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的胡同     
在关于胡同的各种研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胡同的名称。我们可以形象地把胡同的名称比喻成一部生活词典,里边包罗万象,有男(刘和尚胡同)女(宋姑娘胡同)老(吴老儿胡同)少(小齐家胡同),  相似文献   

2.
李娟娟 《北京纪事》2013,(2):100-101
每到收获的日节,我都会想起小时候那些长在北京胡同各个院子里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枣,北京胡同里的枣,曾经伴随我度过了多彩的童年时光,在我的脑海中至今仍是一抹难以忘怀的回忆。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2008,(11):62-63
一座城市,如果没有胡同,就如同没有城墙一样,缺乏历史厚重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有人认为二眼井、四眼井等以井为胡同名的称谓始自元朝,并以北京有很多带“井”字的街巷、蒙语“水井”的发音与胡同读音接近等为证据,“假设”胡同与水井有关,即胡同源自元代蒙语水井。经笔者考证,以井为名系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早在建元前已经存在;北京带“井”字的街巷并不多;北京的水井主要分布在菜园圃和大街上;蒙语井的发音明显与汉语胡同读音无涉,胡同与水井无关。  相似文献   

5.
沙林 《社区》2004,(19):38-40
北京古城面貌遭两次劫难 王彬对北京的感情是从小在北京旧城问东跑西窜培养出来的,他1949年出生在北京东城区的府学胡同,亲眼看到了北京城的老建筑一点一点地消失。这个过程长达50年。 “抗美援朝的时候,说是防美国飞机轰炸,把四城都扒了口子,这就是新街口豁口、  相似文献   

6.
炬局胡同悄然隐藏在雍和富身后,距其不过数步之遥。胡同口和所有北京的胡同一样,绿树成荫,电线横飞。然而北京胡同的厉害之处,就是于症实处蕴风雷——这里曾是乾隆爷制造大炮的“炮局”,胡同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7.
刘宝童 《社区》2012,(33):48-48
北京的文化与胡同密不可分,每一个北京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都在这弯弯曲曲的胡同里上演。胡同,就是北京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大公  子言 《社区》2005,(3):44-45
与北京的其他老胡同一样,总布胡同也有一段漫长的发展历史。它早在元代便已形成,明代时属明时坊,由于设有总捕衙署,所以得名“总捕胡同”。百姓以音相传,又称“总铺胡同”。到了清代,此处属镶白旗,至乾隆年间开始称“总布胡同”。清代末年,以南小街为界将这条胡同一分为二,定名为东、西总布胡同。20世纪40年代,位于东总布胡同东段那条南北走向的城隍庙街被改名为“北总布胡同”。因此,如今所说的“总布胡同”实际上是东、西、北三条总布胡同的总称。总布胡同颇有些不同凡响。仅在上个世纪的百年间,这里就发生过许许多多故事。比如,1900年德…  相似文献   

9.
北京前门外的施家胡同里有座"袖珍小学"--施家胡同小学.在那小小的两进四合院里,满装着我们的童年梦想,它就像一条漂洋过海的小船,曾经载着我们走过很远.  相似文献   

10.
宋国强 《北京纪事》2014,(10):101-102
收获在荣宝斋那一年,刁建的画渐入佳境。这一天,他跟一个朋友去逛荣宝斋西画廊。荣宝斋一直是刁建的艺术殿堂。没事的时候,他经常去那里转悠,揣摩大师的意境,学习同道的笔法,每次都会有一些收获。当然,一些很有点名气的画家作品摆在那里却都少有人问津,这样的事情也不新鲜。老来看画的刁健也感到没新鲜感了。他看后脱口而出:"这样的画,我也能画。"也许是太过自信,说话声大了点。刁建性本谦和,平时很少评论同行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海潮 《北京纪事》2010,(7):109-110
沿着终日疯狂喧嚣的西单商业大街往北走,正好一站地的路程就到了粉子胡同。 粉子胡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长约400米左右,东口与西单北大街相连,西口被附近小区用铁栅栏挡住,只留下一个小门供行人慢慢通过。从某种意义上讲,粉子胡同只能算作一条死胡同。  相似文献   

