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牡丹亭》传奇,是明代曲坛“临川派”领袖汤显祖所著“临川四梦”中首屈一指的作品。这部杰作一问世就轰动了当时剧坛,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它还赢得后世许多青年女子为之一洒同情之泪。《柳亭诗话》里说:“娄江女子俞二娘,年十七,未适人,酷嗜牡丹亭传奇,批注其侧。幽思苦均,有痛于本词者,愤惋以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偶然在悠杨的笛声中听出了几句《牡丹亭》曲词,竟引起一阵伤心。为什么当时和后世的人们对《牡丹亭》如此推崇?那是因为汤显祖不假掩饰地道出了青年  相似文献   

2.
传奇《牡丹亭》是汤显祖根据前人的笔记、话本所提供的素材重新创作而成;它之所以能以昆腔演出,则得力于叶堂对宜黄腔的改制。可以说,传奇《牡丹亭》是文学、戏曲“通变”的产物。目前出现不同的演出本,正表明《牡丹亭》仍与时俱进地处于“通变”之中;也只有如此,以《牡丹亭》为代表的昆曲方能在不断的流传中趋向繁荣。  相似文献   

3.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首屈一指的伟大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玉茗堂四梦》特别是其中的《牡丹亭》,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时及以后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四梦》中思想艺术造诣最高的要数《牡丹亭》,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是作者在思想艺术上同时趋于成熟的作品。《牡丹亭》又名《牡丹亭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作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主要取材于前人笔记和话本小说。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  相似文献   

4.
参照冯梦龙《风流梦》眉批,将《牡丹亭》案头本、改本《风流梦》、改编之时的演出记载及改编之后的演出本,进行横向、纵向考查,有助于重新认识它们之间的改编、传承关系。《风流梦》的改编不仅以《牡丹亭》案头本为基础,同时又参考了当时演出本,是以这二者为其共同底本的。以往学界普遍认为是昆曲折子戏采用了冯梦龙改本,而经过考查却恰恰相反,是冯本参考采纳了当时的演出本。《牡丹亭》演出本,基本上仍是沿用了汤显祖原创曲词,这说明沈?等戏曲家强调的《牡丹亭》不合律,并非实际上的难以演唱,而由是否合律所引起的汤沈之争,其实是由于二者对于曲律问题所持的标准、尺度不同而造成的。冯梦龙的曲律主张贯穿于其《牡丹亭》改编实践中,他的曲律主张是汤沈之争背景下,一种既重曲律又重文辞、两兼其美的倡导。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学史上,《西厢记》和《牡丹亭》是两部成就很高的作品。“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就其爱情题材而言,自《西厢出后,仿作者不少,三百年间,能与之匹敌者却无。只有到了明末,汤显祖创作了《牡丹亭》后,人们才认为“杜丽娘一剧,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王实甫交胜”。又说“汤义仍《牡丹  相似文献   

