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志昌  张鸣宇 《社区》2005,(11):19-20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难题自己解。”这是武汉市江汉区小夹社区成立门栋管理委员会、开展门栋自治提出的口号。这里的门栋自治曾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门栋自治缘起两位热心人小夹社区隶属于江汉区满春街道,地处全国闻名的汉正街上,北临大夹街服装市场、南连汉正街小商品批发市场,属于商住合一型社区,共有13栋多层或高层楼房,每栋楼房的1~3楼为商铺店面和仓库用房,4楼以上为居住用房。辖区总面积0.038平方公里,现有各类企事业单位10个,大型市场4个,商业网点800余个,服务网点6个。社区的楼房大都是20世纪80年代武汉市…  相似文献   

2.
李雪萍 《社区》2001,(12):21-22
在社区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如何发挥?这个看似普通的问题却往往流于空洞和形式。但是在武汉市江汉区常二社区的15门栋,社区居民却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因为这里的党员与居民已经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3.
永江 《社区》2013,(21):43-43
走进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兴工街道兴盛社区,会被一个醒目的“婚姻文化角”所吸引,这里不仅有“怎样经营婚姻”的宣传板,而且有一个细节格外引人注意,那就是墙壁上张贴的一个个心形布袋。据社区婚姻文化工作者介绍,这些心形布袋是专门用来装居民心里秘密的。  相似文献   

4.
毕成功 《社区》2012,(1):40-40
在长春市东朝阳路附近,有一家小旅店叫"梦瑶旅店",与其他旅店不同的是,店门口摆着一个蓝色的宣传板,上面印着望哨的规章制度,旁边还摆着一面红色的哨旗和一本望日志。据店主介绍,她是"望哨"的负责人,一旦发现火灾等突发事件,她就会及时向社区上报。  相似文献   

5.
《社区》2005,(6):35-35
创建“学习型”社区,关键在于铲除“不良文化”赖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积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着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生活环境。因此,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尚社区本着“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把创建活动与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机结合,坚持一手抓硬件,一手抓软件。在硬件方面,社区新建了三个大型永久性宣传窗,把社区服务网络、办事指南、科普知识、居务公开和社区文明规范等都彩喷编绘入窗,同时还投资万元制作了20个科普生活用语和文明用语不锈钢宣传板,设置在社区中心广场绿地和组团花园,在社区活动中心建立科普宣传栏,并成立社区图…  相似文献   

6.
文静 《社区》2005,(23):15-17
“居民论坛”,通俗地说,就是将居民生活中的事拿到居民中去论说,说出个道理之后,大家照办。然而有谁知道,这个如今风靡全国的解决邻里问题的做法,竟出自武汉市江汉区的一场楼道风波。论坛缘起“楼道风波”1998年的时候,搬进拆迁还建楼——武汉市江汉区德兴村5号门栋的居民用旧物创造了一个楼道“奇迹”,用当地老居民的顺口溜来形容,进门“脱鞋子”,出门“提裤子”,上下楼梯“侧身子”。也就是说,从老城区搬来的居民,大都舍不得把旧东西扔掉,家里的地方又小,于是就想到了占领楼道空间。一开始只有几户在门口堆了一些旧东西,后来,效仿者紧随其…  相似文献   

7.
朱素芳  肖敏 《社区》2005,(12):28-28
2005年5月17日,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13条街道的计生干部和部分居民,纷纷前往唐家墩街香江社区,参加在这里举办的“计生科普进社区”集中展示活动。然而,引人注目的是,这个社区每个门栋一楼大门内侧都“静悄悄”地悬挂着“计生门栋服务袋”。江汉区是武汉市的商贸老城区,居民居住密集,外来人口多。2003年,江汉区计生委在全区114个社区推行“计生进社区”活动,为居民直接提供计生服务。但是,每次社区大张旗鼓举办活动时,育龄居民常常忙于工作不能参加;晚上,社区干部敲响居民家门,送宣传单、计生药具时,对下班回家忙着做饭的居民又多有打扰,当面…  相似文献   

8.
姚亮  陈伟东 《社区》2005,(7):12-13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关社区的社区论坛最初兴起于该社区德兴村5号门栋。5号门栋原是撤迁还建楼,居住着15户50多名居民。因各家各户抢占楼梯走道和拐角处,乱堆杂物,生炉子,楼道里搞得一塌糊涂,邻里之间也因此而相互指责、埋怨。针对这种情况,居委会利用社区广播、板报、墙报、致居民一封信等形式,开展“我与环境大讨论”,在居民中间开展“新房环境是谁破坏的”、“如何做到门里门外一个样”的讨论,鼓励居民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公共论坛和公开对话,让居民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自我批评中修正行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居民们自己…  相似文献   

