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采取总量分析方法、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称做宏观经济学。这有别于采取个量分析方法、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微观经济学。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来看,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七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中期,可称为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第二阶段,从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即从早期宏观经济学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产生  相似文献   

2.
一、综观经济学的对象和特点 经济学本来是综合的。但由于研究对象不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将其作了宏观与微观的区分。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而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中期,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先驱者威廉·配弟,马克思美称他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十八世纪五十年代,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和"哈里斯-托达罗"模型,主要是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对劳动力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本文从当前中国农村的制度特点和外出务工存在风险的角度去考虑,利用期望收益、效用函数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工具对劳动力流动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条件下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当农产品价格、期望工资变化后对农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对劳动力流动中出现的现象和政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失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由凯恩斯在《通论》中所创建的西方宏观经济学是以非均衡分析为基础的,为了给宏观经济学寻找一个合适的微观经济学基础,西方在近二十几年来发展了一种非瓦尔拉斯均衡(NON-WALRASIAN EQUILIBRIUM)理  相似文献   

5.
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结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因缺乏微观基础,未能应付滞胀危机而陷入破产的境地.代之而起的货币主义、供应学派等新经济自由主义虽然对治理通货膨胀颇有成效,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宏观措施,使9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再次严重衰退.现实生活要求尽快实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结合,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这也是各国经济学家的夙愿.长期以来,他们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西克斯从资本积累出发,帕廷金从货币余额出发,理性预期学派从合理预期出发,新古典综合派从生活质量出发,试图为宏观经济学建立微观基础,但效果都不理想.其原因是没有找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正确结合点.本文以边际效用为突破口,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结合起来,建立边际效用管理理  相似文献   

6.
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被分割为微观的灵活价格理论和宏观的粘性价格理论两个部分.灵活价格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进行长期均衡分析的基本工具,粘性价格理论则是宏观经济学解释失业与非市场出清的重要前提假设.为了把两种价格理论协调起来,从个体最优行为引出粘性价格就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努力方向,这也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微观基础.尽管如此,价格理论的价值理论缺失还是可能导致主流经济学缺少坚实的"元基础",所以,构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不能忽视对更深层次的价值理论的回归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经济学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博弈论研究方法  博弈论在西方经济学及经济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社会主义经济学引入博弈论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于丰富社会主义经济学内容、利用新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成果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学在为现实经济提供理论指导的同时其自身也要不断发展,凯恩斯以后的西方经济学,在战后已发展起了一个新的体系,即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为对象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原是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主要探讨社会主义经…  相似文献   

8.
产权理论、价格理论与我国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权理论、价格理论与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张道根产权理论是现代经济学前沿理论之一,作为分析、解剖企业制度构造的经济理论,它不同于微观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在我国建立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产权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产权理论与价格理论:关联与差异同微观经济学的价...  相似文献   

9.
雷诺兹(Lloyd G·Keynolds)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他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比较经济学都有较深入的研究.这里只对他的社会主义计划与市场理论作一些评述.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主流经济学将人类的经济活动极其简单地二分为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两个经济活动层面 ,与此相适应 ,现有的主流经济学体系也极其简单地被二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理论层面或两大理论板块。但是 ,有些经济活动层面既不属于个人和厂商性质的微观经济范畴 ,也不属于全社会或国家性质的宏观经济范畴 ,现有的二分化经济理论体系无法对此进行科学定位和有效分析。这种二分化的理论处理 ,在社会经济系统日益复杂化的历史进程中 ,不仅不符合日益复杂化的具有更多层面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实际状态 ,而且更不利于建构科学合理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 ,这方面的局限性在社会经济系统日益复杂化的进程中表现的日趋明显。从系统包容和资源整合的角度 ,按照社会复杂经济系统的真实组织结构状态 ,我们有充分而可靠的科学根据认为 ,可以将经济学分析的理论结构体系分为依次递进包容的下述六观层面 :粒观、微观、中观、宏观、环观、宇观  相似文献   

