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门巴族,是我国兄弟民族中人数较少的一个民族,总人口约四万人,主要居住于喜马拉雅山东南麓的门隅和上珞隅地区,即今天西藏自治区的错那县和墨脱县。在我国实际控制区内的人口为6248人(1982年普查),其余的住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印度占领下的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门巴族,是伟大祖国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员。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门隅地区、面积约有一万平方公里。其次是喜马拉雅山东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流向陡然由北向南进入我国实际控制线的墨脱县,面积也约一万平方公里。墨脱县以下为洛巴族居住地之一的下珞渝地区。整个门巴族地区北靠藏族地区;南部与印度阿萨姆接壤;西部与不丹相邻;东西是我国的珞渝地区。人口近四万。在我国控制  相似文献   

3.
有关墨脱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物早有报道。1989年4月,笔者在墨脱县东布(即今墨脱县政府所在地)附近的一户门巴族群众家里又发现一件打制精美,通体磨光,比较完整的新石器遗物——石斧。现将这一石斧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隐秘的莲花     
在喜马拉雅山东段,海拔7700多米的南边巴瓦峰的南坡,有一朵“隐秘的莲花”,那就是墨脱县。墨脱,是藏语“花朵”的意思。墨脱县境内,群山层层迭迭,状似莲花,所以又称“博隅白马岗”,意思是“隐秘的莲花”。它在佛教徒心目中的地位特别神圣,被誉为“佛之净土白马岗”,藏文佛经里说它是雪山下原始森林中的“莲花仙境”。这里地理环境独特,历来与外界交往很少,只有在夏秋季节待山口封冻的冰雪化开了才能进出入。到了墨脱县境内,却是大片阔叶林,水稻田边,雨打芭蕉,风光如画。在这美丽的地方,散布着一个个门巴族村落。晃晃悠悠的…  相似文献   

5.
居住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的门巴族,其婚姻基本形态是一夫一妻制。婚姻恋爱自由。许多男女青年通过社交或生产活动建立感情之后,就告诉父母托媒说亲。一般是男方向女方求婚,由男方请亲友中能说会道的老年人担任“嘎东” (门巴语:媒人)。去女方家说亲时,要带上好酒,  相似文献   

6.
门巴族和藏族的历史关系源远流长,在政治、经济、宗教、习俗等领域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其中宗教文化的交流,在门藏文化交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族文化交流从来都是一个双向交互的过程,彼此的文化相互产生影响和渗透。但是,从总体上看,由于门巴族社会生产力发展落后于藏族,人口少,居住地域小,因而在门藏文化交流中,藏族文化处于强势,藏族文化对门巴族文化的影响远远大于门巴族文化对藏族文化的影响,门藏文化交流呈现出不平衡状态。在门藏宗教文化交流中,藏族的本教和佛教文化先后传入门巴族地区,对门巴族的宗教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门巴族在接受本教和佛教的过程中,并非仅仅照搬照抄和被动接受,而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大家一直认为是赫哲族,在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电子计算机汇总后公布的资料中,赫哲族为1489人,门巴族为1140人,珞巴族为1066人,珞巴族成了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了。究竟哪个民族人口最少?  相似文献   

8.
梁黎 《中国民族》2008,(4):21-23
门巴族委员美朵曲珍是连任政协委员,也是上一届政协最年轻的委员,今年36岁,来自西藏山南错那县。错那,藏语意为“湖的前面”,位于西藏自治区南端,与印度、不丹接壤。总面积34979平方公里,总人口1万多人,是门巴族聚居的主要地区。美朵曲珍的老家在错那县的勒布办事处,那里是错那县门巴族的聚居区。勒布办事处总人口643人,其中门巴族就占了574人。  相似文献   

9.
门巴族民间故事达娘拉山,是从墨脱县通往米林县的必经之路。在这山的峭壁上,有几十个深深的脚印,就像是在这石头还处在溶浆时期有人用脚踩过,其中有的脚印是半截的,有的则只有一两个脚趾窝。凡是经过这段路的行人,都必须光脚踩着这些脚窝,抓着路边的藤条上山。  相似文献   

