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倚声之道徽纆过严则拘束而不灵声律不精则扞格而难入盖天机人事欲兹判焉声依永律和声尚书云云词之工用已尽此而无馀蕴虽然此道之自外焉耳抑又有内心之心焉深静以立其体凄惋以致其用比於诗家之放纵江山正自分途而驰矣幽怨凄丽女子之能事自李清照以来代有作者清代庄盘珠吴苹香声誉著一时亦差得艳丽之致耳张子野伤於情言才似稍替矣柳耆卿酣於景言韻又稍逊矣皆女子之所习者也大抵命意遣词圆稳易而精紧难风韻尤难卒章尾声  相似文献   

2.
刘栋梁 《云梦学刊》2012,33(5):135-137
歌唱是情感的艺术,以声传情,以情动人,情声交融,声情并茂是歌唱者追求的理想目标。但也有不少歌者舍本逐末.一味追求声音的炫技或表演的花哨,以至于所唱之曲难有动人心扉之妙。从情与声的关系展开分析,就如何才能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帮助歌唱者树立良好歌唱理念。  相似文献   

3.
<正> 潘岳,字安仁,是西晋太康文坛与陆机并驾齐驱的重要文学家。可是由于他的无行,后人多扬陆抑潘。黄子云说:“安仁情深而冗繁,唯《内顾诗》‘独悲’云云一首,《悼亡诗》‘曜灵’云云一首,抒写新婉,余罕佳构,昔人谓之潘江,过矣。”(《野鸿诗的》)也有大是潘岳文学实绩的人。陈柞明就说:“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拆,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不能裁节,有逊乐府古诗含蓄不尽之妙耳。安仁过情,士衡不及情;安仁任天真,士衡准古法。……故安仁有诗而士衡无诗。钟嵘唯以声格论诗,曾未窥见诗旨。故其云  相似文献   

4.
薛青涛 《船山学刊》2013,(1):138-142
王阳明及门弟子中共有16人49首词传世,这些词极少男女怀思之情,主要以交际应酬为主,或友朋酬赠,或羁旅乡思,或论学述怀,皆“有为”而作,是典型的“诗人之词”。他们的词尽管在题材内容上没有突破,但在写法上,能够秉承王阳明为文“修辞立诚”之理念,直抒胸臆,不刻意雕饰,不作浮言虚誉,具有“真”与“诚”之特质,实开明中后期词主情、求真风气之先声。  相似文献   

5.
小议摹绘     
视觉和听觉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两个最主要感官,耳可听万籁之声,目可视万物之形。燕语莺啼,戛玉敲冰,能进于耳而感于心;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可人于目而摄于脑,人们才觉得大千世界有声有色,生活也才感到有滋有味。摹绘正是适应人的这一既是生理的又是审美的需要的。 摹就是摹声,即把事物的声音用象声词如实地描绘下来。语言中用上象声词,被描写的事物就活动起来.读者八音入耳也就倍觉逼真生动。正因为如此,一部《诗经》,象声词数不胜数:“关关睢鸠”、“交交黄鸟”、“鸡鸡喈喈”“呦呦鹿鸣”……读者通过联想,因声入形,睢鸠,黄鸟等形象就会觉得更为贴近。 摹声使语言具体形象化的作用还表现在它可以使读者通过自己的联想由声悟景,由声会情。读者读了“坎坎伐檀兮”的诗句感动的不仅是伐木的声音,还有奴隶一下紧接一下挥斧伐木的镜头;读了“唧唧复唧唧”的诗句,感到的也不单是织布机的声音,更有木兰紧张挥梭的画面;“丝细缲多女手疼,札札千声不盈尺”(白居易《缭绫》)让读者感到的不仅是织绫的“札札”之声,更有织女的悲苦之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让读者想到的也不仅仅是“嘈嘈”,“切切”的琵琶之声,也有琵琶女的“悲怨暗恨”之情。读者由声而感形、悟景、会情,对作品的理解就更为深  相似文献   