6.
白先勇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热演两岸三地,走红大江南北,有着明显的白先勇个人因素。青春版《牡丹亭》是白先勇圆“文化复兴”的梦;白先勇制作青春版《牡丹亭》,不仅因为《牡丹亭》是古典昆曲名剧,还因为他认同汤显祖的爱情理念,认同杜丽娘这位“情圣”的心理;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和演出,是白先勇追求完美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一个有关牡丹亭传奇的话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湯显祖撰《牡丹亭》,前人多未詳其所本。近譚正璧先生在《传奇<牡丹亭>和話本<杜丽娘記>》一文中,會提出“《牡丹亭》也有蓝本,和其他三剧一样,它的本事內容也不是湯显祖的創作”的論点。并认为湯氏《牡丹亭题辞》中所謂的“传杜太守事者”,“乃是指另外有人写文章(也許是口头)传說杜太守的故事,决非湯氏自己在《牡丹亭》传奇中传杜太守的事,而且这传說必还产生在《牡丹亭》之先。……”譚先生在文中还提及孙楷第先生的《日本东京所見小說书目》。查孙先生《书目》卷六附录“通俗类书”中,曾著录:《燕居笔記》两种:一种是明季刊本(即何大掄本),在卷九下栏有《杜丽娘慕色还魂》一目;另一种是清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是明代最伟大的戏曲家。他的“玉茗堂四梦”,特别是《牡丹亭》,以其夺目的思想光彩和丰满坚实的艺术力量,在时独占鳌头。但是,为了把它们搬上戏曲舞台,需要经过改动,却也是事实,在汤显祖生前,就有沈璟和玉绳等人的改本;汤显祖逝世不久,又有臧晋叔、冯梦龙、吕硕园等人的改本;就是在叶堂用“改调就辞”的方法为汤显祖原作谱曲之后,舞出上演出的本子,也是所有增删的。因此,研究《牡丹亭》的改编本,对全面认识汤显祖及其戏曲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是我国伟大的古典戏曲作家.他在戏曲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对后代戏曲创作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当时的文坛和剧坛上,被称为临川派或玉茗堂派.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梦》、《邯郸梦》)一直广为流传.而其中的《牡丹亭》,在今天的戏曲舞台上还在不断演出,是昆曲中最优秀的传流剧目之一.其他“三梦”中的一些单出,如《紫钗记》的《折柳》、《阳关》,《南柯梦》的《花报》、《瑶台》,《邯郸梦》的《扫花》《三醉》等,在舞台上也很为流行.历年来,研究汤显祖的文章很多.有的也曾指出过汤显祖晚年剧作寄寓着佛学禅理,以及因之而带来的消极影响.然而,真正的问题却在于,汤显祖的全部剧作中是否始终体现着佛学禅宗思想;这种禅宗思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与剧作的进步倾向和消极影响,又有哪些必然的联系;等等,都没有得到过完整具体的论证,而问题的关  相似文献   

10.
《西湖二集》是明末的拟话本小说,在其中不少地方出现《牡丹亭》的曲文、宾白和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西湖二集》的作者周揖与汤显祖在思想上颇有相通之处。这一现象说明《牡丹亭》进步的反封建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成就在明末文坛有着巨大的影响。从这一事例亦可见出中国进步的文学传统自有它的发展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虽以《牡丹亭》著称,但从其一生的文学活动来看,应是一位诗人。因此,其"四梦"具有明显的诗作特征,在内容上,秉承了自娱言志的传统,表达了其在不同时期的人生观与社会观;在艺术上,为显示才华,语言典雅华丽,长于"辞"而短于"戏",具有案头化倾向。从明代沈?、冯梦龙的《牡丹亭》改本,一直到清代叶堂的《纳书楹四梦全谱》、钮少雅的《格正还魂记词调》、《缀白裘》所收的艺人改本,皆为"四梦"在舞台上的演出与流传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汤显祖《牡丹亭》和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的植物意象基于人类身体体验投射构成丰富的植物隐喻,两部剧作中的植物隐喻总体上呈现“同异并存”“同中存异”和“同大于异”的情形。其共同之处在于,两部戏剧中投射人域的植物隐喻所占比重较大,且分类相同,体现了人类基于自身对“植物”体验认知的共性。《牡丹亭》中经植物投射的“人名”源于剧中的人物,即“人化”,而《仲夏夜之梦》则来源于植物本身,是“物化”的结果,这是由于戏剧家基于现实生活体验形成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文学精神而造成的。“物域”的不同,表明两部剧作构建的场所之异,《牡丹亭》背景发生在“异托邦”后花园,而《仲夏夜之梦》则是“乌托邦”雅典森林。  相似文献   

13.
《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代表作,也是清代剧坛上一颗光彩闪烁的明珠。它自1699年问世之后,即蜚声遐迩,一时间“五公荐绅,莫不借抄,时有纸贵之势”。京师之演出《桃花扇》者,“岁无虚日”、“坐不容膝”,而且“灯灺酒阑,唏嘘而散”,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时人将其与洪升之《长生殿》并重,享“南洪北孔”之誉,并传有“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争唱孔洪词”(金埴跋)的说法。但不管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成就上看,《桃花扇》都已超过了《长生殿》。前人在论及此剧时说,此乃“天地间最有关系之文章,往昔之汤临川,近今之李笠翁,皆非敌手”(刘中柱跋),“虽愚夫愚妇,无不知此书之感慨深微,寄  相似文献   

