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戏剧技巧的大胆实验和对人生真谛的不倦探索造就了奥尼尔剧作的多层面特征:早期剧作的自然主义倾向;中期剧作的表现主义特征;以及晚期剧作的存在主义色彩。从后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的视角重新审视,奥尼尔的晚期四部剧作讨论了孤独之处境、徒劳之人生、死亡之终局的荒诞主题。  相似文献   

2.
当代美国戏剧泰斗——阿瑟·米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美国戏剧泰斗阿瑟·米勒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不断探索新的戏剧表现形式,创作了许多的优秀剧作。他主张戏剧必须发挥社会作用,写小人物、写社会问题,表达人类的共同愿望,因而他的剧作大多描写普通人,揭露美国“文明”社会的弊病。《推销员之死》和《严峻的考验》是阿瑟·米勒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两部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沙叶新作为新时期蜚声剧坛的探索戏剧家,他的每部剧作的诞生都伴随较大的争议,尤其是与他一贯戏剧风格迥异的《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更是引起学界的轰动。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剧本文学性的构成要素,揭示沙叶新本着现实主义精神进行创作时遭遇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由此隐现在剧作中的两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得出我们重新估量探索戏剧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美国杰出作家桑顿·怀尔德(Thornton Wilder 1897-1975)的剧作《小城风光》(our Town.1938)是他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本文从文化学批评角度入手,考察了该剧讴歌的小城文化.通过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两个角度对剧作文本进行的分析,揭示了剧作的永恒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美国现代戏剧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爱德华·阿尔比以《动物园的故事》一举成名,凭借《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芙》达到戏剧创作的高峰,从《小爱丽丝》开始步入低谷.在他的戏剧作品中,早期即主要剧作最受评论界关注:《沙箱》、《美国梦》、《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芙》和《一个微妙的平衡》.两性之争是这些剧作中反复出现的母题.阿尔比通过对这一母题的使用表达了对物质社会中精神空虚的嘲讽.也正是由于阿尔比对于这一母题游刃有余的使用,巩固了他在美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品特的《升降机》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可以看出品特剧作的独特个性:游走在现实主义与荒诞派戏剧之间,创造了一种新的戏剧形态——荒诞现实主义戏剧。从主题看,品特不仅表达了荒诞派戏剧所揭示的社会现实的荒诞性,而且还概括了更丰富和更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从表现手法看,荒诞派戏剧是荒诞手法与荒诞主题的完美结合,具有形而上的哲理性,而品特的戏剧则是以现实主义手法传达社会人生体验中的荒诞感,具有"可以认识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阿瑟·米勒是20世纪美国著名剧作家,他以易卜生为榜样,在戏剧中注重探讨重大社会问题。米勒在戏剧理论方面颇有建树,主张描写普通人的生活,让普通人作为主人公登上悲剧的舞台。《推销员之死》是米勒的代表剧作,奠定了米勒在美国戏剧界的不朽地位。此外,米勒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桥头眺望》等都是美国戏剧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剧作,其中渗透着深刻的现代悲剧思想。  相似文献   

8.
曹禺以他闻名遐迩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人们对他的戏剧理论却缺乏应有的注意。曹禺的戏剧理论是他自己创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因此,研究他的戏剧理论,有助于对他的剧作的深入理解,对于繁荣戏剧创作也有现实意义。本文仅就曹禺的戏剧理论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法国当代著名剧作《终局》与中国小说《活着》及戏剧《彼岸》的分析,意在比较作品中反映出的中国与西方世界在遭遇社会剧变时的不同人生态度,并揭示这几部作品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对人类产生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曹禺剧作象征性意象特征探析张景忠孙淑芹作为一个戏剧诗人,曹禺总是用一些意象或意象群,来表现剧作的主题思想,形成戏剧氛围,达到“情”“理”交融的诗意境界。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意象的运用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这些象征深远、蕴藉...  相似文献   

