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论马克思的哲学实在观变革陆家骝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实在观通常是同哲学的物质概念联系起来考虑的。但是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的研究,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误解,这就是,把能否为我们的感性所感知做为确定物质客观实在性的唯一标准,并将这个标准客观比外推,从而把“...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的物质观虽作为列宁和布洛赫共同的思想资源,但他们在物质概念的解读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布洛赫通过"尚未存在"的逻辑预设,把物质理解为"过程物质",把自然物质看作是自然主体,最终走向了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而列宁则站在实践的基础上肯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从主体与客体、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界定物质概念,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走向.列宁物质概念和布洛赫的物质概念的比较研究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正确评价布洛赫的哲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年,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曾经给哲学物质概念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这个定义,深刻地揭示了哲学物质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特征,科学地规定了它的内涵和外延。然而近年来,对如何理解这一定义发生了一些争论。有的同志认为,哲学物质概念的外延应当扩大,应当把所谓“渗透了人类意识的物质”和“客观化的意识现象”包括进去。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此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看法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4.
现代自然科学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对物质形态、物质结构和特性的研究都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成就。在这种情况下,哲学界的同志们多数认为物质概念应该发展,但是对发展的理解又各有不同,对此,我们谈点初浅的见解,向同志们请教。一、物质概念需要发展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科学地规定了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概念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也是我们长期遵循的经典。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列宁的物质定义已经绝对完备,不需要向前发展了。可是,一研究物质概念,我们在实际上总是把列宁的定义看做是“顶峰”和“绝对真理”。  相似文献   

5.
哲学物质论是专门阐述物质及其属性的理论。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关于物质论的基本观点是:(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运动是物质的  相似文献   

6.
一政治法律设施的归属问题,直接涉及到对社会物质观的理解和运用。其中主要是如何划分社会物质和精神,如何区分社会物质和社会物质结构这两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同一性,提出了科学的物质观。列宁将这种物质观概括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  相似文献   

7.
关于物质概念问题如何理解物质定义中的“客观实在”一种意见认为,列宁在物质定义中讲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凡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东西,都是物质,它包括运动、时空。它是意识所不具备的;这与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紧密相联的。列宁的物质定义应该说是本体论的物质概念。另一种意见不同意上述看法,认为,不应该把“客观实在”理解为“意识之外而存在的一切”。列宁并没有把任何客观实在性的东西都称之为物质的意思。对列宁的定义中的“客观实在”理解,应当与恩格斯对物质的解释所用的“实物”要统一起来。它是指的实在物,实体性存在,而不包括时间、空间等  相似文献   

8.
量子力学自诞生到现在,从物理学领域到哲学领域不同见解的争论一直在持续。这场争论是空前激烈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物理学与哲学的发展。量子力学的观测问题从来就是争论的焦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近年来一些国内外学者撰文认为,量子力学发现了微观物质世界的特殊规律,微观客体不具有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并由于量子效应的存在,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他们还把这一结论推广到宏观物质领域,总结出了“唯物主义被证伪了”的结论,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了与辩证唯物主义不同的回答。我们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正确的,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并不矛盾,它们是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列宁给物质下了一个著名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个物质定义,是对长期以来哲学和自然科学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证明的最科学的概括和总结,闪烁着彻底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光辉,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它从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的对立统一中来确定物质的概念,这就彻底地坚持了唯物  相似文献   

10.
刘永富  张伟 《云梦学刊》2001,22(1):16-19
尽管以列宁的物质定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不断受到包括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阵营内部的种种责难,但就其基本点来看,以列宁的物质定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仍然是成立的,只是还有从所知学的角度加以推广、改进的余地.这种推广、改进主要包括把列宁的定义中的"感觉"推广为"实知",把"客观实在性"推广为"可实知性";把客观实在性区分为直接的与间接的;在讲客观实在性时先要明确作为什么与对谁而言.  相似文献   

