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大趋势下,面向21世纪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显现出它的必然性。在理论上,加强东亚经济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现实中,它是东亚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不断繁荣的重要条件,也是抵制世界经济排他性区域集团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方法。然而,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实现要有一定的主、客观基础。在东亚地区,生产要素的互补性、比较利益的长期性、产业结构的梯次性及产业升级的联动性构成了合作的客观条件,而东亚各国的主观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及合作意识的增强,也使得东亚经济合作有更大的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东亚经济合作趋势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亚地区以其地缘优势和经济互补优势 ,成为 2 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区和世界经济的增长点 ,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大趋势下 ,面向 2 1世纪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显现出它的必然性。本文集中分析目前东亚合作的内涵以及东亚经济合作的挑战和机遇 ,并简要分析了东亚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最后分析了中国面临的客观现实及东亚区域合作应采取的立场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东亚经济合作从 2 0世纪 60年代起步 ,以其地缘优势和经济互补优势 ,已取得积极进展 ,成为 2 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区和世界经济的增长点。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大趋势下 ,面向 2 1世纪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显现出它的必然性。东亚经济合作是提升亚洲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东亚经济合作的目标。本文介绍了东亚基础合作的形成机制 ,集中分析东亚经济合作的进展、现状 ,简要分析了发展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世界在战后迅速崛起和发展,世界和平与地区冲突并存,发展经济和军事安全在国际事务中的综合作用上升,世界经济一体化长足发展,区域经济日益集团化,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过渡,科学技术对世界政治经济也产生了双重影响,两种制度在世界上将长期并存发展。  相似文献   

5.
由于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因素的发展变化,在席卷全球的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浪潮之中,出现了南北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生效,标志这一趋势正式形成,它对世界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而NAFTA运行不到一年,就爆发了墨西哥金融危机,进而引发了一场全球美元危机与金融风潮,这促使我们在肯定南北区域经济集团对世界政治经济的积极影响的同时,必须对其存在的问题作一较全面的了解,这将给尚未加入任何区域经济集团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我国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丁乐超90年代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进入了和平与发展时期,国际经济竞争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势力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首要因素。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解决国际经济领域中的重大结构失衡问...  相似文献   

7.
首次欧亚会议把欧盟和东亚经济合作推上一个新台阶,欧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区域经济集团,而东亚则是当今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在当今有利的国际大环境下,在双方共同的经济、政治利益的推动下,处于同一板块,地缘相连的欧亚两大洲的经济合作方兴未艾,并向世人展示了其可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企业合作竞争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从对抗走向合作。对企业合作中存在的合作竞争风险进行探讨,提出防范合作竞争风险的具体对策尤其重要。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深刻认识企业竞争的目的,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合作意识,是提高企业合作竞争能力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作为美日在远东地区政治经济交汇点的东南亚地区 ,从“经济奇迹”到“金融危机” ,与美日等大国在远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战略不无关系。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有其既得利益 ,同时也对危机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日本在东南亚危机中不负责任的态度 ,加强了东南亚国家对其已有的不信任感。危机的发生为美国在该地区施加更大的政治经济影响提供了条件。因此 ,美日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需要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0.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一直较为缓慢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一体化浪潮的强劲推动下 ,东北亚各国纷纷调整内外政策 ,把加强同本区域内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作为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这使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朝着乐观的方向发展 ,但由于种种制约因素无法在短时间内根本消除 ,东北亚全区域和全面性的经济合作还无法展开 ,以次区域合作带动全区域合作、以多边单项合作带动多边全面合作乃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进程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已成为席卷全球的浪潮,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前进中的中国经济也面临着新的严竣的挑战。这些新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紧密相关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复关受阻而且复关谈判可能长期拖延下去;日本、东盟的对外经贸战略;美国的压力等方面。本文认为,当前我们应当采取三方面的对策来面对这些挑战:一是与周边国家加强区域经济协作;二是争取早日复关,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三是深化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加快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韩国的东亚金融合作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考察了韩国参与东亚金融合作的背景和战略措施,进而分析了其参与该项合作的主要动因.文章指出,韩国致力于实施其"东北亚经济中枢国家"战略,所以其关注的区域重点是东北亚.鉴于东亚金融合作的长期性和松散性,韩国将通过培育本国健全的金融产业,确立其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同时将继续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内的各种金融协调与合作.在金融体制改革、证券市场培育及外汇储备调整等方面的举措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东亚(包括东盟和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区域经济关联度不断提高的情形下,加强东亚货币合作,构建东亚单一货币区是大势所趋,有必要对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条件进行分析,进而明确东亚货币合作机制和我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APEC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PEC的出现,是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下,成员利益联合的需要,也是多年来经济政策与体制调整改革的结果。APEC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传统区域一体化实践的新特点,但也存在不少制约其发展的矛盾和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东亚区域生产与贸易分工不断加深,但区域性制度化的合作机制并未出现重大进展,自由贸易区数量虽然快速增加,但彼此交叉,有出现“意大利面条碗”效应的可能。本文从历史的路径依赖、巨大的政治与社会文化差异、日益紧密但缺乏均衡性和稳定性的经济联系等三个方面,从政治经济的视角分析了东亚区域一体化合作进程缓慢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与经济全球化并存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中国作为东亚区域内崛起的大国,对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当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象与全球化进程并存.当今世界欧美亚三大经济圈的经济一体化是全球经济中鲜活的亮点.亚洲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相对较晚,水平较其他两大经济圈较低,关系也更错综复杂.中国作为崛起中的东亚大国对亚洲区域合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析珠三角城市会展业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区域经济合作的大平台下,针对珠三角城市会展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会展业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发挥政府作用,制定战略规划和行业标准,进行会展业定位;深化行业协会的合作,形成战略联盟;促进展览公司之间的合并与集团化、品牌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亚太经合组织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太经合组织 (APEC)虽然对推进成员体投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有所贡献 ,但进展较为缓慢 ,原因在于其成员体之间存在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实力、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并且亚太经合组织自身也存在着软约束问题。今后亚太经合组织应在加强沟通、增强了解的同时 ,强化约束机制 (谈判机制 ) ,并应将重点放在推进其成员体进行政治经济体制的根本改革上 ,因为低效率的制度安排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深化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亚太地区正成为世界三大经济发展中心之一。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各国开始调整外交战略和地区政策,加强对话与协调。然而,亚太地区并不太平,潜伏着诱发各种危机的可能。必须深化地区经济合作与多边安全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世界战略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国际形势走向缓和,国际政治、经济与安全利益交叉渗透,即国际政治经济化,国际经济政治化。国际竞争的重点将是争夺21世纪经济制高点。考虑国际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严峻形势,作为中国版图内三个板块、四股力量的大陆与港澳台必须以’97香港回归为契机积极推进相互合作的经贸关系,这是创两岸四地经济均赢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