12.
张田 《北京纪事》2014,(8):98-99
砖塔胡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它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全长800余米,宽4米,因胡同东口南侧的万松老人塔而得名。它名气之大,并不是因为万松老人塔,而是因为它的“唯一”。胡同,源于蒙古语“gudum”,而胡同之称,始于元大都(北京)。据元人熊梦祥的《析津志》载,大都北京的城池街制:“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通,通胡同,这也就是说当时的北京城内只有二十九条胡同,而在这二十九条胡同之中,只有一条胡同有文字记载,即砖塔胡同。罗哲文先生也曾说:“胡同一词,虽产生于大都,但其时只有二十九条胡同,而保存延续至今者仅砖塔胡同一条。可以说它是北京胡同之根。”在元人李好古的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生的书童问龙女的丫鬟梅香住址时,梅香说:“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剧中的“羊市角头”,即羊角市,今天的西四;“砖塔儿胡同”即今天砖塔北侧的胡同。从元朝到今天,700多年的时间里,砖塔胡同不但没有因为时代的更迭而消逝,反而连名称都保存完好,这不得不说是北京胡同史上的一个奇迹。在不少留存下来的元杂剧中也常能看到“胡同”一词,如元朝的大戏曲家关汉卿的《单刀会》中“杀出一条血胡同来”,这里便用“血胡同”来形容战争的惨烈。同时期的戏曲家王实甫也在《歌舞丽春堂》中写道“更打着军兵簇拥,可兀的似锦胡同”,虽然在这些戏剧中也都出现了“胡同”一词,但它们更多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来使用,并没给后人留下什么有用的线索。不过从另一方面却证明了“胡同”这种称呼,已经成了当时大都人的一种熟悉叫法。  相似文献   

13.
董夏青青 《社区》2008,(29):10-10
想了解北京清末民初的平民生活,老舍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老舍笔下的北京只是他眼里的北京:街头巷尾蹲着拉车的人,各种做小买卖的人瞅着来往的路人,妓女、杂耍艺人、巡警、商铺老板、大杂院里的老头、妇女和孩子,都挤在老舍笔下的一页页纸里瑟瑟发抖。  相似文献   

14.
李颖 《社区》2009,(21):64-64
我的童年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彼时姥姥家住在北京音乐厅旁边的双栅栏胡同里,大概那时胡同口有两个木栅栏,故因此而得名吧。  相似文献   

15.
故乡的胡同     
北京很大,不敢说它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方我都陌生。  相似文献   

16.
胡同味道     
正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8-1味道在老槐树的浓阴里,味道在老墙皮的缝隙间。胡同味道是带着暖意的温情。别跟老胡同过不去。灰砖灰瓦的胡同与红墙黄瓦的宫殿交辉互映,四合院里的天棚、鱼缸、石榴树沾着皇气。记忆的光影,历史的风尘,岁月的篇章,夕阳下的惆怅,带着泪水的微笑。恢宏而大气,绵长而幽深,凝重而隽永。胡同味道,耐人咂摸,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7.
60年前,住在北京东四的班大人胡同,60年后,思旧重游,思绪万千。童声、童颜不再,但童心依旧。还记得穿开裆裤的日子,不怕风吹雨打,几个小伙伴满街乱跑。大家生活都不富裕,没钱买什么玩具。寻段钢筋,七手八脚弄弯弄圆,制作成铁环,推着玩,满头大汗,喜  相似文献   

18.
<正>舒了先生出生在宣武区龙爪槐,是个地道的老北京。1951年,舒了考入北京铁路部门,1991年,由北京铁路西山疗养院退休。这期间,酷爱文史的他,自学了《中国历史》等文史课程。学习中,他认识到祖国悠久历史的灿烂辉煌,几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1966年的一天,舒了上班路过宣武门,看到宣武门城楼正在被拆除,他意识到,北京的胡同正面临着被拆除的危险。他想到,北京的城墙、胡同、四合院,是北京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果胡同、四合院没有了,那将是北京历史文化一个不可挽回  相似文献   

19.
李栋  潘夏 《社区》2005,(22):51-54
老北京在称旧日繁华的商贸时,曾流传“东四、西四、鼓楼前”这样一句俗说。可见那时的西四大街是如何商贾如云、街井喧闹了。今天的西四北大街,沿袭了旧时的繁华,是现代的北京城中一条仍然极具文化传统的街巷。西四北大街位于西城区中部,是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属新街口街道办事处辖界;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南邻阜成门内大街。西四北头条至八条,是经国内权威专家评审的北京旧城25片文化保护区中的第一批保护重点之一,被誉为“旧城历史精华地段的核心保护区”。这8条规整的胡同群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这里体现了北京旧城最…  相似文献   

20.
叶子 《社区》2008,(1):56-56
闲暇之时,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总会看见一条条胡同内的建筑在翻新,有些胡同口还立着胡同施工的牌子,请行人注意。可是等“胡同工程”做完了,再次行走在胡同里,心里感觉总是慢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