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日本:提倡"一碗汤距离" 在精神赡养老人方面,日本有套独特的办法.许多日本老人选择与子女住在一起,因为日本有一种社会习俗,即,只有父母与已婚孩子共同生活才被认为是正常的、能给人以安宁的生活形态.即使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为保证子女"常回家看看",日本提倡"一碗汤距离"原则,即父母和孩子两家之间的最佳距离是"煲好一碗汤送过去刚好不凉".新加坡:与父母同住有津贴 新加坡国会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赡养父母法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赡养父母"立法的国家.为了弘扬孝道,新加坡政府出台了不少明显带倾向性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金胜镇新村老年公寓和住宅小区相距不过百米,儿女为父母送一碗汤刚好不会凉掉。“子女既能照顾到老人,又不会产生矛盾。”75岁的李文明说,“一碗汤的距离”让他的晚年生活过得美滋滋的。  相似文献   

3.
田小勇 《老年人》2006,(1):32-32
“一碗汤房”是日本学者提出来的新理念,意思是说子女结婚成家另过之后,与父母的住处要保持在较近的距离内,即使做了一碗汤,端过去也还是热的。这样居住,两代人既保持了独立,又保持了亲密联系。刚结婚那阵子,我们跟婆婆住在一起。婆婆是个勤快人,真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我  相似文献   

4.
澜澜坐在屋檐下,静静地看着外面的雨。母亲从身后递来一碗热汤,笑着说:乖乖,把它喝了感冒就会好。澜澜接过碗,认真地喝着,她想尽快好起来然后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澜澜喝完热汤把碗递给母亲的时候,竟然发现母亲的眼里有泪。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婚姻家庭中,再婚家庭占有较大的比例。再婚家庭中的一方或双方绝大多数又有自己的父母、子女等近亲属,他们心中的天平不可避免地偏向他们,往往会私下里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给予父母、子女等物质帮助并不违反公序良俗,那么,再婚家庭中夫妻私下给予己方的父母、子女等近亲属的物质帮助有效吗?  相似文献   

6.
与父母同住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老年人有孤独感。约有七成的老人表示,自己不能接受西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仍然希望能在孩子身边度过晚年。身为子女,我们也一直惦记着父母的健康和生活。特别是当听到他人"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时,更在心里暗自祈祷:父母身体健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但为何我们却对和父母同住有那么多不安与忐忑?宁愿一天打好几次电话,宁愿一次次地汇钱回家,却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接他们过来。即使我们人到中年有了阅历,即使我们在外面应酬得心应手,但与父母在一起为何还是免不了吵闹、争执,甚至大动干戈?父母——我们在这个世上最亲近的人,住一起是为了给彼此更多的温暖,为何却总是无意地彼此伤害?与父母同住,该保持什么样的距离和空间呢?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有几名大学生深入社区,作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当今家庭成员隔代人之间见面时的表 情及脸色变化.调查显示,100位老人见到后辈儿孙时,有91人表情愉悦,面带微笑;有5人显得很平静;有4人面带期待与希冀.而100个儿孙遇见长辈时,有46人板着面孔,脸色难看;有41人平淡无情,无动于衷;有1 3人笑脸相迎,问寒问暖,情意融融.虽然调查数字不一定十分严谨,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一个严峻的家庭与社会问题. 曾经听到老人聊天,大家反映最多也最有共鸣的是子女只知道给父母好吃好喝,给钱花,却很少有时间陪伴父母,和父母做真正心灵上的沟通.而且大多时候匆匆来看望一次,也是说不了几句话,有时父母想和儿女唠叨唠叨,做子女的没听几句就不耐烦了,更有甚者连个好脸色都不给父母了……千万不能小看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8.
羊肉粉汤     
羊肉粉汤是回族群众喜爱的风味食品.每逢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家家户户都要烹制粉汤.招待亲朋好友.回旅姑娘在出嫁之前一定要学会的就是粉汤的制作,因而回族妇女几乎没有不会做粉汤的.今天,就将这美食的制作方法介绍给大家!谁说炎炎夏日就不能喝热汤?饱食一碗香喷喷的羊肉粉汤后,你定会全身舒畅哦!  相似文献   

9.
赡养父母,尽心尽力,这在中国可谓世代相传,天经地义。然而,近些年来,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却存在着另一种演变。不少家庭的子女,婚前靠父母供养,结婚靠父母操办,婚后成家有了孩子还要靠父母侍候,父母成了子女生存所依赖的“拐杖”。这种有悖于伦理道德的“刮老”现象,在当今相当普遍。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在我国有50%以上的老年人倒贴子女钱财,且呈逐年上升之势。“刮”钱财有种说法,说中国人一生只做两件事,一是养崽,二是养老。这话是否有失偏颇,另当别论。但就大多数人来说,积蓄一点钱财养老,似乎是一种习惯。这点钱,也许不…  相似文献   

