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广东省文联、省作协、省社科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吴有恒文学作品研讨会于5月28日至30日在广东大夏召开.省、市领导、学术界人士近20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文章30多篇.评论家们在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上对吴有恒的创作道路,创作风格和人品文品等,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讨论.吴有恒是我省著名老作家,他的革命历程与文学道路富有传奇色彩,其文品和人品自成高尚风格.与会同志对吴有恒的《山乡风云录》、《北山论》、《滨海传》等长篇小说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家认为这些作品是岭南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斗争生活的历史画卷,也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艺术景观.这些小说所表现出来的刚柔相济的审美风格,熔历史和现实、哲理和诗情于一炉的议论,显现了作家独具魅力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近代戏剧之父”的亨利·易卜生,是曹禺较早接触其剧作,并深受其影响的外国剧作家之一。曹禺的剧作受易卜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启发和激励曹禺走上现实主义戏剧创作道路,并使他蜚声剧坛的,则是易卜生社会问题剧“创作场”所体现的积极、进取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3.
“繁荣桂林戏剧·电视剧创作座谈会”综述盘福东桂林人杰地灵,历史上产生了很多著名的佳作,今天的桂林戏剧佳作,与桂林历史文化沉淀有关,桂林剧作家的作品频频获奖,来自超越天下的桂林山水给桂林文化人在历史与哲学、哲学与艺术上注人无穷无尽地进取的活力。《山子谣...  相似文献   

4.
曹禺曾多次谈到对他的戏剧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的外国剧作家主要有莎士比亚、易卜生、奥尼尔和契可夫,自然,这些影响在曹禺的剧作中已融而化之,与中国传统戏剧的熏陶及曹禺的个性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外国剧作家对曹禺创作的影响有不同的侧重面,在契可夫与曹禺之间,影响和联系主要表现在艺术风格方面。对于艺术风格,歌德曾作过以下的概括:“在全部艺术领域内,我们谈到风格总是意味着通过特有标志在外部表现中显示了自身的内在特性”。因此可以说,风格是作家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5.
<正>奥尼尔被称为是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是美国戏剧界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作品《榆树下的欲望》被认为是"确立奥尼尔天才剧作家地位的戏剧",是"第一部真正的美国历史剧",也是"奥尼尔第一部杰出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裔戏剧已有大约百年的历史,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为初级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崛起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为繁荣发展时期.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华裔戏剧无论从创作主题、戏剧形式,还是影响范围,都有很大的变化,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剧作家和作品.研究美国华裔剧作对于研究海外华人戏剧传统的建构,探讨中国文化与文学对海外华人戏剧的影响,以及了解华裔戏剧在海外的接受,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关于剧作家的论述可以归纳为四部分,即:论剧作家的想象、天才与灵感,论剧作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论剧作家所追求的真实,论剧作家的独创性。黑格尔关于剧作家的理论不乏神秘主义的东西,但其内容大多是历史主义、现实主义的,这在黑格尔的整个戏剧美学思想体系中是难能可贵的闪光之处。他在此部分里的许多观点,如剧作源于生活,剧作家应深入生活、时代与民族,剧作家应面向观众等观点,都已经十分接近于马克思主义戏剧美学思想的相关理论。认真研究黑格尔关于剧作家和剧本创作的理论,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完善马克思主义的戏剧美学理论,有助于当今戏剧创作与鉴赏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沈虹光喜爱和欣赏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她的戏剧创作深受契诃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在创作题材上,着重于小人物的平凡生活并深刻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日常叙事与心灵开掘相交织,昭示出心理现实主义祈向;在表现方式上,着意于对人生遭际和心灵冲突的喜剧性观照,使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相交融,以激发丰富复杂的审美感受;在艺术追求上,着眼于从平淡生活中发掘潜在的诗意,使诗情与哲理相融合,昭示出诗化现实主义意向。沈虹光剧作中这种内在化开掘、喜剧化观照和诗意化表达,具有较强的心理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有效提升了我国当代话剧创作的水平,有力促进了戏剧现实主义的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9.
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创作的两幕剧《等待戈多》是一部反传统戏剧,《等待戈多》的经典化标志着戏剧史意义上的真正革新。它不仅仅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更是一部面向未来的现代性作品。无论是其艺术形式,还是戏剧语言,乃至主题意蕴都充满了矛盾性、对立性、非逻辑性和不确定性,把文本放在现代性视野进行文化观照和经典重读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它的思想特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易卜生对曹禺戏剧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卜生的戏剧思想及创作风格给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以巨大的启迪,直接影响了他的现实主义悲剧的创作.易卜生对曹禺戏剧观的影响突出表现在真实反映现实,聚焦人性的弱点,展示普通人的家庭悲剧,将戏剧作品的背景放置于观众熟悉的环境中,关注妇女地位与婚姻问题以及运用追溯的手法架构剧本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夏衍的创作是在西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大思潮的交汇、冲击、影响中走向成熟的.他的作品被称为"现代现实主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理念.戏剧电影化是夏衍剧作的独创之处,有着特定的"上海语境"和"蒙太奇"等电影手法的影响.研究夏衍戏剧创作的电影化倾向,可以窥探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的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 阿瑟·密勒(Arthur Miller,1915——)是当代犹太裔美国剧作家,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他呼吁剧作家要写赋有时代特点的悲剧,他自己也创作了一批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和鲜明艺术特色的作品,成为当代西方戏剧界里一位遐迩闻名的悲剧作家。从四十年代末期起,阿瑟·密勒接连撰文,闸述自己对悲剧的看法。他的悲剧观点跟传统观念有一些不同之处。首先,密勒主张悲剧要写普通人,要让小人物登上悲剧历  相似文献   

13.
