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与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不仅皆为"龙学"名著,且已成现代学术经典。个别研究者曾注意到二者有着渊源关系,但极少有人具体研究范注所受《札记》多方面的影响,更无人指出范注对《札记》的承袭几达《札记》的70%这一学术事实。实际上,范氏之注是在其《文心雕龙讲疏》基础上增订而成,沿袭了《讲疏》的体例,而《讲疏》之成书及体例直接缘于《札记》的启发;范注继承了《札记》注重义理的研究方法,并沿用了《札记》大部分的校注、引文和理论见解。可以说,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是范文澜创作《文心雕龙注》的重要基础;没有黄氏《札记》,就没有后来的范注。两部如此密切相关的作品最终皆成为现代学术名著这一事实,为我们提供了学术薪火如何代代相传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范文澜1923年撰写的《文心雕龙讲疏》确乎与整理国故运动存在某种关联,但并非由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所引发,从范氏1923年末在南开以"整理国故及其方法"为题的讲演及同期发表的几篇论文来看,梁启超欲在南开大学创办东方文化学院一事的影响更为直接。澄清这一史实,不但身为南开中学国文教员的范文澜为何对《文心雕龙》发生兴趣,《文心雕龙讲疏》一书为何会请梁启超作序,以及是书之编撰体例等问题,都可以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而且范文澜后来几部著作如《群经概论》《正史考略》《诸子略义》之写作动机,南开大学文科大二国文之教学安排,乃至范文澜何时、为何尝试语体(白话)文写作等问题也可以重新认识。相应地,对于了解南开时期范文澜的思想变化、学术活动、职业生涯来说,此一发现无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材料,可补先前相关研究之缺失。  相似文献   

3.
晚清民国时期,"龙学"大兴。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均蜚声学界。而刘咸炘《文心雕龙阐说》一书由于生前未曾刊行,不为学界所知。随着《推十书》的刊布,《文心雕龙阐说》的价值亟待发掘。刘咸炘运用札记的形式,对《文心雕龙》50篇予以评点,颇多创见。然千虑一失,亦偶有失误。  相似文献   

4.
《原道》篇作为《文心雕龙》的首章,是为艺术本体论,《原道》即从根本上阐释《文心雕龙》的思想。"原道",源于道,本乎道也。犹言《文心雕龙》之源在于"道"。所以,"道"是理解《原道》的关键所在。在中国哲学史上,各家讲的"道"与"道"之间有同有异。就《原道》而言,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其思想在根本上取自《易传》,即"《易传》的思想是《文心雕龙》的精魂"。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物色》篇理论建构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通过大量使用命题来阐释其理论观点。刘勰在《物色》篇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命题,从形式构成特征上看,这些命题主要有单句式、双句式和多句式三种类型;从理论内涵上看,涉及到创作发生、艺术想象、创作方法和审美特征等方面内容;从价值意义上看,由于这些命题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对古今作家的文学创作和古今文论的理论建构都有着切实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6.
"命题"是古代文论的重要构成形式。《知音》篇作为《文心雕龙》关于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专论,刘勰在文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理论命题。这些命题从形式类型上看,主要有四种构成形式;从理论内涵上看,各有不同的思想内涵,构成了刘勰文学欣赏、批评论的基本内容;从价值意义上看,这些理论命题在今天仍然具有切实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元化的《文心雕龙讲疏》出版于20世纪90年代。此前,他出版了《文心雕龙创作论》。此文先阐述其《创作论》的创作契机,再解读其《讲疏》文本结构的三个环节,后解读王元化研究《文心雕龙》的治学方法。王元化《讲疏》的治学方法是由考证推理方法论、说明研究方法论和分析综合方法论等三种方法论整合而成的。这对我们的科学研究仍然有启迪效应。  相似文献   

8.
王利器"范注"订补柬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1929~1931年由北平文化学社分上、中、下3册出版,1936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7册线装本,至此"范注"基本定型.1958年经作者又一次核对订正,人民文学出版社分2册重印,这就是现在流行的本子.人们一直以为"范注"由开明书店本到人民文学本的修订工作就是范老本人做的.然而,据王利器回忆,他曾担任范文澜<文心雕龙注>重版的责任编辑,在整理过程中,他订补了五百多条注文.笔者从增补、订正、补充、厘正4个方面,对王利器所做的"订补"进行考辨,以期澄清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知音》六观之一的"奇正",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思维特征的词语,各家的解释大多语焉不详,对于其批评涵义的理解造成浮泛。如果联系与"奇正"关系最密切的《孙子兵法》,并参考中外著名注译本的释义,再看"奇正"如何从一个兵法术语,成为一个包容性强的文论术语,则对其理论内涵的把握可能更准确。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体系性表现在理论体制上的完整性和各理论构成要素间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紧密关联上。这种完整的体制、周密的理论布局与精细的理论安排建立在刘勰深切细密的谋略意识之上。其谋略的用意则是对与作家和创作有关的诸多问题作出系统擘画与先期安排。其理论虽为救弊而发,然其意旨则在于对文学未来走向的深远关注上。其理论谋略决定了《文心雕龙》"体大虑深"的理论特色,是《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黄侃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编纂的《诗品讲疏》是现代《诗品》研究史上的一部知名之作,但学界对其整体内容和相关情况却知之甚少,迄今只能追溯到《文心雕龙札记》中所征引的个别片段.黄侃早年还发表过一篇《诗品笺》,在其身后所刊著述中并未收入,在诸多相关书录、年谱中也从未提及.通过覆核,可知其内容非常接近《诗品讲疏》的原貌,借此可以考察黄侃在研究《诗品》过程中的师承渊源、撰述宗旨、研究视角、个人趣味和教学方法等相关问题.黄侃原有笺疏《诗品》全书的计划,后因悔其少作及兴趣转移等原因而未能最终实现.即便如此,《诗品笺》仍然集中展现了黄侃在《诗品》研究方面的精辟见解,在现代《诗品》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和《诗品》有相近的情感符号:声律、夸饰、事类;又有相异的运动结构:刘勰以总论一枢纽一割情析采构建著作理论体系,钟嵘以三篇序文和60篇评品文章构筑著作结构。同时,情感符号扣理论结构蕴含文艺家的审美人格:刘勰追求“重旨复意”之无我,钟嵘崇尚“无极动心”之无味。  相似文献   