11.
四十年代初期出现的“战国派”,是一个带有鲜明政治色彩的文化团体。在它的成员中,陈铨是在政治上滑得最远、在文艺上散布毒菌最多的一个。戏剧创作是他文艺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解剖一下陈铨的剧作,对进一步认识“战国派”的社会政治思想、文艺思想不无裨益。 抗战中期,陈铨先后写了《黄鹤楼》、《野玫瑰》、《蓝蝴蝶》、《金指环》、《无情女》等多幕剧和《自卫》、《衣橱》等独幕剧以及收录在《戏剧与人生》中的一系列关于戏剧的文章,对戏剧有着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谈曹禺对《原野》的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曹禺从事戏剧创作五十周年。经曹禺亲手厘订并编选的《曹禺戏剧集》十余种,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原野》以其经过修改润饰的新姿先于其他剧作问世,这在解放后曹禺剧作出版上是十分令人鼓舞的。 《原野》于一九三六年创作,翌年(旧本误刊为一九三六年一月)出版,是曹禺继《雷雨》、《日出》后的第三部剧作,在当时曾受到读者和观众的欢迎,被誉为曹禺创作道路上的  相似文献   

13.
田汉创作的新编历史剧《关汉卿》《文成公主》《谢瑶环》等,是其历史题材戏剧的巅峰之作。以往学界习惯从政治与时代视角切入研究,考察艺术与社会政治的外部关系及其深层互动,实际上无形中遮蔽了作品的内在意蕴与文化价值。从文化认同视角研究田汉新编历史剧,不但可以消除文学史、戏剧史对田汉新编历史剧的偏见,而且也为重新审视戏剧的历史价值与艺术地位开启全新的大门。田汉新编历史剧不但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方面成就卓著,而且因其诗人气质投射进剧作中显得独树一帜,为中国当代剧作家主体意识的构建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4.
戏剧是西方文学的主要文类,约四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一的西方文学作品以戏剧的样态存在。戏剧是要表现冲突的。意蕴深刻的剧作,其冲突并不局限于人际冲突,也包括境况冲突。境况只有在与人发生关系时才有可能成为冲突。将境况人化是剧作家表现境况冲突的有效途径。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初步尝试了境况的人化。奥尼尔在《琼斯皇》中绝妙地实现了境况的人化。奥尼尔在三个方面发展了丹纳的艺术哲学。借助于境况的人化,奥尼尔赋予其剧作以深刻的存在意识。  相似文献   

15.
有的文学史家把《原野》看作是曹禺戏剧艺术创作中的败笔(参见田本相《曹禺剧作论》);当作是曹禺创作道路上的曲折(参见辛宪锡《曹禺的戏剧艺术》)。美国威士康辛大学中国文学及比较文学副教授刘绍铭,1966年撰写博士论文《曹禺论》时,运用法国派早期的输入性影响研究法分解曹禺剧作,认为《原野》受奥尼尔《钟斯皇帝》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启示 中国戏剧若从宋朝算起,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剧种繁多,观众广泛,同人民一直保持着联系。到了元代,戏剧曾出现过鼎盛时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产生了有名的剧作家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出现了反映古代社会问题并起了重要影响的名剧《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等。这些剧作至今仍属艺术珍品,保持着旺盛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莎乐美》戏剧意象论析吴学平《莎乐美》是英国著名的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创作的一出独幕剧。对这部剧作,我们历来过多地关注它的唯美主义思想内涵,而忽视了对其艺术技巧的探讨,特别是对剧中独具匠心的戏剧意象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戏剧意象在戏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除了诗歌创作,泰戈尔还写有大量小说和剧作。泰戈尔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学经验,通过《四个人》、《家庭与世界》、《修道士》、《国王与王后》、《齐德拉》、《红夹竹桃》、《邮局》等一系列小说和戏剧作品中的寓意象征性叙事手段,能动运用象征主义的技巧方法和艺术手段,引领着印度的小说和戏剧艺术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人学者刘绍铭先生对比较文学研究有素,近年来从事曹禺剧作的研究,用英文写成《曹禺论》、《曹禺所受的西方文学的影响》等专门论著。在海外影响颇为广泛。还写有《小说与戏剧》一书,共分两辑。按《曹禺论》(中文版)系一九七○年香港文艺书屋出版,和《小说与戏剧》第二辑论述曹禺剧作的中文稿单行本内容及出版单位全同,实为一书。此次汇编时,即将《曹禺论》连同所论台湾小说诸文合辑一书,另题新名,于一九七六  相似文献   

20.
"追溯式"是戏剧创作的一种手法,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演变过程。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和中国戏剧大师曹禺都曾在自己戏剧创作中成功地运用过这一手法,并使其成为自己戏剧艺术的特征之一。他们的剧作《俄狄浦斯王》、《群鬼》和《雷雨》堪称是这一手法的典范性作品,可看作中外戏剧文学历程中"追溯式"结构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