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不仅可以增加公共服务数量,满足社会多元需求,而且还具有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与质量、缩减政府规模、减轻财政负担等多重价值.但外包过程中产生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加剧、政府权力寻租、监管失效、形成新的垄断等风险,这在客观上制约了政府服务外包的良性运作与扩展.为此,必须通过明晰公共服务外包的范围、导入正当程序、优化监管与评估机制、培育多中心供给主体、建立政府担保责任等方式,规制来自政府和承包方的双重风险.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奋  袁平 《浙江社会科学》2012,(8):40-45,156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公共服务市场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到目前为止仍缺乏对政府外包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以县市区基层政府和市级政府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公共服务外包绩效影响因素,构建了影响公共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论对于丰富和发展公共服务外包理论,以及改进和提高公共服务外包绩效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公共服务的实现形式更多的是采用合作供给的模式.从以政府垄断为主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到政府与社会合作供给公共服务格局的形成,表明了公共服务合作供给的历史必然性.相对于以政府垄断为主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有着独特的优势,即更加有效、更加经济、更加灵活、更加人性化.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模式同样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由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滋生出的腐败,政府面临着对公共安全失去控制的潜在风险,公共服务质量易受私人部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影响等.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服务合作供给的优势,降低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待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公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入社会组织,形成以协作为基础的包容性的联合服务供应格局,是在当前条件下实现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选择,也是我国公共治理的发展方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这种转型,一方面要求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构建以公共服务导向的更为平等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机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分析上海市社区公益服务招投标的实践为例,为其他地方政府开展政社合作提供实践参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转型时期的地方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治理困境。社会组织作为多元治理主体之一,在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不足、提升地方治理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东省新泰市依托平安协会构建的平安共建机制,就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参与地方治理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的"新泰模式"体现了政府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和还政于民的治理趋势,这一模式为地方政府推进治理创新、进而实现"善治"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和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6.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使得中国的政治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催生出了一系列尖锐的社会矛盾。其中,公众日渐提高的公共服务需求与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和供给的局限成了一对主要矛盾。如何提供普遍的优质公共服务,摆在了各级政府面前。尤其是地方政府,一方面承担主要公共服务职能,另一方面又受到财政和政策的局限,使得它们不得不探索全新的政策工具来保障公共服务的供给。在西方国家,社会参与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政策工具,然而它的适用性在中国尚存有疑虑。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宁波市海曙区政府与社会组织在提供养老服务过程中的合作模式,讨论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过程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本案例表明,尽管存在威权主义的倾向,但在公共服务任务的倒逼之下,中国地方政府仍然可以主动培育社会力量,让自身获得新的政策工具,进而使一些地方性的政策过程中的政策决策、执行和改进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对于中国社会组织而言,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扩大或许是这些组织"在参与中成长"的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7.
吴月 《天府新论》2014,(6):103-108
从应然状态来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遵循的是一种技术化的治理路径,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呈现出一些异化情境.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的管理发生了从入口管理到过程管理的转变,社会组织的公共性发育迟缓,其独立性受到威胁.要推动社会组织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提升其自主意识,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传统理论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生产者是不可分割的,政府是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唯一的主体.公共提供与生产理论则认为,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是有区别的,它们可以一致,也可以分离,政府并不是公共服务唯一的供给主体,市场、非营利性组织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优势,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如何选择不同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公共提供与生产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该理论从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的区别出发,从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和"市场性"程度的不同,来选择适当的社会组织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9.
公共服务合同外包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实践表明,合同外包在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质量、赋予公众选择权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但也深刻地影响了传统公共服务提供体系的政府责任机制。深入剖析合同外包对传统政府责任机制的解构与影响,有利于我们理性考察和审视公私混合型公共服务提供体系中正在形成的新的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0.