6.
王佐宦游二十馀年,与人交游中,写有不少赠答唱和诗。或主动写赠对方,或为主人所作题诗,或应友人之请而作,从中见其厚道之性,真挚之情,见其才识,"激浊扬清,臧否人物。"大致有六方面内容:劝勉亲戚子弟,慰藉友人;赞颂友人的德行、才艺、武艺;送别诗以贺上任并抒难舍之情;思友诗写怀念之情;寄友人诗以写怀乡之情;在唱和诗中吐露己怀。分析这一类赠答唱和诗之渊源前人处,不少化自屈原赋、陶渊明、杜甫、韩愈等人诗作,也有的词语出自史书。  相似文献   

7.
<正> 陈子龙(字卧子,号大樽),“诗轶三唐”,词居明代“第一”,诗风“高华雄浑”,词风却“以婉约为正”,诗庄词媚,风貌迥异。欲解其因,当知其词学观之宗旨。一子龙词学观主要见于有关书文序论。其首要观点便是认为词体有盛衰不可倒转:“词者,乐府之衰变,而歌曲之将启也;然就其体制,厥有盛衰”。并详其说曰:“自金陵二主以至靖康,代有作者:或秾纤婉丽,极哀艳之情;或流畅澹逸,穷盼倩之趣;然皆境由情生,辞随意启,天机偶发,元音自成,繁促之中,尚存高浑,斯为最盛也。南渡以还,此声  相似文献   

8.
法家在先秦诸子中是一个重功利、重实践、不假虚饰、崇尚理性的重要流派。法家的美学思想 ,也相应地表现一种简单直接、粗犷明快、坦率朴实的风格 ,这一风格具有朴实无华之美、大音希声之韵。而这种美韵 ,在韩非的美学观里得以痛快淋漓地展现出来。韩非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 ,毋需人工修饰 ;装饰起来的美是不真实的、虚假的、无用的。另一方面 ,“文”或“美”都要“以功用为之的彀” ,即以符合“阶级”的功用为准则。韩非子特别反对“文辩辞胜而反事之情” ,反对“艳乎文丽辩说之声”而不求功用的形式主义 ,主张文化娱乐活动注重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之"情"可谓意蕴深远。贾宝玉的情感以"情不情"为特征,是一个包含了"色欲"与"纯情"的情感世界,寄寓了作者"情"的理想。黛玉之"情情"与宝钗之"情时"分别代表了宝玉的两种情感诉求而不可兼得。"兼美"钗黛的秦可卿作为贾宝玉的知"情"之人,是作者将两种情感糅合在一起的一个尝试。饱含着作者审美理想的秦可卿早早地退出舞台,为小说的结局奠定了悲剧的基调。  相似文献   

10.
儒家推崇情之真并以之作为"仁"、"礼"的一个核心标准,这种推崇蕴含着以情之真涵盖情之善的理论路向,并最终导致了情之真与情之善问冲突和紧张.儒家对情之真与情之善内在紧张和冲突的揭示和消解努力,在心性伦理的形式下不可能普遍有效.情之真与情之善紧张和冲突的消解之方来自社会现实而非心性之内.  相似文献   

11.
刘嘉璐 《兰州学刊》2012,(8):209-210
歌唱演员要具备一定创造力才能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感情真挚,这种创造力能让歌者把歌曲有血有肉地、活生生地展现在听众面前。文章通过对具体歌曲的实践性研究和具体分析,探讨了如何运用以情带声,以及情与声在歌唱艺术表现中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代兴亡之际忠节必盛故曰疾风知劲草宣统四载之乱何其酷也匹夫一呼而诸侯麋奔九州四裔不闻呵叱之声当是之时有人焉以身殉道皭然自洁如屈子之怀沙申徒之蹈河求仁烈於夷齐就义出於从容可不谓之奇士兴起乎百世之闻者乎吾县何廪生死於惠州而攸人胡君国瑞自沈於弥勒县署东井乃知天下  相似文献   