11.
物质定义作为重大的哲学问题之一,一直是近年人们研讨的一个热点,随之形成一场争论,出现一些分歧甚至对立的意见和观点。现将各种主要观点择述如下,或许有助于研讨的深入和问题的澄清。 一、对经典作家论断的不同童见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写到:“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怎样理解这一论断?它是否是一个科学的物质定义?尚有歧义。胡木才认为,仅就这个定义所表述的思想内容——“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以及被反映者是能够被我们反映的而言,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把这些内容纳入物质定义则是不妥的,就是说,“物质是客观实在”作为一般命题是正确的,作为定义则不成立,至少有两处自相矛盾即定义方式与其内容相矛盾、定义与概念矛盾。征汉文认为,把列宁的这段话当作物质定义的观点虽有正确的一面,但并不全面。1、列宁的那段话中对物质的阐释并不是关于物质的本质的定义,而是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定义,是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论述物质的。所谓的“物质定义”只是后来人们在系统地整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熊明 《江汉论坛》2004,2(11):69-71
出发点是理论研究的根本视域、背景和基本框架,在理论体系的逻辑建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这一问题长期未得到系统的研究.出发点主要是由本体论决定的,它是总体意义上的本体.经典作家所理解的本体即物质并非如传统教科书所说的客观实在,而是现实的社会生活过程,是广义的实践.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出发点乃是现实的社会生活的总体.这种观点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在哲学研究中,我们不应将视线局限在具体的问题上,而是首先把问题置于现实生活的整体联系之中.  相似文献   

13.
列宁给物质下了一个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这一定义给辩证唯物主义奠定了一块牢不可破的基石,也为驳斥形形包色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主义提供了一种锐利的武器。它的伟大意义,可以说是众所周知的。  相似文献   

14.
<正> 笔者曾著文论述过哲学基本问题和物质概念的关系。从那时起,笔者逐渐形成了如下看法:给物质概念下定义,实际上就是以简要的形式,把辩证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看法浓缩或凝结到物质概念中去,从而使辩证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看法以概念的形式确定化,使之获得相对完备的逻辑形式。从逻辑上看,“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是外延最广的概念。因此,正如列宁所说,除了指出它们之中谁是第一性的,谁是第二性的之外,实际上不可能对它们下别的定义。通过揭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给物质概念下定义,这并不是人们主观随意胡来,也不是不负责任的搪塞,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就是说,  相似文献   

15.
通晓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人都知道,物质范畴在整个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正确理解物质范畴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至关重要。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又极容易混淆。本人根据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和体会,试图阐明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就教于本行。 〈一〉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在自然科学物质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现行的哲学教科书中,通常把“现实性”范畴定义为“现实存在的客观实在”。例如,我们曾采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说;“现实性是指现实存在的客观实在,是相互联系着的各种事物运动的综合的存在”①。我认为这样理解“现实性”范畴是不够全面和确切的。因而这个定义也就有所不妥。将“现实性”定义为“现实存在的客观实在”,就容易把“现实性”与“物质”这两个不同的范畴混淆而不能区分开来。请看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给物质下的定义是这样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②。这也是我国哲学教…  相似文献   

17.
<正> “物质”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范畴。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物质”范畴,还是以“实践”,范畴做为自己的全部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基石和逻辑轴心?这是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重大问题。我们现行的哲学教材(以下简称教材)通常把所谓辩证唯物主义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把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列宁的物质定义视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和逻辑起点,说它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遵循世界固有的发展规律改造世界的坚实的哲学基础”。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古代物质观念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总结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一百多年来,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但是近几十年来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就是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怎样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有人说,自然科学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挑战,这种说法未必能够成立,但自然科学领域提出的新问题确实需要我们作出新的哲学概括。我们既不能对自然科学新成果视而不  相似文献   

19.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即哲学的基本问题,进入认识论以后,便表现为客观实在和认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为了正确地解决认识论中的哲学基本问题,又将社会实践引进其中,于是,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就成了三项:客观实在、实践、认识;解决认识论中的哲学基本问题,只能从这三项范畴的关系着手。然而,有些同志认为认识论的基本范畴不是三项而是两项,即实践和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认识论中只表现为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按照这种观点,列宁所说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基本前提,即不依赖于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在认识论中并不作为一项独立的基本范畴而存在,也谈不上它在认识论中具有独立的作用。如果说它还有什么作用,也只是被包含在实践范畴中。本文不敢妄评这些同志的观点是否正确,仅就客观实在在认识论中的作用,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诸位同志。  相似文献   

20.
物质说沉思     
<正> 建国四十年来,在关于物质说的讨论中,许多同志认为现代哲学界流行的物质说是科学和完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认为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些不同的看法,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同志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现代物质说的一连串矛盾第一,什么是物质?有的说:“物质是各种具体实物的共性,是从各种具体实物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客观实在,这是物质的共性”(李秀林、王子、李淮春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38、40页)。也有的说:“哲学上所讲的物质,不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或结构,而是指物质的全体,是对物质的一切领域和一切发展形式共同本质的概括。”(韩树英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第47页)但哲学教科书又都认为:“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精神之外,不依赖于意识、精神而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