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确理解"德育首位”的涵义,必须充分考虑现代社会和人的发展两方面需要,各育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道德、德育自身的价值功能."德育首位”是对学校教育中其它各育的基本动因的明示;是对社会转型期的首位价值取向的导引和认定;是对受教育者道德教育超越性本质的揭示;是对道德主体自我意识的弘扬.  相似文献   

2.
落实德育首位的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强调把德育落实到首位,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需要。落实德育首位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精心组织实施。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碰到种种问题,如:落实德育首位,是否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量占首位;教师,特别是任课教师是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这些问题的困绕,将不同程度影响德育首位的落实,影响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德育首位工作,向学生进行思想政…  相似文献   

3.
关于“德育首位”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首位是我国在进行素质教育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 ,主要是针对我国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及体育、美育、劳动技能的错误倾向而提出的 ,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却对“德育首位”的认识产生严重偏差 ,因此 ,正确理解和认识其科学内涵 ,对素质教育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唐文治以"文理相通"的办学思想,重视以德育人而成为独树一帜的教育家.他的德育思想和育德方法,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一、德高为范的教育思想;二、以德立校、以德树人;三、文理相通、以文养德.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 ,高校收费、毕业生就业等新举措的出台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的思想态势 ,提出了对德育首位问题的新认识 ,着重针对大学生思想特点 ,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德育首位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极其丰富。它揭示了德育首位思想的基本内涵,阐发了德育首位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德育首位的保障机制。充分认识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对于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意义重大。一邓小平一贯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他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面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思想在任何时候和困难面前都没有动摇和改变过。早在建国初期,邓小平就指出:“学校教育工作搞不好,关系重大。”“在学校里是宣传教育第一。学校的任何工作,包括党、团、行政工作,都必须注意这一点。”①并强调指出:“社会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育德为根本目的.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找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努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维格局,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 ,调、可持续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德育途径是多方面的,通过对中国万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就目前而言,高校德育要进一步提高实效性就必须努力贯彻“德法并举”的思想,充分发挥“法制育德”功能;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文化育德”功能;切实抓好思想教育“进网络”工程,充分发挥“网络育德”功能;大力推行精神文明“区、校共建”模式,充分发挥“环境育德”功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实现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定要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作为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切实做好高校德育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我们的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政治上必须坚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德育摆在教育的首位。办学思想上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工作指导上必须执行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指示。面  相似文献   

11.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14.
社会语言学将理想的语言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R.Brown和A.Gilman的著名理论为出发点,以话剧对白及调查问卷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单数的使用规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16.
从小说《周渔的喊叫》到电影《周渔的火车》,我们应从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化的不同受众,以及文字和图象媒介产生的不同艺术形式来阐释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8.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