13.
《妇女离异律例偶笺》最能反映沈家本有关"情法"关系的原理。法律规定(规范)被他区分为"法"与"情"两部分,"情"包含在广义的"法"(法律规范)中。狭义的"法"是原则性,"情"是灵活性;"情"分为主观之"情"与客观之"情";主观之"情"的表述一般是"愿"与"不愿"(离异),客观之"情"为案件外在情节,一般指案内之"情",有时也指案外之"情";"理"有时被表述出来,有时可由分析而得,大多是妇女"从一而终"之类;沈家本更强调"情"的满足,对一味执法而不顾情的做法和倾向是反对的。  相似文献   

14.
论冯梦龙的情感美学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梦龙(1574—1646)是明清时期情感美学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①。他的情感美学观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即情本论、情教论、情爱论、情理论。下面对此进行专题阐析。一、情生万物、“情本永在”的情本说冯梦龙高扬情感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旗帜,坚持以情为本,强调“情本永在”、“情之可久”,对情感属性作了本体性规定。“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皆幻设,惟情不虚假”②。这里肯定情生万物、情之不灭和情之本真,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把情感视为世界存在的终极本原和一切生命创造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5.
问天命所有、而众人有之者、圣人皆有之、人以情为有累也、圣人不去情、人以才为有害也、圣人不病才、人以欲为不善也、圣人不绝欲、人以术为伤德也、圣人不弃术、人以忧为非达也、圣人不忘忧、人以怨为非宏也、圣人不释怨、然则何必别于众人乎、答圣人发而中节。而众人不中节也。中节者为是不中节者为非挟是而行则为正。挟非而行则为邪。正者为善。邪者为恶。而世儒乃以善恶言性邈乎辽哉。问人心中大段恶念、卻易制伏、最是那不大段计利害、乍往乍来底念虚、相续不断、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美学观念钩沉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一是论述“风” ,是中国先人因触觉感受而生发的审美观念 ,由《周易》、宋玉《风赋》及以后由“风”构成有“风采”、“风韵”等审美话语可证之 ,流传到日本而形成日本歌论的“风的美学”。二是论述“音”不同于“声” ,“声成文 ,谓之音” ,具有美的意义 ,“音”因情而美 ,是形成“乐”的主要因素 ;“章”与“音”相关联 ,是由听觉美感而来 ,“声一无听” ,“六鼓四金”之音 ,可能是“章”字构成之由 ;“章”本义即音声之美 ,后又引申有色彩美、美之“彰显”等义 ,“文章”一词 ,即是合形色美与音声美而成。  相似文献   

17.
邹元江 《中州学刊》2002,(2):150-154
学界普遍认为汤显祖以情抗理即宋明理学之“理” ,本文认为这是不确切的。汤翁《牡丹亭还魂记题词》是针对达观“情有者理必无 ,理有者情必无”而写的。达观的“理有”、“理无”之“理”即“真心一元论”。汤翁是明确反对“真心一元论”的 ,并非仅仅用“禅家习用的机锋轻轻一点”含糊过去  相似文献   

18.
古四声臆说     
一说语言音韻上之声调与永明以来诗赋文章上之四声异趣不能併为一谈乐记曰:「声成文谓之音。」又曰:「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然则音者,比合众声,生变成方,因轻重高下之文,以矢意发情者也。情意万殊,则轻重高下之文随之而异。五音二变不足以尽之;六律六吕不足以尽之;七宫八十四调亦不足以尽之也。先民举其大体,等而类之,命曰宫商角徵羽。虑其未备,又曰清濁为异,大细为异,疾徐为异,长短缓急为异。盖皆  相似文献   

19.
在花红柳绿的山乡,最动听的是采茶女那宛转的情歌?在苗青水亮的田野,最悦耳的是牧童那悠扬的笛声?不,是铜管乐,是那雄壮粗犷的管乐之声,激动你的心,扇起你的情,将你牢牢  相似文献   

20.
即事有序     
右诗既就芾棠居士为余言其家、每于日高春时、庖丁临池涤器、撒饭水中、诸水族咸出就食以为常、或因事少(?)、则皆躍出水面以俟、此与化书所截庚辛二氏畜鱼闻憑栏策策堂堂之声、皆踴躍而出、情事相类、东坡云、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感触鄙情、更以一律奉赞、非鱼非我别形躯即我即鱼性不殊肯与东坡参妙义勝从西竺礼浮屠庚辛自昔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