9.
李霞 《社区》2005,(22):18-18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许多城市旧居住区的共用水表坏损,管道老化,总表和分表的误差以及产生的损耗分摊,引发了居民区的水费收缴纠纷。全国也相继出现了各种水费收缴的案例,如济南的水费纠纷“扯”断了居民用水;青海水费纠纷导致门栋组长与居民互殴;兰州的水费纠纷引发18户居民用水困难。笔者在武汉市江汉区小夹社区调研时发现,该社区5号门栋就水费收缴问题,充分发挥居民自我管理的功能,走出了“共用水表的困境”,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水费收缴制度——分级定价制度。小夹社区隶属武汉市江汉区满春街,地处全国闻名的汉正街。北临大夹街服装市场、南…  相似文献   

10.
熊金超  陈俊 《社区》2014,(36):25-25
基层干部不关心群众冷暖、基层组织软弱无力、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不强……针对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湖北省武汉市积极探索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常态化机制,取得成效。为了密切联系群众,把组织植根到群众之中,武汉大力推进组织进“门栋”,按照300~500户的标准,配备网格员,建立网格党支部,实现小区全面覆盖;整合部门组织资源,按照“人随事走、费随事转”原则,对政府职能部门派驻社区的公安、卫生、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12,(7):35
一位社区干部曾向本刊抱怨,说接到上级通知,第二天上午11点有考察团来社区考察,他们头天连夜制作了7块宣传板,当天一大早又赶到社区做迎接准备工作,结果,考察团临时改变了行程又不来了。居委会一班人算是白忙活了。当问及这样的接待多吗?该社区干部叹了口气说,"多着哩。最密集时,一周有3个考察团队来社区交流考察。真是让人吃不消。"  相似文献   

12.
刘欧洲 《社区》2014,(24):18-19
2014年5月,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胜利路社区以培育“门栋自管组”为抓手,形成了“需求让居民表达,问题让居民讨论,事务让居民参与处理”的“共治”局面。社区“两奏’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启动了以“我爱我楼、楼栋自管”为主题的公益服务项目,社区书记挂帅,两委班子成员每人领衔一栋进行示范,并通过党员作用发挥,居民积极参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真正实现了“注入一个服务设施、设立一个服务项目、建立一个社团组织、形成一种自治机制”的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创投目的,为社区治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沈维高 《社区》2012,(10):15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虹西社区是个开放式老小区,住有1.2万居民,又因周边多企事业单位,暂住外来人口较多,管理难度大。但他们在连续10年获得"南通市十佳社区"称号的基础上,最近又出新招,即集中居民智慧,针对本社区具体情况,集体讨论制订了《邻里公约》,做成宣传板,张贴到各楼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城市社区人文关系的形象写照。不要说同住一个小区,就是同住一楼,相邻楼道  相似文献   

14.
沈维高 《社区》2012,(15):15-15
江苏省南通市韵川区虹西社区是个开放式老小区,住有1.2万居民,又因周边多企事业单位,暂住外来人口较多,管理难度大。但他们在连续10年获得“南通市十佳社区”称号的基础上,最近又出新招,即集中居民智慧,针对本社区具体情况,集体讨论制订了《邻里公约》,做成宣传板,张贴到各楼道。  相似文献   

15.
谁都希望把工作干得很好,您知道吗?要想把工作做到极致,首先得爱这份工作,其次得有一个好的心情。  相似文献   

16.
求职危机把一个地下歌手推向了生存边缘,他正在尝试保安和保险销售工作,挣扎在这个一无所知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欢迎回社区活动!~、~‘产撼萝光明一杜区居霎:}灌一冲黔 办个宣传板, 谁都怕曝光!磕爵{}擎{门lL篆霎薰豁冷箱滋葬粼戮蔚率黔刊,‘启叹架飞线!嶙活创认耘璧当美羹美蠢奏聋油曰蘸象攀攀子峪呀珍耘碧斌于斗石S黔 真丢人! 嘴 J津链孰聚囊宁宁和丁丁 忙中出错@耿光 @宋宝山  相似文献   

18.
林淼收到王培的请柬时,心情有小小的激动。作为一个新人,她觉得这代表着老员工对自己的认可。坐在她身后的米亚随手把请柬放在了一边,低声说:“嘿,又是一颗炸弹!”  相似文献   

19.
档案事业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这是摆在广大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的任务。新时期 ,我们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与时俱进 ,不断增强和实现档案的“四个功能” ,努力把档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12,(10):35-35
一位社区干部曾向本刊抱怨,说接到上级通知,第二天上午Ii点有考察团来社区考察,他们头天连夜制作了7块宣传板,当天一大早又赶到社区做迎接准备工作,结果,考察团临时改变了行程又不来了。居委会一班人算是白忙活了。当问及这样的接待多吗?该社区干部叹了口气说,“多着哩。最密集时,一周有3个考察团队来社区交流考察。真是让人吃不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