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兴起的桂林抗战文化研究,是广西社会科学领域一项对文化积累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兴科研项目。这里,就桂林抗战文化十年来的研究概况,包括工作成果和存在问题,作一个回顾性的述评。一、桂林抗战文化研究缘起桂林抗战文化研究的兴起及其重大意义是由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论桂林抗战文化的国际性曹裕文桂林,在八年抗战中享有盛名.是国内大名鼎鼎的文化城,同时也是国际上一个久负盛名的文化中心,即是说它的抗战文化具有国际性。桂林的抗战文化,其所以具有国际性,是由以下因素构成的。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国际性,决定中国抗战的国际...  相似文献   

3.
略论桂林文化城的鲁迅研究论著刘泰隆从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到1944年11月桂林沦陷之前,中外的大批文化人聚居桂林,掀起了蓬勃发展的抗日文化运动,桂林成为全国抗战文化中心城市之一,俗称“桂林文化城”。本时期中外作家在桂林撰写或发表出版的鲁迅...  相似文献   

4.
桂林抗战文化在世界反法西斯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盘福东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过去了半个世纪,一切问题研究透了么?当然不是。所以应当研究从1938年下半年到1944年上半年这一段佳林抗战文化对世界反法西斯文化的贡献。它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以...  相似文献   

5.
论抗战时期群众性救亡歌咏运动之成因彭超抗战时期,作为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音乐,其影响是重大的,其意义是深远的,其内容是丰富的。然而,当我们仔细浏览半个世纪前的抗战音乐文化,纵观抗战时期的北京、上海、武汉、重庆、桂林、昆明以及其它国统区的大中...  相似文献   

6.
桂林抗战时期的世界反法西斯文化研究资料索引魏华龄,郭维娟世界反法西斯总论桂林城里的两朵鲜花—日语训练班、俄文专科学校曼非《抗战文化》1939.1.1论敌人的文化进攻与我们的对策黄药眠《救亡日报》1939.2.2.1版欢迎我们苦难中的国际友人于竹如《救...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广西省教育会、生活教育社、广西省教育研究会、桂林市教育会、中国教育会桂林分会等教育社团在桂林十分活跃.这些教育社团多次举行会议,讨论教育问题.为了推进教育的发展,各社团还创办了教育刊物.桂林各教育社团不仅致力于发展教育事业,也十分关心战争进程和抗日文化的发展,教育社团在抗战文化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桂糊社团的演进及其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戏剧社团的组织形式及特点,不仅反映了抗战时期戏剧体制和机制的发展特色,而且体现了中国戏剧现代化的历史面貌。桂林文化城的戏剧刊物,在传播戏剧理论、总结戏剧艺术实践经验方面,积极地推动过中国抗战戏剧运动。  相似文献   

9.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大批文化人先后云集桂林,投身抗战救亡文化运动,桂林遂以“文化城”蜚声中外。出版业空前繁荣,报纸杂志琳琅满目。文化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据不完全统计,约有四十个左右。有些全国性社团,还在桂林设立总部。1939年10月2日,桂林文艺界“本‘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之原则,联合全桂文艺界一致为  相似文献   

10.
抗战文化是桂林历史的丰碑。桂林抗战文化所孕育的抗战精神,是时代的产物,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已经深深地熔铸于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继承抗战优良传统,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桂林抗战文化研究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抗战文化研究,应追溯至60年代初,当时,《广西日报》副刊专门开辟“桂林文化城忆旧”专栏,先后发表了夏衍、司马文森、周钢鸣、秦似、李任仁、林路、汪巩、洁泯等当年在桂林工作和战斗过的文化人的回忆文章,与此同时,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还专门组成了“抗战时期桂林文学研究组”,对桂林抗战文学史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并编成《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文艺史料》初稿,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运动、文艺理论与作家作品研究、桂林抗日战争时期文艺界活动大事记、文艺刊物介绍等,内收郭沫若、茅盾、邵荃麟、夏衍、田汉、熊佛西、焦…  相似文献   

