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本文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路径和方法,强调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蓬勃生机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韩振峰 《兰州学刊》2011,(1):20-22,2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内在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马克恩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既有机统一又与时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与时代、与人民群众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灵魂,统摄时代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结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但是它们究竟统一在哪个哲学范畴?目前学界正是困于没找到开启“三化”整体研究的总钥匙,而使他们对“三化”各自的定位及其相互关系出现较大分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并统一于这个哲学范畴当中.若从认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化是大众化的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目的,而时代化是对中国化、大众化的动态补充;正确理解它们的各自的定位及其相互关系,不仅可以澄清一些理论的误区,而且对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等貌似相同的命题区分开来,明确它们之间的重要区别,并由此弄清和把握一系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的系统工程.分析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从历史进程、逻辑关系、现实要求三个层面阐述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整体着力,其中全球化语境是战略空间,解答中国现代性问题是重大任务,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持久互动是永恒命题,通过这三条实践路径的协同展开,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理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空间很大,问题很多,任务很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使其变成群众的精神和物质力量。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首先要认真学习、研究、弄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既要防止有人借错解和歪曲马克思主义为私有化提供理论支持,又要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僵化观点。  相似文献   

8.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课题。回顾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探索,经历了1919-1949年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49-1978年的延伸与准备、1979年至今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个发展时期。回顾这一曲折前进的历程,将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既有机统一又与时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命题后,学术界又重新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新的理论成果。但目前的这一研究,仍存在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必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决定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偏离的历史主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需要。实现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性互动,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国情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并使中国现代化在器物、制度、观念以及主体自身层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正确把握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进而在实践中自觉推进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为土壤、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三大因素互相结合共同作用产生和发展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统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中国革命和建设两大实践主题和两种发展逻辑完整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历程和理论成就。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现实关怀、实践来源与人民大众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其真正意义上具有"大众性"的特点,具备大众化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走向人民大众,实现理论自身与人民大众的结合."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前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的,马克思主义既是大众化的产物,又须走向大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就是使马克思主义面向大众的价值取向从理论变为现实,因此,必须以大众为中心,立足于大众的现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要成为大众日常践行的价值观或人生追求,必须取得文化领导权,在市民社会或大众文化领域赢得认同。而在这一过程中,受众广泛的中国影视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影视的重要作用,中国梦应作为常识哲学融入影视创作之中,成为中国影视的身份标志。以通俗平易的形式讲述中国故事,书写民族经验,表达自由和梦想,真诚传达人类伟大的情感和友爱的精神,不仅是全球化时代中国影视走出去的战略根本,也是中国梦影视传播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既是政治宣言,又是行动纲领.它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对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作了新的表述,将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总结的理论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所包括的理论之间是原创性理论与传承性理论的关系,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源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着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李楠 《学术探索》2013,(1):44-48
马克思所设想的理想社会源于对西方传统哲学的超越,是一个消灭劳动异化的个人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然而,在现代社会,这一理想遭到了西方思想家的质疑,人类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仍然是尚未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为实现马克思的理想而进行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顽强探索,寻找一条人类能够走出来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人类性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形成这一命题的实践生命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理想的结合,建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两个方面。传统社会主义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又不能把握它在中国发展实践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一系列新的论断,全面创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海选”源于吉林省梨树县,后被国家立法所认可,现已作为选举的模式推向全国广大农村。从“海选”的实践中分析“海选”,看其利弊,利大于弊,利是主流。发展和完善“海选”,既要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也要在实践中除弊兴利。只要在“海选”的实践中坚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的作用和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作用,其弊必将得到克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有其真理维度,也有其价值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可以归结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四大价值目标均有其特定的涵义,有其不可相互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四大价值目标并非等量齐观,在最根本的意义上,前三者都服务于人民幸福.四大价值目标的确立,有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特定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必然结果.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并分析二者统一的过程和基础,是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