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史学科定位一度曾陷于尴尬失凭境地,治清代历史者无暇俯视晚清,治民国历史者不遑上溯清季,殆至上无依凭下缺延伸,无所归宿。近数年来,情形大变。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晚清史研究室牵头,欲聚合同仁,倡导晚清史学科独立格局,寻求清晰定位。盖因数年来该领域学人辛勤耕耘,追随者缕缕不辍,名山事业意识尤显,筚路蓝缕,  相似文献   

2.
学术资讯     
1.第二届晚清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由河北师范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联合主办,承德市文物局、苏州大学和太平天国史学会协办的第二届晚清  相似文献   

3.
刘开军 《人文杂志》2013,(4):93-100
晚清时期是中国史学批评从传统走向近代的过渡阶段。在晚清史学批评史上,外国传教士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型史学批评主体。美国传教士卫三畏、丁韪良对中国史学的批判,既为我们审视中国史学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同时也流露出传教士的文化优越心理和将本国的价值观念、学术理论普世化的倾向。英国传教士艾约瑟、慕维廉、李提摩太通过评骘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对中西史学进行比较评论,开晚清西方史学批评的先河。德国传教士花之安以出人意表的史学视野阐述了有关史学批评的作用、原则、批评者的素养等理论问题,在晚清史学批评家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同的文化与信仰导致来华传教士与我国史学家在史学批评上的异趣。循着这些差异,能够看清楚晚清史学批评演进的多元途径与图景,也有助于深入思考中西史学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国家构成要素既是国家观的核心内容,又是国家观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晚清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对国家构成要素所做的深层思考和诠释,从根本上回答了构成国家的主体与核心以及国家最高权力的归属等重大问题,直接地推动了晚清国家观的变革,是晚清时期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是对古代王朝观及其所竭力维护的君主专制国家制度的进一步批判和否定,向广大民众进行国家思想以及由此而生的爱国心和社会责任感之启蒙过程,对当时最大限度地宣传、动员和组织广大民众投身于御侮雪耻、救亡图存之爱国运动中无疑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而这也正是当时中国社会所亟待解决之事。  相似文献   

5.
武术是以拳术技击为主要特征的中华国粹,在晚清,于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诸多拳种与流派。它的兴盛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由于内忧外患而引起的社会动荡不安,使人们不得不谋求自卫和互卫,纷纷练拳习武。一些社会团体和组织也比较注重吸收武术文化。民间习武者素重武德,推崇忠勇义气。在民族危难深重的晚清社会,奋勇投身抗击侵略、改造社会等斗争,以武术来捍卫国家民族利益,成为晚清民间武术的主流。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论坛》2007,(9):158-158
由河北师范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联合主办,承德市文物局、苏州大学和太平天国史学会协办的第二届晚清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6~8日在承德市召开。这是继2006年8月在苏州召开的第一届晚清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  相似文献   

7.
李卫民 《晋阳学刊》2012,(2):3-10,24
导语:多年来的晚清史研究,一直是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化史和清史的分属学科,多种学术视角和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令晚清历史研究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收获了大量高水准的学术成果。目前,晚清史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正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晚清史应该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史学学科。董丛林教授是主攻晚清史的资深学者。多年来,董先生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注意更新、改进研究方法,在一些方面建立新的研究体系,他的诸多研究成果广受好评。此次,董先生接受本刊采访,畅谈他对深化晚清史研究的真知灼见,自有利于相关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爱平 《学术界》2006,(5):227-234
作为晚清著名外交家、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兼学者,黄遵宪一生著述丰硕,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系统概述了近百年来有关黄遵宪诗文著述的整理、编纂和出版情况及其对于清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晚清出现了一股编纂新学书目的高潮。它们通过提要、类序、自注等多种形式,评论晚清新学历史书籍,体现出浓厚的民族本位史学意识。这表现在三个方面:在批判世界史编纂的语境中争取中国史家的话语权;在对外国(主要是日本)学者所撰写的中国史的批驳中进行国民爱国主义教育;著录、评论中国史家的新学历史撰述,反映出晚清史学的自我期许与学术自信。晚清学者身处内忧外患之中,在所撰写的新学书目中,通过对兴亡史和变法史的评论寄予了保国、强国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0.
《奇冤纪闻》为晚清新疆官员游春泽所著。该书围绕一桩晚清伊犁善后贪腐案而展开,详实记载了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的善后经费使用、新疆官员之间的权力博弈以及晚清新疆的政治生态情况,为研治晚清新疆历史、深化对晚清新疆社会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并且进行向心化运动时,建构了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中国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诞生了一个公民社会,这是中国公民社会的不例外之处。但中国的公民社会并非与国家互动互塑,国家的选择性培育导致了国家与社会之间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不平衡发展,这是中国公民社会的例外之处。从全球视野来看,相对于中心地区理想类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而言,晚清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欠发达的。  相似文献   