13.
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刘勰在吸取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在其著作《文心雕龙》里对楚辞及赋进行了系统化的论述,并对前人的观点进行了拓展。其关于骚赋的论述主要集中于《文心雕龙》的《辨骚》篇及《诠赋》篇。本文主要结合刘勰以前研究者的论述来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关骚赋的论述进行分析,以探究刘勰之骚赋观。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中《杂文》篇对"杂文"的论述,与《文选》中诗歌对"杂诗"的分类,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所谓"杂",就是对那些内容庞杂,难以归类的诗或文章的统称,同时,"杂"还表示不入正统,带有轻视的意味。二者还有一些相异之处,"杂文"重讽谏作用,"杂诗"重言情抒怀;"杂文"可以"各入讨论之域",而"杂诗"则难以归入其他各类;"杂诗"中有很多以《杂诗》为题的诗篇,且在以后有所发展,"杂文"则无此特点。但这些差异并不是主要的,有的差异还是因为二者的对象不同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博采齐梁以前的美学成果。刘勰在《序志》篇中讲到"选文以定篇",文化选择成为影响《文心雕龙》创作的一个主要方面,儒家思想、五经典范和雅俗之辨则是这一方面的三个影响因素,而《文心雕龙》的创作背景也对"选文以定篇"的标准和原则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27年10月,浙江湖州五洲书局出版了一部"言文对照"本的《文心雕龙》,该书以黄叔琳注、纪昀评本为基础,对《文心雕龙》五十篇作了"白话演述",亦即语体翻译,演述者为冯葭初。可以说,此乃"龙学"史上对《文心雕龙》进行语体翻译的最早尝试,但一直被埋没至今。冯葭初认为,数千年来惟有《文心雕龙》一书是从散漫的文学中寻清了条理,成为最有系统的论述,具备完备和优美的价值。冯氏的"白话演述"既尽力"绎成语体",也就是力图将原文的意义"表白"出来,又不离刘勰的原文左右,客观上保证了其译文更接近《文心雕龙》的原意。冯氏译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叙述性或描述性的原文,其译文较为畅达而流利,而原文理论性强的段落,则译笔稍为晦涩而逊色,这导致冯氏之译在理论术语的翻译上有所欠缺,从而对原文的阐释性不够。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中征引《诗经》有80余处,但文学界研究《文心雕龙》与《诗经》关系的文章很少。本文针对这个以往文论界较少关注的问题,将《文心雕龙》中征引《诗经》的部分摘出,以再现刘勰对《诗经》的高度赞颂和深入研究,并揭示刘勰大量征引《诗经》内容对纠正南朝不良文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勰在《文心雕龙》之《征圣》篇中提出了十几个理论命题。从构成形式的角度来看,这些命题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单句式命题,二是双句式命题,三是多句式命题;从思想内涵的角度来看,这些命题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理论:一是文学的功能价值论,二是情志与语言的关系,三是对情志的基本要求,四是对文辞语言运用的审美态度。《征圣》篇的经典性命题不但对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当代仍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对外翻译的开展迄今已九十余年,涉及众多国家及地区,出现了不同语言的各种译本。然而,这一片看似繁荣的景象背后却是中国古代文论海外传播的步履维艰。通过采用历时法系统梳理《文心雕龙》翻译现状并简要评论各译本的特点与得失,能够发现其在日韩的翻译成果相对丰硕,且一般由各自国内学者完成,而在西方的译介则存在更多的误读误译,且更多地由中国籍学者或华裔学者承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心雕龙》在不同地域的传播、接受及研究状态。  相似文献   

20.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以注为论、释义精到,范注立足于文本固有的理论内蕴,梳理各篇章的内在联系,发掘出《文心雕龙》精深的体系意识.范注的以注为论的实践预示现代龙学研究的系统化趋向,构成民国龙学的新创获,体现了现代境遇下经典文论研究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