11.
一、<新宏观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的许多理论观点进行了质疑,并具体地提出了新见,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结构严谨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 罗运贵研究员的力作<新宏观经济学>①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阐述经济学,对目前流行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教科书中80%以上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质疑,并具体地提出了新见,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奇特的大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已成必然趋势 ,学习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从宏观角度对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体系、方法及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进行论证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一 长久以来,国内外经济学界仿效、沿用自然科学的分类方法,在把经济研究分为基本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基础上,一直将经济学分为“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这样两类,并提出了二者之间的区别。 国内学者认为,理论经济学“论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为各个经济学科提供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主要指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主要指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原本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萨缪尔森在阐述自己的基本经济思想的教科书《经济学》的先后十三个版本中,前十一版的情况就是如此。这种情况多年来一直是西方反对主流经济学的其他流派的攻击目标。著名的“两个剑桥之争”的实质正是反对这种简单综合的反映之一。近年来,反对主流经济学的这种“综合”从新的角度产生了。反对者认为主流经济学缺乏牢固的微观基础,现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毫无内在联系,必须重新建立新的宏观经济学。面对这种攻击,现代主流经济学家们进行了新的旨在证明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理论分析。这方面的修订,在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第十三版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杨建文主编、一批多年从事经济理论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协作而成的《20世纪外国经济学名著概览》,最近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1158页,约90万字,以简炼的形式、通俗的文字和突出其主要理论观点的方式,客观地介绍了当代131位著名的外国经济学家及其182部重要著作。该书复盖面宽,包括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各具特色的经济著述,它涉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6.
总量和结构是不同层次的问题 我国经济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究竟是总量失衡为主还是结构失调为主,是经济理论界近几年来争论的焦点之一。这场争论成为深化我国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契机。从理论角度看,这是个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结构问题。从理论体系的范围来说,总供给和总需求等总量及其平衡问题是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对象;包括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在内的结构问题是产业经济学分析的对象,大体上属于中观经济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个问题属于不同的层面,不是二难选择。解决总量失衡的对策,并不能代替结构的调控:而解决结构失调的对策,也不能代替总量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把宏观经济分析微观化,用个体行为直接去解释宏观经济与宏观经济政策问题,创立了所谓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凯恩斯理论最值得肯定的方面,在于它突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长期将市场经济视为实物交换经济的货币面纱观,探讨了微观经济得以正常运行的宏观环境。而当今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分析的微观化,则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倒退到斯密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一致论”和个量总和与宏观总量“相等论”,从而用微观经济学取代了宏观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导致宏微观经济分裂的情况下,企业作为单个资本的个体行为决定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均衡条件,因此用个体行为直接解释宏观经济现象既无科学价值,又远离客观现实。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指出了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人类摆脱宏微观经济分裂困境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西方宏观经济学被我国经济学界引进,其主要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研究发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西方宏观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形成的、对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研究的学说,它的理论观点和理论方法中,既有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庸俗性的一面,又有反映商品经济运行过程的客观的一面,如何有选择地、批判地吸收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合理成分,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就需要对西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宏观经济学的范式转换与体系构建始于 80年代中期 ,此后 2 0多年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吴敬琏、胡汝银、张曙光、樊纲等从中国经济实践出发确立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析角度 ;厉以宁、贝纳西、吴晓求、杨瑞龙等引入非均衡概念 ,并致力于将宏观经济结论置于合理的微观分析基础之上 ;樊纲、张曙光、王利民等引入了制度分析 ;李拉亚、宋国青、薛万祥、陈学彬等引入预期与博弈分析 ;陈东琪等系统化了在 80年代末与 90年代初形成的微调理论 ;郑超愚尝试构造一个一致的能够在其支持下开展竞争性研究的宏观经济分析理论框架。经过上述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学已初步形成了融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波动分析与增长分析、技术分析与制度分析、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于一体的理论构架与体系。依据理论基础与政策主张的差异 ,还形成了分别以刘国光、厉以宁、吴敬琏为代表的三支流派。  相似文献   

20.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演化与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其友 《东岳论丛》2004,25(1):61-65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在战后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一是以凯恩斯主义为范式的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二是重构微观基础与新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的兴起。同时,因国际经济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日益深化与广化,对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博弈与协调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