詹国彬 《天府新论》2009,(3):98-104
为推动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宁波市政府多年来致力于打造一个精简、高效、廉政的服务型政府,形成了"4E"模式,即经济战略、审批战略、电子政府战略和效能战略,各战略的终极指向都是公共服务.从对宁波市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的分析可以发现,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想取得理想的突破,必须着力解决好四个问题,即:谁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公共服务型政府应该提供哪些服务,怎样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如何保证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义工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补充与延伸,义工组织规范化发展问题的核心是政治权力与社会权力的平衡,它既是义工组织约束与自我约束的不断完善过程,也是政府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的过程。因此,政府应当给予义工组织必要的制度供给,以过程监管替代设立监管,推进义工组织法人治理机制的实施,引导义工组织规范化、有序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政治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社会资本的理论构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重要资源,对提升当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实效具有借鉴意义,信任社会资本能够提升农村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价值认同,规范社会资本可以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制度化,而公民参与网络有助于扩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融资渠道。然而,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内,我国农村现代社会资本的分布还很不均衡,总体发育不够成熟,这其中,农村民众普遍社会信任的产生还面临许多困境,各级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制度规范存在不足,同时,农村公民社会不发达,农村文化类民间组织发育不良,农村民众参与意识较为薄弱,这些都构成了当下制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社会根源,因此,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大力提升其现代社会资本存量,强化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地方官员的公共服务能力与农村民众的认识水平,积极转变地方政府的供给模式,实现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过程的善治转变,并积极完善供给机制,大力培育农村民间组织,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正在构建。民间公益服务组织在社会中发挥着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职责,SWOT框架清晰的分析了民间公益服务组织的处境,机遇与风险并存。抓住机遇、规避风险,社会资本理论为分析民间公益服务组织进而走向公民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而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信任、互惠、合作三种路径模式的功效耦合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杨桂红  张肖虎 《学术探索》2007,20(6):115-119
借助对云南省城市社区调研的资料和数据,通过解剖社区各类工作,昭显社区组织的两大功能:行政控制和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的满足,后者包括政府提供的针对所有社区的公共服务,以及只针对本社区居民的由社区自身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通过分析,文章提出下列四个命题:(1)行政控制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是当前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的两类主要功能;(2)存在两个层次主体提供公共服务:一是由政府提供,基层社区组织具体执行的公共服务,二是基层社区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3)政府投入水平决定行政控制功能和政府公共服务提供功能的发挥;(4)社区经济、政府投入决定社区公共服务提供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新社会组织作为我国社会中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组织形态,在社会稳定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新社会组织所提供的服务往往要通过政府采购的渠道来实现其价值,因此,政府采购的种类和数量是影响新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只有实现了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成功转型,政府采购的重点才会实现由采购有形产品为主向采购无形的服...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前3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和后30多年的"改革开放"时期。因为在执政基本思想、执政理念、路线方针和管理手段上的差异,不同时期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政策"的表述也不尽相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就是在承认个性化、多元化的基础上,通过沟通、对话、谈判、协商、妥协、让步,整合为各个阶层都能接受的社会整体利益,最终形成各方都必须遵守的社会契约,并用"社会政策"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看,社会组织的优势使其在动员社会资源、服务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矛盾的预警和化解、进行政策建议和倡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在目前中国"强政府、弱社会"的政府与社会关系格局中,社会组织的发展及其应有功能的发挥高度依赖政府为其提供的外部环境。为此,政府要全面地认识社会组织的功能,改变对社会组织的被动管理模式,在制度设计上更加具有主动性,通过开放更大的制度空间以及全面拓展社会组织的功能领域来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使其正面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组织承接了更多政府转移的职能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日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形式.但是社会组织自身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组织的治理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必须要首先解决其有效治理的问题.完善我国社会组织治理的途径主要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社会组织的治理机制,返还部分社会管理职能;创建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队伍,完善其内部管理机制;建立社会组织强制性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9.
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任务。供应与生产的区分,说明政府不可能也没必要包揽所有的公共服务。北欧各国按照事权财权匹配和公共服务效率原则,通过建立和完善府际责任分担、公共财政保障、公私伙伴合作、公众参与提供、服务质量监督等机制,从而有效地满足了公共服务需求。他们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公共服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须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责任,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和民间力量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风险社会情境下社会管理创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险社会的出现是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社会转型的加深,中国也步入了风险时代。介绍了风险与风险社会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中国风险社会的复杂性。将社会管理纳入到风险社会的情境中,探讨了中国在当前风险社会的背景下,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等社会管理主体,在社会管理创新上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包括政府在管理方式、管理理念和管理效度上面临的挑战,社会组织在与政府的关系、社会认同和资金方面的困境,公众意识、公众参与渠道和主体地位定位方面面临的挑战,以及面临这些挑战所应采取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