10.
问题的提出 我们很有兴趣地注意到,中国学者和传播媒介对西方国家的养老模式发表过一些观点,与实际情况有不一致的地方。例如,在中国社会学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在西方国家,只有父母抚养子女长大成人的责任,子女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是一代一代的“接力模式”。而在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家庭养老的“反馈模式”,即父母抚养子女,子女成年以后,又反过来赡养父母(费孝通,1983;1985;袁方,1987;1989)。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开放和发展进步,使得老年人中再婚的比例在不断上升,然而赡养问题却又困扰着许多再婚的家庭.君不见,一些为人子女者制造事端,以各种借口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由此导致家庭矛盾纠纷不断,使得他们再婚的父母烦恼丛生,甚至老无所依,落得晚景凄凉.再婚家庭为何会出现赡养难的问题?再婚老人应该怎样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作为子女又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本刊策划编发这组报道,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和人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2.
水江川 《老年人》2004,(11):7-7
社会的开放和发展进步,使得老年人中再婚的比例在不断上升,然而赡养问题却又困扰着许多再婚的家庭.君不见,一些为人子女者制造事端,以各种借口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由此导致家庭矛盾纠纷不断,使得他们再婚的父母烦恼丛生,甚至老无所依,落得晚景凄凉.再婚家庭为何会出现赡养难的问题?再婚老人应该怎样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作为子女又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本刊策划编发这组报道,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和人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3.
世象写真     
《老年人》2011,(3):15-15
父母想念子女像流水一样,一直在流;而子女想念父母就像风吹树叶一样,风吹一下,就动一下,风不吹,就不动。——父母关爱子女与子女关爱父母的巨大差别。 出息了是国家的儿子,挣钱了是亲家的儿子,欠债了是我的儿子。——无数父母默认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14.
原生家庭的家庭关系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它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为探究原生家庭关系中的代际隔阂问题,基于"90后"子女和父母双视角出发,从原生家庭父母与子女沟通理念、城市与农村家庭代际隔阂、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家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互联网背景下,父母及子女沟通理念的不同加剧了原生家庭的代际隔阂;城市和农村地区原生家庭父母的教育理念的不同,使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沟通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加剧了农村地区原生家庭的代际隔阂。  相似文献   

15.
楚哥 《老年人》2004,(11):6-6
社会的开放和发展进步,使得老年人中再婚的比例在不断上升,然而赡养问题却又困扰着许多再婚的家庭.君不见,一些为人子女者制造事端,以各种借口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由此导致家庭矛盾纠纷不断,使得他们再婚的父母烦恼丛生,甚至老无所依,落得晚景凄凉.再婚家庭为何会出现赡养难的问题?再婚老人应该怎样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作为子女又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本刊策划编发这组报道,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和人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6.
佚名 《现代交际》2008,(4):47-47
几年前,一位刚刚毕业的女孩打电话给父母,说她要去深圳一家外企应聘,无意地提起途中会经过父母所在城市的一个小站。那个小站在邻县,距离她父母所在城市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列车到达那个小站的时间是早晨六点十分,停靠时间是十分钟,车刚刚停稳,女孩倚在窗口,隐约听到有人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有关知青、知青子女回沪政策的相继出台,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知青子女或跟随父母,或独自一人回到上海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批根在上海,生在异地,后又到上海发展的年轻群体,在面对人生中重大生活境遇调整时明显分化,一些人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稳定的工作和安定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则因种种原因而处境困难。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某区知青子女抗逆力的调查,发现回沪知青子女的抗逆力与就业呈正相关,已就业的回沪知青子女抗逆力要比未就业的人水平高,最后提出促进回沪知青子女就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财富 《职业》2008,(31)
民以食为天,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美食却不喜欢刷碗,洗碗成了人们厌烦的家务劳动.一种面包碗--吃完饭后直接把碗吃掉,免去了洗碗的麻烦.简单方便又经济卫生,而这个创意源自颇爱动脑筋的"office女郎"的一次加班经历.  相似文献   

19.
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可能由于由于家庭条件差、父母缺失、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产生自卑、焦虑、任性、冷漠和强烈的不公平感,这些不正常的心理问题久而久之,最终让他们形成了心理和人格障碍。这些学生的心里是否健康对他们今后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如果能够及时对这些子女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对于他们今后的全面、健康发展是非常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老人都很期待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但如果子女不去探望年迈的父母,父母该怎么办?很多人认为回家看望父母是道德层面的问题,法律无法约束。其实不然,今天,就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看看法律是如何规定"常回家看看"等精神赡养义务的。可以起诉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吗案例1:父亲起诉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法院调解要求子女对父亲履行精神赡养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