12.
科举考试在晚清走向衰亡,是晚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剧变的必然结果.本文以晚清科考条例<钦定科场条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晚清科举考试的法律特征,为研究晚清科举考试的衰亡与晚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剧变的关系打下基础,亦可为当今的考试立法与改革提供历史智慧.  相似文献   

13.
居于大类的晚清写实小说在笔调与主观意图上仍基本立足于暴露,其所描绘的画卷也形象地再现出晚清社会诸多破裂镜像,体现出有晚清之小说特有的文学生态语境和话语维度。晚清写实小说在延续传统小说的批判立场之下,又传达出某种特质——狂欢。晚清写实小说的叙事逻辑首先体现为对狂欢化的描写,即对晚清现实社会景观的彻底暴露;其次是这种暴露背后的文化狂欢,即个体的宣泄与价值虚无;最后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狂欢。晚清写实小说在重构意识形态的抉择上还略显模糊与含混,但是其早于"五四"文学之于启蒙与审美的民间意识形态话语方式的突显却是极富启发性与现代性的。在中国近现代小说发展历程中,晚清写实小说在叙事话语建构、文学地理视阈、民族国家意识想象、文学边界意识等诸多方面均具有先导性。  相似文献   

14.
晚清秘密教门大多数是从青莲教和八卦教派生出来的,基本上属于罗教系统。步入晚清社会后,由于近代社会变迁,秘密教门的发展出现了相对的停滞。晚清的秘密教门从其宗教色彩、组织结构和与会门的关系来看,应该处于由民间秘密宗教向民间秘密结社的转变期。晚清秘密教门的活动虽然触及到一些时代主题,但从本质上而言是对近代社会的一种反动。  相似文献   

15.
晚清立宪运动的失败原因与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政府丧失了一个较为良好的政治改革时机,它已经不具备实现政治变革的主体资质。财政危机、经济破产以及严重的民族矛盾和族群冲突,导致了晚清立宪运动的失败。晚清立宪运动失败的历史与现实启示:民主宪政始终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瓶颈;危机变革不但不能缓和社会政治危机,更不可能根本解决现实社会政治危机;当今中国已经初步具备实行民主宪政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晚清政治改革中的经济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史上政治改革的呐喊不断激起千层浪 ,改革运行中的经济因素却在顽强地制约着改革的烈演 ;并不彻底的经济改革则又导致了政治统治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变动 ;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需要财政经济的支援 ,更取决于清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中国近代化研究中的模式化倾向不足以涵盖晚清改革的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电报业是晚清社会的新生行业。晚清社会引入电报后,清政府按照近代中国的社会条件建设发展电报业。电报业诞生后,形成官方主导的运行机制。在官方的推动下,晚清电报业逐步进入民间社会,开始其社会化进程。随着电报业的发展及其优势的体现,民间社会开始接受、认同,并开展建设民族电报业的讨论与思考。电报业本身的特殊性及其发展的社会需要,决定了晚清电报业国有化的最终归向。在晚清电报业的社会化进程中,官方高度重视、全程参与、顺势引导,这一特殊现象表明了清廷对电报业的民族性“改造”。晚清电报业的国有化过程,亦是电报业民族性改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近代公共传媒中的晚清域外游记,在传播方式以及书写特质等方面均与现代报告文学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因为其一,晚清域外游记不仅登载于现代报刊杂志上,而且侧重于以纪实方式描述社会、传播信息;其二,晚清域外游记多指摘时事、传达意见,富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其三,登载于报刊的晚清域外游记,在行文方式上多采取比拟夸张、情感渲染等文学性手法,以达到煽动读者情绪、传播新知的目的;上述特质与现代报告文学的三个特点(新闻性、纪实性、文学性)可谓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9.
卢明玉 《河北学刊》2007,27(2):188-191
本文以翻译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文学兴国策》所体现的文本、文化关系。从译本再现晚清中国社会的文化特征、译本受到晚清主流文化的制约,以及译者通过译本对晚清社会文化进行重塑三个方面入手,研究《文学兴国策》与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动态关系。在挖掘作为历史语境的动态文化载体《文学兴国策》中所蕴涵的社会文化语境的同时,分析我们自身以及我们自身的习俗和信仰等文化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付建舟 《中州学刊》2005,(6):221-224
晚清小说处于从古典小说向现代小说嬗变的过程之中,就叙事特征而言,有限叙事、元叙事、内在结构论说化和作为修辞的叙事是最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晚清小说对传统和外来叙事方式的吸收与借鉴,以及晚清小说家主体意识的逐渐加强,小说的叙事趋于丰富多彩,强化了小说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