实力引导他们认同中国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去中国化"的社会环境以及"独派"团体对"台独"的塑造过程中,台湾青年形成了强调"与生俱来"天性、追求多元化与小格局心态等特征的"天然独"认知。"时代力量"等年轻小党派的兴起,正是台湾青年"天然独"的影响结果。未来,在两岸青年的交流交往中,台湾青年的"天然独"与大陆青年的"中国梦"思维将难免会有小摩擦,但只要两岸青年多交流多交心,相信台湾青年也将体认到两岸同属一家的事实,逐步褪去"天然独"并融入"中国梦"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经历了"反服贸""白衫军"等一系列社会运动之后,台湾青年的政治参与发生了显著变化,集中体现为2014年"九合一"选举与2016年的"总统及立委"选举中青年的踊跃投票参选现象。目前,台湾青年政治参与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政治参与广度与强度的提升;从动员参与走向自动参与;青年政治参与从体制外走向体制内,呈现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并存状态;网络新媒体成为组织参与的重要媒介。台湾青年政治参与新态势势必对台湾政局以及两岸关系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对台湾传统的政党政治产生一定冲击;其次直接推动与加快台湾主要政党的革新化与年轻化转型;最后,台湾青年政治参与的扩大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战略的社会化与再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6.
台湾青年当前最关心的是什么?他们的心态如何?台湾报刊根据有关调查分析,依次排列如下: 第一,个人前途问题多数调查均显示,今日台湾青年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就业与未来。一九八五年,大专以上程度失业人数四万一千人,一九八六年五万二千人,呈逐年上升趋势。大专学生愈接近毕业,心理压力愈大。在择业方向上,大多向往工商企业,约有百分之七十的青年希望做一个企业家,重视“个人的专长和兴趣”及“将来发展的潜力”,“待遇的高低”反而列为次要。这种功利主义及故意回避重视金钱的心态,反映了台湾当代知识青年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现实社会的影响中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7.
台湾青年世代正义议题涉及高等教育的学用落差、高失业率、低薪与贫困化、购房压力及公共事务参与管道不畅等诸多层面,近年来一直是台湾公共领域的重要议题。在群体性焦虑下,台湾年轻人发起了新一波谋求世代正义的社会政治实践。在选举政治逻辑下,台湾两大政党出台了一些新策略予以因应。台湾青年的世代正义难题,为大陆台青政策的整体规划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8.
抑制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的根本原因是其对于大陆整体环境的认知呈现出一种结构性错位。以冰山模型作为理论分析工具的研究发现,在抑制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的心理动机呈现中,既有对可被直接观察到的显性环境认知作为表象原因,也有对不易被直接观察到的隐性环境认知作为深层原因。正确区分抑制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的环境认知因素并对其作出合理解释,是理解台湾青年心理选择过程、提升其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2014年以来,台湾地区发生的"太阳花学运"与"反课纲运动"等青年社会运动对台湾政治格局、社会秩序与民主思想带来强烈的冲击与影响,运动中的"青年反叛"现象反映了相当部分的台湾青年在当前两岸关系与社会发展态势下的思想价值倾向与行动主张,一方面从群体特质与现实困境来探究"青年反叛"的主客观基础因素,另一方面从青年社会运动发展演化的六个阶段,即导火索事件、网络舆论"发酵"及网络从众蔓延、集体动员规模壮大、行动升级并达到高潮、多次博弈谈判及运动转折点产生、运动退潮及行动终止来分析台湾青年社会运动所折射出的社会心理与集体行动特质。  相似文献   

10.
2016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趋于复杂严峻,推进两岸青年融合发展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新形势下,两岸青年融合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与障碍。为此,要加快两岸青年融合发展的制度建设,逐步为台胞提供与大陆居民同等的待遇,不断改进两岸青年交流的策略方法,吸引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和发展,为加快推动两岸青年融合发展,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