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高淳县淳溪镇八字角村大部分土地被征用,农业人口已不足千人。村党支带领村民利用“城中村”的区位优势,发展工业,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站在城市发展的立场上来看,“城中村”便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怪胎”: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脚步日益加紧,原来的乡村也一天天被城市所包围,沦落为“都市里的乡村”,高楼大厦下面,是一片参差不齐、杂乱无章的村庄,我们习惯称之为“城中村”,由此而引发了许多社会难题;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乡村是城郊接合部,区位优势明显,土地迅速增值,村里的集体资产也迅速增加,基本上都是富得流油的“亿元村”,由此也引发了许多社会难题。如果你站在农民的立场来看,“城中村”是城市化把农民—步步逼向城市的边缘,迫使他们考虑在小农经济时代不需要考虑的切身利益问题:农地被征用后,他们靠什么维持生计?谁来帮助他们养老?谁来帮助他们打理突然增加的不知翻了几番的集体资产?是也,城中村,非也,城中村。“城中村”的明天,是大家的明天。于是,我们围绕着温州市的核心区域——鹿城区24个“城中村”的村民如何转化为市民,围绕着“城中村”的集体资产如何处置,围绕着“城中村”的整体去向,做了一些调查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的推进,农民的减少,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结果。在城市化推进的进程中,一些村庄的土地被征用,建成了城区,村民居住地被城区包裹,形成了“城中村”。“城中村”原有管理体制是村委会,如何把村委会纳入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是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中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城中村”改制所遇到的问题大同小异,但改制的路子和措施应因地制宜,各有不同。另外,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并能接受社区管理体制是个过程,绝不是一个改制就能一了百了的事。我们希望各地把你们正在改制所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或改制已完成,在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好的经验、事例告诉我们,以便在全国交流,共同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编者  相似文献   

4.
论城中村改造中土地权属变更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原本在城市周边地区的村庄,如今已在区域位置上成为城区的组成部分,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道特殊景观——城中村。从完善《土地管理法》关于土地征用部分、保障征用补偿依法并及时到位、建立土地权属变更登记制度、完善土地使用监督检查机制、合理界定城中村土地的产权性质和流转制度及完善配套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昆明市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中村"改造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居住在滇池东岸的子君村是彝族支系子君人世代聚居的少数民族村落,迄今仍保留有古老的彝族文化,但是在昆明新的"造城"运动中,子君村原有的土地不断被征用,民族文化也面临岌岌可危的境地。民族地区的"城中村"改造应该更多的关注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文化多样性是城市产生、存在的根本,有益于地方秩序稳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是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积极妥善解决“城中村”问题 ,加快“城中村”转型发展 ,使其真正融入城市 ,是城市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这些村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城中村”的转型发展 ,关键在于管理体制的转变。传统的路子是从村委会转为居委会 ,但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今天 ,不必要也不应该再走这个弯路 ,而应该直接向城市社区居委会跨越性转变。这种转变是必要的 ,也是可能的。要积极探索和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促进“城中村”跨越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建设不断向外拓展,原来近郊农村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城中村”。原来的村民事实上已生活、就业在城市当中,并且不再以土地耕作为主。这种城、农同住一地的状况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特定阶段的产物。这种局面长期保持下去,不仅给城市管  相似文献   

8.
土地征用作为工业化的必要环节对农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具体考察这种影响,以湖南省C县H村为调查点并以Q村为对照组进行实地调研.研究表明,土地征用使村民在生产方式、家庭收入、消费结构、子女教育和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村民生活方式城市化、现代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涂重航 《社区》2010,(7):60-63
城中村被认为是城市发展中的疤痕。广州2000年开始改造城中村,但因费用高昂等原因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直到2007年猎德村改造样本出现——“卖地筹资”。2009年10月20日,广州琶洲村又拍卖了土地给开发商。  相似文献   

10.
深圳城中村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中村是我国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深圳的城中村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成长壮大的;它承担了廉租房的重任,降低了整个城市的运营成本,但也给深圳带来了严重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改造城中村是深圳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城中村的改造过程中,存在拆迁补偿、政策执行、村民安置、外来人员居住等难题,政府应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村民的观念更新和素质教育,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拓展改造资金来源,推进集体经济改革,并做好城中村的替代品——廉租房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三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展迅速,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但城市化发展存在着城市发展道路选择失误、城市规划贪多求大与土地规划不配套、土地征用补偿价格过低损害农民利益、小产权房与城中村问题十分突出、耕地减少过快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等严重问题。因此有必要从严格界定土地征用范围规范政府征地行为、对政府管理土地与建设的部门进行调整、制订配套措施确保失地农民生活有保障、改变现行的政绩考核制度和财政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保证城市化、土地利用、农民利益三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与周边的城市化区域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始终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城中村的"负功能"大于"正功能"时,应打破村中村的空间格局,进行城中村拆迁、开发。但其悖论在于:村民和村集体作为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代理人,在多数情况下并不能主导城中村的拆迁、开发过程,而是将主导权交给城市政府,可能会使自身利益遭到一定程度的侵蚀。城市政府如能遵循"帕累托优化"原则,结合实际,创新城中村拆迁开发模式,可以创造出令多方"共赢"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是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当前“城中村”社区在治理体制、土地产权关系、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失灵”现象。基于治理理论,“城中村”改制工作的关键是彻底改造原有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为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使“城中村”社区的发展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匹配,形成同步发展、良性互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是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改造的重点。城中村村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面临一个新的社会化断层,他们在城市生存技能方面、文化素质方面和城市心理的培养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适问题。解决城中村村民的社会化提升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协调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被认为是城市发展中的疤痕。广州2000年开始改造城中村,但因费用高昂等原因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直到2007年猎德村改造样本出现——卖地筹资。2009年10月20日,广州琶洲村又拍卖了土地给开发商。但卖地筹资弊端已显现,原本拥挤的城中村,在划地拍卖后,只能提高容积率,以达到经济平衡。改造后的城中村是否会更拥挤,成为一个隐忧。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芜湖市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按照慎重有序、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如何科学合理地撤村建居作出有益的尝试。芜湖市撤村建居的主要做法是:由被撤村所在街道办事处、镇按照“土地基本没有”、“人口基本转为城市居民”两个先决条件,根据城市管理的需要,提出“村改居”意见,交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区政府批准。在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对于失地农民而言,唯一能保障其生活就是土地征用补偿。但是,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下,许多农民却出现“征地返贫”的现象。审视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其存在一系列问题,应当从将市场因素导入补偿标准、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范围、丰富补偿方式等方面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遵义市坪山社区在"流动人口是财富"的主导理念下,采取多项管理措施,妥善解决流动人口问题,促进了社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坪山社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火车站西北面,地处城郊结合部,地域面积1.5平方公里.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土地全部被开发征用,是典型的"城中村".  相似文献   

19.
农地征用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农地征用过程中,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其利益必须受到保护。而我国现行的农地征用制度很不合理,这是导致被征地农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根本原因。为了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农地征用制度,即严格控制土地征用的范围;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完善征地程序,赋予被征地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起诉权;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失地农民的安置与保障——基于6省市的典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不断转为非农建设用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土地。“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的数量急剧增加。土地被征用农民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一大隐患。本文主要运用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江苏、广东、北京、浙江、湖北、陕西等六省(市)土地征用与农民的安置保障等问题作了实地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