14.
一个伟大作家的成熟期的代表作固然有重要的价值,但那早期的,特别是最初的作品,即使还很不成熟,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它所表现的思想和艺术上的倾向性,往往正是后来作品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汤显祖的《紫箫记》就是这样的作品.《紫箫记》是汤显祖“四梦”之外的半部剧作.由于是未完之作,而且后来又有《紫钗记》取而代之,所以在汤剧研究中一向不被重视.当然,汤氏戏剧创作的成就,无疑体现在“四梦”,尤其是代表作《牡丹亭》之中;但为了深入探讨汤显祖的思想及其戏剧创作的特殊成就,《紫箫记》作为作者早年的第一部传奇,却正应引起探讨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梦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自古以来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箸超在《古今小说评林》中甚至说:“中国小说,无一书不说梦。”在描写梦境的古代文学作品中,《红楼梦》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清代红学家、护花主人王希廉指出:从来传奇、小说,多托言于梦。如《西湘》之草桥惊梦,《水浒》之英雄恶梦,……各有不同,各有妙处。《红楼梦》也是说梦,而立意作法,另开生面。前后两大梦,皆游太虚幻境,而一是真梦,虽阅册听歌,茫然不解;一是神游,因缘定数,了然  相似文献   

16.
汤显祖的浪漫主义戏剧派一直延续并发展到近百年后洪升的《长生殿》。洪升把李、杨的爱情理想化为生死不谕的真正爱情,演出了一部“热闹的《牡丹亭》”。《长生殿》的第一出开场[满江红]不仅为该剧的主旨,而且总结了从《牡丹亭》以来近百年的浪漫主义传奇剧的特点。洪升明确地标举汤显祖的“至情”旗帜,是“玉茗堂派”的翘楚;其剧作中“情缘总归虚幻”的虚无思想也来自于汤氏。他写李、杨月宫重圆的虚幻,无疑寄托了自己人生失意的空幻之感。  相似文献   

17.
汤显祖的戏剧作品可称为“梦剧”,他的《紫萧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梦》、《邯郸梦》都与梦有关,后三部甚至几乎全用梦来构建,而且,在理论上也对梦进行了总结.“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复甘义麓》),可以说是他梦的诗学的晶核.“情”,“梦”,“戏”三者之间关系紧密.“因情成梦”,“情”乃“梦”的前提和基础,它孕育并催生了“梦”,“情”是创作的巨大动因,是一种创作的内驱力;“梦”是“情”的转化和象征,即“梦”使“情”得到了宣泄与升华;而“戏”是“情”和“梦”的表现形式,即“戏”这种文学样式使“情”、“梦”这种沉浮于意识和潜意识的心理体验外化为可视、可感的艺术形象.在“情”、“梦”、“戏”这三者的关系中,人的心理现象中超现实的“梦”是一种中介、桥梁,它既是创作内容,又是戏剧创作的特殊形式,它使创作主体和作品中人物的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文学领域里,从魏晋之际把小说分为“志人”、“志怪”两大支后,降至唐人传奇,旁及元明戏剧,清代小说,其中“谈狐说鬼”或有狐鬼形象、情节出现的作品,为数可观。而脍灸人口的如《宋定伯卖鬼》、《倩女离魂》、《牡丹亭》等等,均有其独到之处。最为世人所公认并欣赏的,便是集谈狐说鬼之大成的《聊斋志异》。在此书作者蒲松龄笔下,写了不少成功的孤鬼形象,那种“刻镂物情,曲尽世态”,“各出其情,状无所隐”(蒲立德《聊斋志异序》)的艺术成就,是此书具有历时不衰的引人魅力、久为人们所喜爱的主要原因。这些事实说明,以狐鬼为题材,或住作品中有狐鬼形象或情节,是不会妨碍作品获得成功的。因为它们的作者  相似文献   

19.
一六九九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大戏曲家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问世,这是“借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故”的一出宏伟的历史悲剧,它通过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演出了一部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侯公子因晚节不终,得到后世的讽喻,说明文品和人品最终脱节,总是不好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典文学中折射出女性意识的作品不是很多。最具经典性的《红楼梦》当然是一首动人的对女性命运叹息的挽歌。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除了有为人熟知的“西厢记妙词通戏语”外;还有“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这一情节,可见,曹雪芹本人是很欣赏汤显祖的《牡丹亭》的,或许艺术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