12.
唐正芒 《云梦学刊》2000,21(2):27-30
湖南抗战文化运动十分活跃,在中国抗战文化史上应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上篇从文化.名人汇聚、抗日团体与文化阵营、进步报刊及新闻出版、戏剧歌咏等文化活动诸多方面介绍了长沙抗战文化盛况。下篇概括介绍除长沙以外的湖南其它地区的抗战文化运动情况,并探讨了湖南抗战文化运动的经验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桂林文化城团结抗战的旗帜韦文华抗日战争时期,在桂林文化城的上空,飘扬着一面鲜艳的爱国主义旗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共产党人和非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国内同胞和海外侨胞,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救亡艺术家由沦陷区撤到西南大后方,使桂林成为大后方抗战文化活动中心之一,出现了文人荟萃、艺术繁荣、作品丰硕、出版兴盛、艺术活动频繁的繁盛景观。桂林抗战文艺的繁盛,促成了桂林"文化城"的美誉。  相似文献   

15.
在抗日战争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里,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使山水甲天下的古城桂林,迅速成为国统区的抗日文化中心之一。成千上万的不甘做亡国奴的志士仁人,怀着满腔热忱,自四面八方云集桂林,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文化救亡运动。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木刻艺术,以崭新的姿态出现于这个文化城里,并成为文化救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批有志于艺术的青年和木刻家们,在国家有难的紧急关头,毅然奔出画室,踏上了抗日救亡的征途,他们在桂林组织艺术团体,出版艺术刊物,培养艺术人才,团结文化人员,进行艰苦的创作,把木刻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一、桂林抗战木刻运动的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16.
抗战八年,我基本上是在桂林度过的。中间虽然去了香港一年,桂林沦陷后又在昭平黄姚呆了不到一年,其余六年多的时间都住在桂林。在抗战期间,桂林是大后方的一个文化城。若从某种意义来说,桂林在抗战文化中所起的作用甚至超过重庆。因为重庆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直接控制下,对图书杂志的出版实行严厉的审查制度,而桂林的自由空气比较浓厚,有大批进步文化人士集中到那里。我记得的有:李四光、李达、胡愈之、陈翰笙、孟用潜、陶行知、陶孟和、张志让、欧阳予倩、夏衍、范长江,白鹏飞、田汉、梁漱溟、林励儒、邵荃麟、张友渔、沈志远、杨东莼、陈此  相似文献   

17.
论桂林抗战文化的国际特性刘寿保日本、德国帝国主义发动的法西斯侵略战争,是灭绝人性的残酷、野蛮、疯狂的战争,是毁灭文化、文明,愚弄人类的非正义战争。战争最后以德、日、意法西斯侵略者的彻底失败,以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而告终。桂林一地,在这场战争中历...  相似文献   

18.
桂林,在抗战前,是一座仅以“山水甲天下”闻名,而在其它方面均默默无闻的南方小城。是什么原因使它在战火纷飞、山河变色的岁月里竟成为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城”,为抗日救亡文艺运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呢?笔者认为:抗日战争局势的发展变化是“文化城”形成的客观依据;蒋桂矛盾所造成的桂林的较民主空气是进步文化人生存发展、大显身手的特殊环境;良好的自然地理及社会人文条件为文化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战时桂林文化运动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下面分别论及。  相似文献   

19.
《桂林抗战文学史》评介左超英《桂林抗战文学史》最近已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翔实而系统地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抗战文学历史全过程。当年在桂林活动过的茅盾、巴金、夏衍等众多文学家对该书给予了大力支持。由全国文联常务副主席、著名画家尹瘦石题写书名,中国社...  相似文献   

20.
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桂林抗战文艺辞典》(以下简称《辞典》),收入桂林抗战时期有关文学艺术方面的人物、作品、论著、报刊、社团、文艺活动的条目1900多条,全书65万字,是研究抗战文艺不可缺少的工具书。早在1980年,广西社会科学院就组织了一批研究人员收集整理桂林抗战文艺资料,先后出版了《桂林文化城纪事》、《桂林文化城概况》、《文艺期刊索引》、《西南剧展》、《欧阳予倩与桂剧改革》等研究资料专集,为编撰《辞典》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可见,《辞典》是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