10.
只占西藏总人口百分之一的门巴族、珞巴族和僜人、夏尔巴人,可谓西藏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门巴族聚居在墨脱、错那、隆子等县的国境线附近,约有6000多人。珞巴族分布在墨脱、米林和隆子等县,约有2000多人。僜人散居在察隅等处,西藏境内约千人左右。1200多夏尔巴人集中生活在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定结县的陈塘区和定日县的绒辖区。目前,僜人和夏尔巴人还未最后确认为单一的民族,但在许多方面已享受少数民族待遇。门巴、珞巴、僜人和夏尔巴的语言与藏族语言不同,而且,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梳理历史资料和作者在门、珞地区的多次实地调查材料,对门巴族、珞巴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认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外联系的扩大,以及西藏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门巴族和珞巴族的社会和文化变化很大。近年来国家"兴边富民行动"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特殊政策的实施,使门巴族和珞巴族社会变化尤为剧烈,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婚姻制度与家庭关系、宗教信仰、思想文化观念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林芝地区经济发展思路及对策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芝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与缅甸、印度两国接壤,现辖察隅、波密、墨脱、林芝、米林、朗县、工布江达七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汉族、门巴族、珞巴族、怒族、土家族、独龙族、回族、傈僳族、僜人等多民族聚居区。1989年底人口为127974人,农村人口为98906人。境内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山高谷深,河流密布。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8.5℃,最高气温30.2℃,最低气温-15.3℃。年平均降雨量650毫米,有的地方高达800—1000毫米。优越的气候、  相似文献   

13.
十七世纪中叶达斡尔族内徒前人口考略孙宏达斡尔族人是原居住在黑龙江上中游、结雅河流域的土著民族。十七世纪中叶由于沙皇俄国侵略者的入侵,大量达斡尔人被迫纷纷内迁,来到嫩江流域等地。内徙前达斡尔人即已有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人口数量较大,但是究竟有多少人口,至...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大陆2100多个行政建制县中,目前仍有一个既不通公路也不通邮的地方。人力背夫是这里惟一的运输方式;东迁的门巴人过着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原始生活;石锅和筷子竟是运出大山的唯一商品,然而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却可以养活西藏一半以上的人口,这就是位于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腹地被称为高原“孤岛”的墨脱县。  相似文献   

15.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约有一千二百多万人。其中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有一千一百多万,在云南省有八十二万多人,在广东省有三万五千多人,在贵州省有一万五千多人,还有四千多人住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壮族居住的地区基本上连成了一片。五岭山脉逶迤于东,苗岭山脉绵亘于北,云贵高原屏障于西。壮族地区风景秀丽,  相似文献   

16.
金色的路     
在佛香一样笔直的白拉山麓,在奔腾的娘姆河曲河两岸,一条公路像金色的彩带,把西藏南部的错那县与门巴族聚居的勒布山谷联接起来,从而给门巴族带来了不寻常的变化. 西藏解放前,门巴族被诬蔑为“野人”,大部分被沦为农奴主的“堆穷”(奴隶).他们像牲口一样,每  相似文献   

17.
一、地理云南省会昆明正南约100百公里处,住有所谓云南蒙古族,他们是13世纪进驻云南的蒙古军的后代,住在通海县西城公社新蒙生产大队。据省政府编的资料说,极少数蒙古族散居在大约39个县,其中包括景东、蒙自、昆明、个旧,绝大部分住在新蒙大队的中村、白阁、下村、交椅湾、陶家嘴五个村庄。大队的人口约有1150户,4300人;其中有彝族33人,汉族22人。汉族几乎都是嫁给蒙古族的妇女,她们的语言、服装、习惯与云南蒙古族一样。此外,还有360多人在外地工作,但大部分人的户口在大队。传统上,这些蒙古族被称为通海蒙古族,因为他们住在通海平原。直到最近,他们所在的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完全孤立地生存,总是要同其他民族发生交往与联系。作为西藏高原最古老居民的藏族、珞巴族以及门巴族;他们虽然居住地域不同,珞巴族生活于喜马拉雅山东南麓的洛渝地区,门巴族居住在门隅,藏族则生活于雪域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的崇山峻岭横亘在他们之间。然而,高山大川的重重阻隔阻断不了他们的往来,从遥远的古代起,路巴族、藏族和门巴族就有着密切的交往,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交往和联系,促进了摇巴族、藏族和门巴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他们共同月开拓和建设祖…  相似文献   

19.
伊富高人的社会伊富高人是一个大约拥有10万人口(1975年)的民族,在菲律宾的少数民族中人口是比较多的。从遗传特征上来看,伊富高人属于普罗托-马来系,主要居住在伊富高省,也有不少人住在邻接的依萨贝拉省和新比斯开省。伊富高人最引以自豪的是他们在蜿蜒群山上辛勤开垦出来的梯田,其规模之大简直可以与世界七大奇迹相媲美。他们把梯田一直修建到海拔1,500米高的半山  相似文献   

20.
门巴族的衣饰因地各异。居住在门隅地区的门巴族,无论男女都喜欢穿红色氆氇(一种羊毛织品)制成的袍子,脚下穿用红黑两种颜色的氆氇镶配缝制而成的软底长筒靴,头戴褐顶桔黄边前沿留有缺口的小帽。这种小帽上边的桔黄毡绒是用当地出产的一种特殊草根染的,颜色艳丽,远远望去,给人以新奇醒目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