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终极关怀与园林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理查德.哈格以及罗伯特.康林等人的园林设计思想与园林设计实例可以看到,西方园林设计不仅有包括美观、功能以及生态主义等在内的形而下的设计思想,同时也有关注终极意义和终极关怀的形而上的设计思想。在园林设计中引入终极意义和终极关怀思想不仅是园林伦理价值的提升,同时也是实现终极意义上设计师自身与观赏者他人共同幸福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一生都在为中国人民以及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人民在邓小平心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是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其理论的终极关怀。研究和分析邓小平理论的终极问题,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邓小平理论的本质,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哲学的基本问题只能是对终极关怀的设定和超越之路的设计。由于各个民族生活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对“终极关怀”问题的回答,其形式、侧重、具体思想内容和理论结构模式各有特征,对“超越之路”的设计,其途径方法也各有不同。这些归结到一点,即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模式有所不同。正是由于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模式的影响和决定作用,各个民族在思维模式与认识方法、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审美观念与抒情方式等文化传统上的各个方面才显示出自己本民族的特征。无视或忽视各个民族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模式,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4.
哲学的基本问题只能是对终极关怀的设定和超越之路的设计。由于各个民族生活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对"终极关怀"问题的回答,其形式、侧重、具体思想内容和理论结构模式各有特征,对"超越之路"的设计,其途径方法也各有不同。这些归结到一点,即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模式有所不同。正是由于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模式的影响和决定作用,各个民族在思维模式与认识方法、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审美观念与抒情方式等文化传统上的各个方面才显示出自己本民族的特征。无视或忽视各个民族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模式,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5.
终极关怀与人的生死问题密切相关,是人类超越生死对立的基本途径。对生死问题的思考贯注于毛泽东的一生。毛泽东超越生死的基本心态是乐观、奋斗,从早年到晚年都是如此,尽管其中也有重要差异;毛泽东将生死问题置于终极性价值关怀之下而消解了生死的尖锐对立,这种终极性价值关怀在早年是抽象的精神实体,即"大本大源",在世界观发生转变以后,则是共产主义理想、人民本位。在人文精神失落、终极性价值消褪的今天,重温毛泽东的生死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人的物化现象日益严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存在,培养学生的终极关怀意识。一方面要在探究终极关怀内涵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终极关怀;另一方面,要在分析当代大学生终极关怀意识欠缺根源的基础上,从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四个方面积极探索大学生终极关怀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试论康有为的终极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文凤 《东方论坛》2004,(2):104-108
康有为以大同理想作为终极目标,从道德和宗教两个层面同时建构其终极关怀体系,不仅实现了"仁"的本体境界的深化与突破,而且使传统儒学的核心接受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洗礼,首开近代终极关怀思想之先河,深刻影响了现代新儒家"内圣开出新外王"的终极关怀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康有为列为新儒家的先驱或启蒙,似不为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终极关怀和超越之路的关系讨论为核心 ,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元哲学讨论构架。在这一构架下 ,重点讨论了中国哲学道德互补的形而上学构成 ,“天道”“易道”“人道”三者关系 ,指出了本然论的中国哲学传统与西方理念论、本体论哲学的异同。最后将中国、印度、西方哲学的终极关怀体系作了结论性叙述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出版走向市场、走向产业,重视图书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出版的终极追求是经济效益,我们更应重视图书的社会效益。这是因为,出版的本质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教育,它通过文化建设与文化积累来教育人、培养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出版业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它的价值追求最终指向人本关怀。  相似文献   

10.
11.
自从20世纪上叶哲学发生“语言学的转向”以后,西方真理观的研究一直是在语言学的框架下进行的。本文首先阐述了现当代西方真理现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理论贡献及其内在缺陷,进而从“生活世界”以及新时代的需求等角度阐明了建立“终极关怀”意义上的新真理观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12.
在重建人类精神家园的伟大工程中,文艺学应该自觉承担一份光荣的使命,即多一点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终极关怀的主要内涵是追问人类生存的终极价值和终极意义,寻求灵魂的归宿。终极关怀的途径主要有:通过文艺基本理论的研究提高对终极关怀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借助文艺史的研究总结人类寻求终极关怀的历史经验;通过文艺批评引导读者发掘并接受文本中蕴含的终极关怀意蕴。  相似文献   

13.
天人合一不仅是理学建构的终极目的,是理学范畴体系的完成,也是理学美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要达成的最佳境界,而这一境界主要是通过“乐”来体现的。理学家对“乐”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他们一方面继承儒学前辈忧乐天下的精神,以大悲襟怀关注现实人生;另一方面又对“孔颜乐处”从本体论层次上加以阐释,从而为士大夫的理想审美人格找到了形上之终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胡丘陵的作品被称为“后政治抒情诗”代表性文本,他的作品有着浓重的历史意识,其在历史的褶皱深处发掘人性的光辉,用全球化的视野和人性的光辉照亮读者的心灵;同时,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以及作品艺术性、政治性和抒情性的高度统一,使得他的作品既有历史的深度、现实的厚度和精神的广度,又在保持思想高度和作品纯度的基础上,最大可能地寓含了散发着诗性光辉的生命情怀、悲悯精神与世界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行政管理法制化过程中 ,一些单位出现了人才外流的现象 ,这直接影响到行政效率的提高。如何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 ?笔者借鉴人本主义的思想 ,联系行政机关实际 ,提出以行政管理人本化作为法制化的补充 ,从而有效地解决人才外流的问题 ,提高行政效率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论述"终极关切"是蒂里希思想体系中具有存在论意义的核心概念和逻辑起点,其自身所包含的内在的逻辑是整个蒂里希宗教哲学体系的纲领;指出了包含在"终极关切"思想里的内在逻辑,即由"人的存在困境"出发,表现为人的经验世界当中的"焦虑",以及作为最终解决的"爱"与"勇气"。  相似文献   

17.
学院教学管理是综合性大学教学管理的核心,学院教学管理应向知识型教学管理转变.按照教学运行管理层次的不同,知识型教学管理可分成过程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讲,它又是一个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知识系统.实施知识型教学管理要求对教学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和重组,提高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加强教学管理的自学习、自适应机制建设,这是学院教学实现知识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与以往的宗教学说相比,终极关切说显然更有概括性和开放性,更能征得"普遍同意",也更易达成"学术共识"。该学说可谓把宗教学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为"宗教比较"和"宗教对话"提供了"一个终极意义上的平台"。"终极关怀"在理论上取得并建立了宗教对话的共同基础,为宗教和平对话提供了前提条件,为达到各宗教和谐共处,进而推动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9.
回顾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历程,可以看出我国对教育管理专门研究的时间不长,理论研究不深入,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本文在分析困惑的基础上,认为教育管理研究理论的本土化,研究范式的综合化,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问题的多元化是我国教育管理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与人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正经历一场改革,倡导法治管理和人文关怀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协调与统一是本文的主要思想.本文主要从高校管理开始发生转变的观念入手,分析了高校管理法治化历时背景,以及管理过程中人性化的缺乏,提出法治化管理和人性化相结合的模式,并从制度、实体和程序三个方面入手提出高校管理法治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