30年代中国话剧的艺术精神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精神。当时的现实主义剧作家采取了两种最基本的创作模式,以求达到主体性和客观性、倾向性和写实性的统一。其中一种更偏重于主体性和倾向性,另一种则更注重客观性和写实性。这两种创作模式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最终推动了3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拓展和深化。曹禺的诗化现实主义的形成,是3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戏剧所取得的重大收获,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30年代话剧艺术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论曹禺对中国话剧艺术的贡献──纪念曹禺戏剧创作60周年胡授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取决于作家的艺术贡献,而对作家艺术贡献的评估,应是取决于其作品的艺术生命。戏剧作品的艺术生命,用曹禹的话来讲,就"在于演出"。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曹禺的话剧创作无疑是独领风骚、别开生面,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流派之一。和古今中外优秀剧作家一样,曹禺的剧作风格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不断探索、创新的历史演变过程。如果我们把曹禺的话剧创作分别以解放前后两大历史阶段来考察,从《雷雨》到《北京人》显示着曹禺前期剧作风格演变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6.
山姆·谢泼德是当代美国剧坛一位举足轻重的剧作家.文章主要探讨了他的家庭剧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新现实主义的"异化"及"缺失"主题;人物塑造中的"非典型化"处理;情节发展的"开放性"及"不确定性".通过这三个层次,说明在山姆·谢泼德的家庭剧中,山姆·谢泼德采用了许多传统的方法和技巧,体现出一种对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但同时,这些剧作中又融入了许多现代、后现代的创作手法,使得这些剧作具有多元性、不确定性、荒诞性等特征.这些家庭剧具有新现实主义的倾向,是对现实主义的一种发展和超越,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日,海南省作家协会于海口市召开华子奇作品研讨会.琼州大学党委书记华子奇,是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海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多年来在担任高校领导工作之余,从事文学创作,著有散文集《新村随笔》,且有作品收入中华全国杂文作品选.海南省作家协会为推动本省杂文创作,对省作协会员中坚持杂文写作并取得成绩的两位作家符江、华子奇的作品进行了研讨.这是省作协近几年举办的数次作品研讨活动中的第一次杂文研讨会,省作协主席韩少功,作家、评论家陈剑晖、冯麟煌、黄宏地、鲁枢元、崽崽、张浩文等共20人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接受与变形——曹禺剧作的主观追求与观众的客观接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戏剧界,最让人羡慕的莫过于曹禺了.当他23岁的时候就完成了他的轰动于世的杰作——《雷雨》,从此曹禺就象一颗闪亮的新星活跃在话剧战线上,并成为戏剧界的泰斗.还让人羡慕的是曹禺的剧作特别是他前期的剧作几乎每一个都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效应,久演不衰,历久弥新,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剧作家象曹禺那样拥有如此众多的读者、观众和研究者.然而,也没有哪一个剧作家象曹禺的剧作那样在接受中带有那么多的误读、曲解乃至批评.也就是说,剧本的主体精神,主观追求与观众的客观接受、认同机制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有很大的距离,观众所理解所接受的意义也并不一定就是剧作者的主观意向.这种情况在他早期剧作的接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这里仅就《雷雨》,《日出》和《原野》的主观追求与观众的客观接受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郑维萍 《中州学刊》2006,(4):229-231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中国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和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重要的古典悲剧作品。两人生活年代接近,两部作品的创作仅隔三年,表达了同样的反封建主义思想的爱情主题,但却在戏剧矛盾冲突的原因、过程、人物性格、尤其结局方面各显异调,其原因在于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0.
向菲 《云梦学刊》2012,(5):114-120
自电影诞生以来,由著名戏剧文学改编而成的电影作品不计其数。更有许多电影将其他民族的戏剧文本改头换面,成功地搬上了本国银幕。然而这两门时间艺术的本体又是截然不同的。以日本影片《蜘蛛巢城》对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的改编为例,它的成功建立于创作者对戏剧时间与电影时间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不同民族时间观的深入认识。正是有了这样的创作基础,才使得这样一部跨文化、跨艺术门类的改编之作,既保存了原剧作的艺术精华,同时又被赋以独具魅力的本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